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背部皮肤变硬、结痂,粘连皮下组织,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多(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谱系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乳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螺杆菌、文肯菌属、瘤胃梭菌属_6、罗斯氏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组改善了SSc小鼠生存状态,明显下调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P<0.01);增加了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谱系多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了普雷沃氏菌科、文肯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变化趋势(P<0.05)。结论:博来霉素诱导的SSc小鼠肠道不同分类水平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明显改变。SSc主要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GCs)醋酸泼尼松龙有限度地影响了SSc小鼠肠道菌群,但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神经生长液对百草枯(PQ)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0)、PQ模型组(n=10)、多巴丝肼片(美多芭)治疗组(n=10)、中药治疗组(n=10)。腹腔注射PQ制备PD模型,通过灌胃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中药和美多芭治疗,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治疗前后通过转棒实验、旷场实验和滚筒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记录大鼠的体重;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染色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模型制作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动物体重显著降低(P0.001)。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的体重不断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动物的转棒时间和滚筒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路程减少、静止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灌胃1周后中药组和美多芭组在转棒实验、旷场实验和滚筒实验较模型组均有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灌胃2周后中药组和美多芭组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的路程比模型组显著增加,旷场实验中的静止时间比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灌胃1周时中药组TH阳性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减少(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与美多芭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灌胃2周的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H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01),与美多芭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中药组的TH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形态比模型组和美多芭组要多且完整,纤维多且长,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神经生长液对PQ诱导的PD模型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蛋白水解物-Ⅰ(CH-Ⅰ)对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神经保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6只,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模型组(MPTP)和CH-Ⅰ组,应用MPTP诱导小鼠PD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H-Ⅰ干预治疗,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法检测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制作后与Ctrl组相比,MPTP可诱导PD小鼠出现行为学缺陷(P<0.05),经CH-Ⅰ处理后与MPTP组相比,PD小鼠的行为学缺陷有所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PTP使多巴胺合成中的限速酶TH表达水平降低,CH-Ⅰ处理后TH表达水平升高。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MPTP处理后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ε-变形菌门及脱硫杆菌门的数量骤降,疣微菌门菌群的数量显著增加;在“科”水平上,弧菌科、毛螺菌科、螺旋杆菌科及理研菌科菌群的数量减少,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ALA)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后,通过旷场实验、悬绳实验和转棒实验评估ALA对PD小鼠运动缺陷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LA对PD小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ALA对PD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释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ALA对PD小鼠黑质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小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LA对PD小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促炎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PD小鼠总移动距离、平均运动速度和悬线实验评分(P<0.05),显著降低转棒实验的下落潜伏期(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黑质和纹状体中TH的表达水平(P<0.01)。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的释放水平(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降低黑质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小胶质细胞的iNOS阳性细胞数(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纹状体中TH的表达,显著降低IL-1β、TNF-α和COX-2表达(P<0.01)。结论:ALA在MPTP诱导的PD小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能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神经炎症和运动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和睾丸m6A甲基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注射后第2、4、6、8周检测血糖及体重;第8周采用精子计数法检测小鼠精子数量,HE染色检测精子存活率及睾丸形态,称量睾丸、附睾的重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睾丸中m6A甲基化酶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增高,体重降低(P<0.01);睾丸及附睾重量显著下降(P<0.01)、精子数量显著下降(P<0.05);睾丸形态结构破坏,生精小管萎缩,管腔直径变小,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睾丸m6A甲基化酶METTL3、FTO、YTHDF3 mRNA表达降低(P<0.05);METTL3、FTO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出现生精障碍,其生精障碍可能与睾丸内m6A甲基化酶METTL3以及FTO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脑脉络丛巨噬细胞的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鱼藤酮诱导组(Rotenone),每组12只.鱼藤酮诱导组小鼠经皮下注射鱼藤酮(1 mg/kg·d-1),共40 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溶剂.采用转棒试验和爬杆试验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主跑轮运动对甲醛疼痛模型小鼠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30只昆明雄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甲醛组(F)、自主跑轮运动+甲醛组(R+F)。右后爪足底皮下注射0.4%甲醛建立疼痛模型,R+F组在模型建立之前置于小鼠跑轮运动装置3周。以实验小鼠舔足累计时间评价自发痛行为;采用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采用被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未成熟神经元标记物双皮层蛋白(DCX)的表达情况。 结果 自发痛评分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出现典型的双相痛反应,与F组相比, R+F组小鼠的第Ⅱ相时段舔咬足累计时间明显缩短(P<0.01)。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在中央格探索时间显著减少(P<0.001),与F组相比,R+F组小鼠在中央格探索的时间增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时间显著减少(P<0.001),与F组相比,R+F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增加(P<0.05)。被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F组相比,R+F组小鼠不动时间缩短(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S组(250.90±16.22)相比,F组小鼠海马DCX阳性细胞面积(210.90±7.98)减少,与F组相比,R+F组小鼠海马DCX阳性细胞面积显著增多(284.00±9.84)。 结论 自主跑轮运动可能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发生,从而改善甲醛所致小鼠的自发痛与焦虑、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对小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AD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0.5%氯化铝对小鼠行连续5 d的侧脑室注射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侧脑室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ZB-200疲劳转棒仪对各组小鼠体能进行检测,检测小鼠在转棒仪上的滞留时间。结果:AD模型组小鼠在转棒仪上的滞留时间与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盐水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在转棒仪上的滞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对小鼠的体能有显著影响,使得其的体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石榴苷(PUN)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PUN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以9种CUMS方法在28 d内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PUN高、中、低剂量用药组(50、25、12.5 mg/kg)和模型组。用药组连续6周灌胃给药,给药结束后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旷场实验等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屏障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qPCR法检测肠壁炎症相关因子NOD2、NRLP3、IL-6和TNF-α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LPS、IL-6和TNF-α水平及小鼠全脑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水平;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度显著上升,旷场实验的小鼠活动增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同段小肠黏膜ZO-1、Occludin的表达量增加;血清中LPS、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脑内5-HT和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显著。结论:PUN可改善CUMS模型小鼠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减轻肠壁炎症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N-亚硝基二乙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取14日龄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25 mg/kg),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姜黄素(100、200和400 mg/kg)给药组,另取同龄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给药组从第8周开始灌胃给予10%CCl4(5 mL/kg),每周2次;同时,给药组开始灌胃姜黄素,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HO-1、NQO1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西汀(FLX)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的影响。 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抑郁模型(CRS)组、氟西汀干预(CRS+FLX)组。慢性束缚应激3周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应激的第8天至第21天 CRS+FLX组于应激前30 min腹腔注射氟西汀(10mg/kg),NS组及CR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喷糖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海马BRD4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喷糖实验舔糖时间缩短(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新事物辨别指数降低(P<0.0001),抗抑郁药FLX干预可逆转CRS所诱导的上述抑郁样行为表现(P<0.05);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1.;0000 ± 0.04577 比 0.08337 ± 0.01658;1.0000 ± 0.04379 比 0.6672 ± 0.03193,P<0.05),而FLX可上调抑郁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0.08337 ± 0.01658 比 0.4983 ± 0.08574;0.6672 ± 0.03193比0.8572 ± 0.03181,P<0.05)。 结论 氟西汀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RD4的表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入酵母NDI1基因能否替代人功能缺陷的线粒体复合体Ⅰ,为复合体Ⅰ功能障碍所致散发型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将表达酵母NDI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DI1)感染鱼藤酮诱导的分化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设DMSO+空载、鱼藤酮+空载、鱼藤酮+NDI1共3组。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氧耗测定、ATP含量测定、ROS测定等方法检测细胞病理学、线粒体功能方面指标。结果 鱼藤酮+NDI1组较鱼藤酮+空载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pS129 α-突触核蛋白、全细胞自噬显著下降(P<0.05,P<0.001);复合体Ⅰ依赖性氧耗显著升高(P<0.01),细胞总ATP合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ATP合成显著上升(P<0.01),线粒体ROS、线粒体自噬显著降低(P<0.01,P<0.001)。结论 导入酵母NDI1基因可以在鱼藤酮诱导的分化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替代性弥补复合体Ⅰ的功能缺陷,对细胞病理学、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一种瘙痒模型。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取注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在行为学实验中发现,复合因素组在30 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增多(P<0.01或 P<0.05),但搔抓潜伏期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缩短(P<0.01或 P<0.05)。与对照组相比,3组瘙痒模型小鼠血清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复合因素组升高程度低于组胺组(P<0.05);复合因素组的小鼠血清IFN-γ浓度显著降低(P< 0.05);IL-6浓度在组胺组和复合因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复合因素组明显高于4-AP组。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各组均出现炎细胞的增殖、浸润,其中复合因素组的反应更为明显。结论: 组胺和4-氨基吡啶联用能建立一种较好的瘙痒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并发抑郁症(BCRD)模型小鼠行为、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BALB/c雌性小鼠,腋下接种1×106个4T1炎症乳腺癌细胞,7 d后观察是否成模,成模后的小鼠连续21 d背部皮下注射皮质酮(30 mg/kg)复制BCRD模型。所有小鼠按糖水消耗随机分为4组:乳腺癌组、抑郁症组、BCRD组、空白对照组。21 d后,测定各组小鼠糖水偏嗜度、旷场实验等行为学变化;采用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血清、海马、肿瘤、皮质组织中IL-1β、IL-2、IL-6、IL-10、IL-12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BCRD小鼠蔗糖偏嗜度及垂直活动次数降低(P<0.01或P<0.05),血清、海马中IL-2、IL-6、IL-12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海马中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乳腺癌组比较,BCRD组血清、海马、皮质中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抑郁症组比较,血清、海马、皮质中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有升高趋势。结论:IL-6在血清、海马、皮质中表达均较高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小鼠以及骨膜蛋白(PN)基因敲除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根据实验条件把小鼠分为4组:C57小鼠未加力组和加力组、PN基因敲除小鼠组上颌加力组和未加力组,每组5只,其中加力组加力5 d。处死后,显微CT扫描上下颌骨,并采用RT-PCR检测牙周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57小鼠相比,PN基因敲除小鼠的牙槽骨出现明显的吸收,牙周膜连续性中断破坏。在C57小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PN、粘着斑激酶(FAK)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在基因敲除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FAK(P<0.05)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1);在同样加力的条件下,C57小鼠与P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TGF-β1显著降低(P<0.05),FAK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PN是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一个重要分子环节,发挥着转导调控作用,TGF-β1--PN--FA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肠道固有层NK细胞在抵抗肠道胞内菌感染中作用,我们建立了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模型,发现在用抗体清除NK1.1+NK细胞后,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脾等部位的载菌量显著增多;继而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到感染后小肠固有层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发生明显活化,且IFN-γ的表达量增多;最后我们观察到,清除NK细胞明显削弱小鼠肠道固有层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结果表明,肠道NK细胞在抵抗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发挥关键的作用,并且可通过促进肠道固有层巨噬细胞的活化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身振动训练对未成年大鼠的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同一窝的健康雄性2周龄SD大鼠12只,每窝幼鼠随机分成未训练组和振动训练组两组。振动训练过程结束后,取两组SD大鼠心脏血分离,取血清,肝,脾和肾并称重,采取盲肠末端肠内容物2g。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IGF-1的水平,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与未训练组(Con)比较,振动训练组(WBV)大鼠体重和体长显著升高(P<0.01),肝脏和脾脏的质量显著增加(P<0.05),而肾脏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振动训练组(WBV)的肝脏和血清中的IGF-I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未训练组相比,振动训练后乳杆菌属菌数比例增多20.5%,而Romboutsia属减少了32.4%,其他菌属的比例变化不大,在0~3%之间。结论振动运动训练能增加大鼠的体重和体长,促进内脏器官发育提前,与血清和肝脏中的IGF-1的水平的提高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增加和改变菌群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PACAP) 在帕金森病 (PD) 动物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设置假手术组 (Sham组)、PD组 (帕金森造模组)、PD+PACAP_低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 5 μg/kg予 PACAP鼻腔给药)、PD+PACAP_中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10 μg/kg予PACAP鼻腔给药)、PD+PACAP_高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20 μg/kg予 PACAP鼻腔给药) 5组,最终每组纳入10只。四个PD组将脂多糖溶液注射至SD大鼠黑质中建立PD模型,假手术组同法操作但注射生理盐水。通过转棒法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ELISA 法检测黑质谷氨酸浓度 (Glu) 和 α-突触核蛋白 (α-syn) 水平,WB法检测黑质α-syn及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 (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IkBα) 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qPCR) 检测大鼠黑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水平;WB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核转录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水平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 (1) 行为学结果显示,在转棒实验中,与Sham组比较,PD组潜伏期缩短,掉落次数增加 (37.20±5.27 次/min);与 PD 组比较,PACAP 组潜伏期延长,掉落次数减少 (14.50±2.32 次/min), PACAP 治疗组的潜伏期和掉落次数随着 PACAP 浓度的增加而潜伏期可以更长,掉落次数可以更少 (P<0.001)。(2) 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相关指标显示,PD组 GFAP表达水平和黑质神经元的凋亡数量较 Sham组显著升高;PACAP治疗组上述指标随着 PACAP的浓度增加而显著减低 (P<0.01)。(3) 黑质神经炎症指标显示,与 Sham 组比较,PD组 NF-κB含量及TNF-αIL-IL-6的mRNA显著升高,IkBα含量显著降低;PACAP治疗组NF-κB含量及TNF-αIL-IL-6的mRNA随着PACAP 的浓度增加而减低,IkBα含量随着PACAP的浓度增加而升高(P<0.01)。(4)PD疾病特征指标显示,PD组谷氨酸和α-syn含量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3个PACAP组的上述指标较PD组显著降低;PACAP治疗组的上述指标随着PACAP的浓度增加而递减 (P<0.01),以 PD+PACAP_高浓度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PACAP在 PD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来减轻神经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阻断ERK途径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方法: 利用PD098059(PD)阻断小鼠胸腺细胞ERK途径,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单纯PD组(PD only)、DEX组和PD+DEX组;在3 h、5 h和7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在3 h、7 h和11 h,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变化。 结果: 在1 μmol·L-1 DEX刺激下,小鼠胸腺细胞在3 h、5 h和7 h凋亡率分别为(19.63±0.35)%、(41.84±1.67)%和(67.00±2.43)%,对照组分别为(4.98±0.39)%、(6.08±0.33)%和(9.31±0.34)%,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5±0.60)%、(10.69±0.48)%和(22.20±1.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 h和5 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P<0.01),而在7 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3 h、7 h和11 h,DEX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21.23±1.43)%、(55.34±1.78)%和(70.88±2.87)%,对照组分别为(5.25±1.22)%、(8.01±0.97)%和(12.88±1.10)%,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11.09±2.00)%、(16.21±2.25)%和(21.15±3.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 h和5 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分别为(30.55±2.99)%和(65.22±4.32)%(P<0.01),11 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至少部分通过ERK途径,阻断ERK途径在该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玉型糖尿病模型,观察模型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免疫器(脾脏、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 的含量等。结果:戴氏绿僵菌多糖能够改善模型小鼠体重;降低模型小鼠血糖含量,中、高剂量的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T、B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中IgG、C3、C4 的含量(P<0.01);中、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1)。结论:戴氏绿僵菌多糖可增强STZ 诱导的玉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降低玉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