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处。结果:27例中,支架成形术成功26例(96.3%),狭窄程度从术前76.3±10.1%降至术后8.2±6.9%。其中1例因颈内动脉虹吸段过度迂曲导致支架植入失败,2例术后24h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再形成,无手术死亡。22例随访0.5~1a(平均7.5个月),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一定的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初步疗效。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4年 6月 ,治疗基底动脉狭窄患者 4 3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2 0例 ,年龄 4 1~ 84岁 ,平均 6 4岁。 2 4例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临床表现包括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恶心及呕吐、皮质盲、记忆障碍和 或眼颤等 ;9例为反复头晕发作或血管性头痛 ,6例为既往后循环梗塞患者 ,4例仅表现为晕厥。所有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 ,或不能耐受长期的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术后噻氯匹定 (2 5 0mg ,2次 d)口服 4周停药 ,肠溶阿司匹林 (30 0mg ,1次 d)服用半年后减量(10 0mg ,1次 d)终生服用。结果  2 6例恢复正常管径 ,17例狭窄程度减小 80 %以上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均恢复满意 ,临床无TIA或脑卒中风再发作 ;影像学随访 2 8例患者 ,6例于术后 6个月造影时见再狭窄 ,程度约 6 0 % ,可能与此患者术后未正规服用抗凝药物有关 ,其余 2 7例影像随访患者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3.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2例因支架置入困难改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平均随访18个月。25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未发生。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1例支架置入后3h发生再灌注性脑出血。1例支架脱落后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后用抓捕器取出。1例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4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5.7%和10.3%。临床随访35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明显好转,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52例,44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7F长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19例),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29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支架内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16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2例减少70%,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3-13个月(平均7.3个月),均未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颈动脉超声随访45例,DSA随访19例患者颈动脉均无再狭窄发生(6-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初步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既往有后循环梗塞病史,13例为反复头晕发作或血管性头痛。椎动脉起始段13例:椎动脉颅外段3例,颅内段5例;基底动脉12例。病变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狭窄长度2-12mm。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将球囊膨胀型支架(BX,AVES670,EXPRESS,BIODIVESO)在微导丝导引下通过狭窄部位,缓慢充盈球囊,造影观察支架释放情况后缓慢回撤球囊。结果 29例恢复正常管径,4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临床随访3-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短暂性缺血再发生或卒中;影像学随访10例患者,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经常遇到反复出现同侧脑梗死的患者,药物控制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颅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技术的日益成熟,可明确狭窄部位、程度、形状,并成功实施内支架成形术,因而对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起到预防作用。本文报道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0例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 0 1 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 0万,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高达上百亿元。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最新统计,脑卒中已成为北京市  相似文献   

11.
谨慎开展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 8年 ,“介入放射学之父”Dotter报道了首例血管成形术。但直至 1974年 ,Gruntzig介绍了球囊成形术导管后 ,才真正标志着血管成形术 (PTA)时代的到来。首例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腔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报道于 1984年。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 ,PTA和内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14例 ,其中 3例为无症状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7.0± 3.8) %。1例术中发生同侧颞叶梗死但恢复良好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 1年以上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特别适合于行CEA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玮 《西南军医》2008,10(3):165-166
血管内支架治疗脑动脉狭窄是神经科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这一新的医学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脑动脉狭窄从而改善脑部血供并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是一微创、安全、易于推广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更加柔顺支架的出现,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利用支架治疗脑动脉狭窄31例,均获成功,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刘建秦  朱青峰 《武警医学》2008,19(2):138-14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血管狭窄9例.结果 治疗狭窄动脉10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1.4±14.11)%下降至(4.9±3.73)%,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例数较少,缺乏长期随访效果,值得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 17处病变,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5处,大脑中动脉5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3处.16处病变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成功准确释放.1例因Gateway球囊无法到达靶病变,支架直接定位后释放.支架成功率10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2%,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43%.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4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未再次发作;12例卒中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考虑为对侧半球梗死.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28例。结果治疗狭窄颅内动脉28支,其中置入冠脉球扩式支架16枚,Wingspan支架6枚,apollo支架6枚,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1例。27支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无死亡病倒,术后2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 d后恢复正常,其他26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访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显示,原狭窄血管近端、远端血流速度和支架置入后24 h的TCD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术中熟练的导管导丝技术和围术期的专业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 12枚球囊扩张支架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 ,<2 0 %。在 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 ,11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TCD示血流通畅 ,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腔静脉狭窄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用自制Z型和螺旋型自张式金属支架对5例腔静脉狭窄者进行治疗。其中上腔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3例,术后管腔直径平均由3.45mm增加至16mm,所有5例均进行了定期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平均13.6个月(6 ̄19个月)。3例于术后症状、体征消失,1例由于存在肝静脉阻塞,其症状仅部分缓解;1例支架由上腔静脉脱落并移位至肺动脉主干内及左肺动脉。作者还详细讨论了支架置入术中出现意外的原因。认为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