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这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以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下降(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P〈0.05);脑积水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在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沛潮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58-136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加常规方法治疗,并设3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41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方法,对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67例,随机划分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7.14%、34.38%(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1.43%、28.13%(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情转归评分分别为3.04±1.12、2.06±1.18(P<0.05)。结论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置换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两组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轻重、出血部位、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观察两组头痛平均天数,临床疗效,脑脊液正常时间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腰穿脑脊液置换可以缩短患者头痛时间还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建民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57-1359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加常规治疗方法对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治疗并设3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穿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10o%)、脑积水(67%)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3.3%和26.7%)显著降低伊〈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0%,对照组:133%);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事(73.3%)较对照组(4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3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24例。所有病例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镇静、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用于治疗SAH后急性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敬东  廖柳 《河北医学》2007,13(4):417-4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头痛与颈强持续时间治疗组头痛颈强者18例,最短持续时间6.5 d,最长持续12.5 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最短者12d,最长者21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4倒,经置换2~3次最短在5 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2例,意识障碍恢复最短8d,最长15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这SAH三大并发症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4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病人80例,按有无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Hunt病情分级上无差异,比较两组间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上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6.25%,9.38%),显低于对照组(29.17%,31.95%),在再出血的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无显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219例经头颅CT及腰穿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组(治疗组,n=116)和不等量脑脊液置换组(对照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基本缓解,颈项强直基本消失,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洪旭林  杨吉祥 《安徽医学》2012,33(8):975-97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SAH在改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平均住院天数以及降低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SAH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通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脑脊液中红细胞数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清除蛛网膜下脑出血、恢复神经功能缺损及减少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简单易行,适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4.78±2.56)d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85.7%)高于对照组(60.7%),且治疗期间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35.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7.1%、28.6%(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行脑脊液置换及置换量的多少分为少量置换组(A组,n=36)、大量置换组(B组,n=36)及一般治疗组(C组,n=30),置换组除了给予一般治疗组同样的治疗方法外,通过简易腰穿法,以不同量生理盐水缓慢置换脑脊液,A组10~30 ml/次,B组40~70 ml/次。结果置换组平均头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1),大量置换组较少量置换组平均头痛缓解时间缩短更显著(P<0.05);大量置换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简易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可以缩短患者头痛时间,大量脑脊液置换不仅可以更有效缩短头痛时间,还可以减少其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玲英 《河北医学》2008,14(5):602-604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组(12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以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2例)只单用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用药的最大剂量及临床表现,并结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用药剂量明显减少,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良好。术前做好降颅压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加强心理护理是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甘亚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44-145,16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1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死亡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张玲  莫晔  李应宏 《海南医学》2016,(14):2289-2291
目的:探讨早期两种不同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A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A组于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B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血管痉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时间为(6.53±0.86) d,明显短于B组的(7.68±0.9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症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内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B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0 d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15 d A组患者的MCAVm分别为(98.82±18.44)、(93.12±11.27),Lingdegaard指数分别为(1.70±0.38)、(1.52±0.34),B组则分别为(115.76±19.70)、(106.23±13.87)、(1.88±0.41)、(1.6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SAH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腰大池引流对早期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