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研究DS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参数合理的选择体位、仔细计算角度、高压注射参数以及图像后处理,可准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的差别、周围相邻血管进行成像。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选择正确、合理的DSA成像参数,可对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准确成像,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增加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球管2次旋转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而快速重建的三维血管影像称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设备,3在DSA在神经介入台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文章就3D DSA的发展史,基本原理、成像技术要素、成像技术种类及其应用,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球管 2次旋转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图像资料 ,经工作站处理而快速重建的三维血管影像称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DSA) ,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设备。 3DDSA在神经介入诊治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文章就 3DDSA的发展史、基本原理、成像技术要素、成像技术种类及其应用 ,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心血管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发展经非创伤性途径提高诊断精确性的新技术。超声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是提供心脏和大血管重要解剖和生理情况的非创伤性方法的示例。然而,为了达到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疫病程度和范围所需要的高度诊断准确性,仍然需要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居全世界人类死因的第一位,其中发达地区冠心病居死因第一位,发展地区居第二位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在我国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我院自2008年购置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以来,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患者逐年增加,对冠心病的DSA的影像诊断与治疗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小肠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能很快明确诊断,并能行胃镜下止血治疗.结肠出血大多能在纤维结肠镜下明确诊断,而小肠出血诊断较困难.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其出血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缓慢或间歇性出血,使胃肠钡餐、内镜等常规检查受到限制,故常被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0graphy,DS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影像诊断技术。此法是将x线影像转换成二进制数构成的数字影像,并由计算机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应用这种技术能大大提高对低浓度造影剂的检测能力(可检出2%的碘浓度),并能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信息,为心脏的影像诊断提供了一种侵入性小的方法。其在心血管形态学检查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对心功能的检测在近年也备受重视,本文对此方面的近况作一介绍。 1检查方法按造影剂注入途径不同分三种。①外周静脉法:从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用量40~50ml,注入速度要求10~15ml/秒以上(可同时行双例肘静脉注射,以加快注入速度),延迟3~5秒取像。②中心静脉法:从肘静脉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冠心病介入诊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教学的学生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组各40人.教学结束后,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学习效果测试,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教学中的异同.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书面考试成绩分别为(92.4±3.2)、(67.5±3.5)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病例分析能力分别为(85.7±5.8)、(60.9±4.6)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调查的6个维度中,倾向于PBL教学模式的学生比例均高于传统模式(P<0.05).结论 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教学中,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介入诊疗技术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二级医院应用介入诊疗技术是可行的,在开展阶段应与上级医院合作,聘请资深的介入专家作为指导以弥补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对每一例患者都应进行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在选择性介入治疗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高危患者应转诊上级医院以降低手术风险。现将我院收治的通过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冠心病的介入诊疗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结合当今医学的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可以明确与此相关的心理护理也愈显重要性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诊断、治疗同样不可缺少。现就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6月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 12 3名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2 3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 ,男 72例 ,女 5 1例 ,年龄 36岁~ 82岁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 32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2 7例 ,射频消融术 4 9例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15例。 2 方法 :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影象诊断技术。此法由电子计算机将透射的X线影象转换成数字值,能大大提高经静脉或动脉注入低浓度造影剂(分别称为IVDSA和IADSA)的探测能力,并能迅速地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和各种影象的后处理,提高影象的质量。采用此法比常规血管造影侵袭性小、安全、费用低和快速便利,可在门诊施行。在肺血管的影象诊断中已有一些应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手术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心律失常情况,入选患者,应用Carto3系统重建相关心脏模型,并指导电生理检查、标测及消融,记录总的手术时间、建模时间、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时间,手术即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6例,其中男性10例,年龄[51.2±18.4(19~76)]岁,频发室性早搏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预激综合征2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成功消融,总的手术时间为[134.6±23.7(99~177)]min,建模时间为[6.2±2.3(3~14)]min,电生理检查时间[10.3±5.6(6~20)]min,标测时间[14.3±7.6(3-36)]min,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DSA手术室进行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见心律失常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0例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所见,着重讨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及其诊断价值,动脉(ⅠA)和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ⅣDSA)方法对主动脉夹层主要征象的显示和诊断效果:显示内膜破口和主动脉分支病变,ⅠA法优于Ⅳ法,显示假腔全貌和内膜片负影,Ⅳ法略优于ⅠA法。对Ⅰ或Ⅱ型夹层的诊断ⅠA法明显优于Ⅳ法,Ⅲ型夹层一般Ⅳ法可满足诊断,按手术适应证和治疗的需要可选择应用ⅠA法。结合本组DSA和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用,本文简要讨论了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综合诊断及优选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初,国外出现了山X线球管发生器、影像增強器、电视系统、影像处理机、数字转换器及贮存系统等部件组成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装置,此仪器由电脑拉制,对身体各部位能进行血管造影,且能录像拍电视,是继CT之后又一项先进影像诊断工具。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这个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老年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和OCT检查,比较二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包括病变结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根据造影及OCT结果参照病人临床表现对于狭窄较重(造影直径狭窄率〉70%),或造影中等程度狭窄(直径狭窄率介于50%~70%),但OCT狭窄相对较重(OCT管腔面积狭窄率〉60%)并伴有不稳定斑块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并用OCT评价支架植入后的即时效果。结果与冠脉造影相比,血管内OCT能直观、清晰、实时地显示病变冠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微观组织结构、斑块组成性质及支架植入后靶病变血管及支架的形态特征。结论OC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操作安全易行,能够精确测量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清晰观测管腔微观结构特征,明确斑块特征,指导支架植入及观测支架植入后的即刻效果,对老年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涛  高红晨 《山东医药》2006,46(15):80-8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率较低,但危害很大。第1次出血的病死率达30%,第2次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近70%。第2次出血距第1次出血的时间不定(10min~2d)Ⅲ。鉴此,颅内动脉瘤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及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中的作用。对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应用3D-DSA对术后部分患者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常规DSA发现139例(64.1%)153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6例(71.9%)177个动脉瘤(检出率提高7.8%,P<0.01),其中有常规DSA漏诊的、直径<2mm的微小动脉瘤3个,发现5例常规DSA呈假阳性的患者;3D-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簧圈栓塞97例,夹闭52例,保守治疗7例;应用3D-DSA随访术后84例介入栓塞和45例开颅夹闭患者,效果良好。结论3D-DSA技术显著提高动脉瘤检出率,能多角度立体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为治疗和评价诊治效果提供精确丰富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诊断为烟雾病18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颅内动脉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造影阴性8例.认为DSA检查对PIV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条件的PIV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其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作为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技术的代表,在此领域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狭窄程度,而且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案。本文根据最新研究,对CCTA在评估  相似文献   

20.
子宫输卵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近年来针对不孕症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输卵管阻塞、子宫畸形、盆腔粘连等疾病。子宫输卵管DSA可动态显示子宫、输卵管形态及梗阻部位,DSA引导下阻塞输卵管再通是输卵管阻塞致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1-2]。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四〇四医院对400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DSA及再通术,本研究拟对其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