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耳廓复合组织嵌入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30-31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部分耳廓移植体嵌入鼻翼缺损部,构合牢固,供受体间血管构建面积增大。结果13例17个移植体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缺损面积最小为1.2cm×0.9cm,最大为2.5cm×1.8cm。结论耳廓复合组织嵌入法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术式简单,效果良好,可增大修复面积和提高移植体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疗效。 方法:采用鼻翼残存组织翻转做衬里 ,联合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的耳廓复合组织块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10例。 结果 :10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 ,外形、颜色满意。 结论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是一种修复鼻翼缺损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44例鼻不同部位组织缺损,采用单侧或双侧鼻唇沟皮瓣转移Ⅰ期修复.术后经3月至7年的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肤色正常,鼻外形满意.文中对鼻不同部位缺损的特点、猫耳的处理以及皮瓣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的疗效,以探讨鼻翼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方法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2次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7例,移植物面积0.5cm×0.7cm~0.8cm×1.2cm。结果7例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移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移植物无明显回缩,鼻外形满意。结论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连续移植修复鼻翼缺损,适合较严重鼻翼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鼻外形满意,双侧分次取材,耳廓外形双侧对称无畸形。  相似文献   

7.
鼻居于人们面部正中突出而显著部位,外形的完整对人体整个面貌形态和美丑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任何较小畸形或组织缺损都显得很突出,往往造成病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良影响[1].鼻翼缺损是整形外科常见畸形,也是鼻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由于灼伤、外伤、炎症、肿瘤切除术后等原因造成.我科自2003~2004年共收治鼻翼缺损患者25例,均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手术,通过术前宣教、术后细心护理,手术全部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部缺损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部缺损手术方法的探讨殷之平,葛宇靖,周卫东(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214002)关键词鼻部缺损;手术治疗我科自1985年5月以来,用邻近皮瓣、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等方法修复各类鼻部缺损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9.
鼻居于人们面部正中突出而显著部位,外形的完整对人体整个面貌形态和美丑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任何较小畸形或组织缺损都显得很突出,往往造成病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良影响。鼻翼缺损是整形外科常见畸形,也是鼻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由于灼伤、外伤、炎症、肿瘤切除术后等原因造成。我科自2003~2004年共收治鼻翼缺损患者25例,均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手术,通过术前宣教、术后细心护理,手术全部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颌面部缺损患者18例,分为超薄前臂皮瓣移植组与传统前臂皮瓣移植组,每组各9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的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超薄前臂皮瓣移植组皮瓣成活率为100.00%,传统前臂皮瓣移植组皮瓣成活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薄前臂皮瓣移植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5±1.5)d,传统前臂皮瓣移植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5±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前臂皮瓣应用于鼻颌面部缺损修复成活率高,患者康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HFMD(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神经系统及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HFMD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均实施退热、吸氧、抗病毒、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常规组加用胞二磷胆碱,研究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发热、肢体抖动、皮疹、惊颤消失时间分别为(2.85±0.35)d、(2.21±0.36)d、(3.02±0.21)d、(2.61±0.45)d,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的NSE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NSE水平为(19.62±4.16)μg/L,显著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84.44%,常规组分别为28.89%、64.4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儿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2.22%,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3±1.46)d,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小儿HFMD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能够发挥神经细胞及脑组织保护作用功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试正常国人不同神经节段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相对波幅的正常变异,结合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CMAP衰减特征,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用表面电极常规方法记录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正常组共169条,多灶性运动神经病26条,分析波幅、面积和时限等参数.结果:正常人不同神经节段间CMAP衰减(%)具有较大变异:尺神经肘下-腕4.7±4.7%,肘上-肘下3.6±3.5%,肘上-腕8.2±6.3%,腋-腕13.3±7.9%;正中神经肘下-腕4.4±3.0%,肘上-肘下1.8±4.3%,肘上-腕6.1±5.6%,腋-腕8.8±7.1%.病变组不同神经节段的波幅衰减更明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部分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的诊断中,不同的神经节段应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大于实测波幅衰减的x 2.58SD可诊断为可能部分性运动传导阻滞;考虑到时间离散的影响因素,建议将CMAP波幅衰减大于相应神经节段95%正常上限值诊断为肯定的部分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免疫紊乱和组织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P组)、SAP+Ori 5 mg/kg组、SAP+Ori 10 mg/kg组、SAP+Ori 20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诱导法建立SAP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雨蛙素(25μg/kg)诱导SAP;计算胰腺质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大鼠胰腺组织功能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17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应用胫后动脉皮支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5 cm×11 c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随访31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均良好,仅皮肤感觉部分缺失。结论:胫后动脉皮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此术式不损伤小腿主干血管,手术操作简单实用,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 ̄4.0cm×6.0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鸡胚地龙膏对兔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清及组织液中疼痛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05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出2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84只新西兰白兔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每组21只动物。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自然恢复愈合,阳性药物组采用奇正消痛膏治疗(0.75g/kg),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采用鸡胚地龙膏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0.15g/kg和0.75g/kg。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药膏涂布面积以超过受损区面积1/2以上为度,外用特制胶布及卫生胶布固定、包扎,每天换药1次,共给药8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8天抽取5ml静脉血后,处死动物,留取损伤部位组织,制作组织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血液和组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和组织胺(HIS)的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从损伤后第2天开始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逐渐降低,其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含量水平低于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P<0.01)。伤后3天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5天恢复到损伤前的正常水平。而HIS含量伤后6天恢复正常,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2天。结论鸡胚地龙膏可有效降低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血清和组织液中PGE2、5-HT和HIS等疼痛因子的含量水平,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VAS评分,以及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彭科军  冉小兵  冉蓉  罗强 《西部医学》2014,(8):1069-1070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换药组)38例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干预前、干预后3、7d的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后3、7d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的评估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TVI)结合应变率对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2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CLBBB组)与20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组织速度结合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分别测定其左室基底段及中段沿左室长轴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测定其左室射血时间(ET)和左室充盈时间(DFT)。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CLBBB组室间隔及左室下壁基底段及中段的Vs、Ve、SRs、SRe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CLBBB组ET、DFT均较正常对照组缩短(P<0.05)。(3)CLBBB组左室EF值与室间隔的Vs、Ve、SRs、SRe及DFT呈正相关(P<0.05)。结论组织速度结合应变率显像技术可作为CLBBB患者左室整体运动和局部舒缩活动的评价手段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