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PET/CT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各种因素,为降低受检者有效剂量寻求最佳的扫描条件。方法 分别对受检者行PET/CT检查时的CT和PET有效剂量进行计算,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CT和PET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使受检者接受的有效剂量降到最低。结果 CT管电压和管电流、PET检查时注射药物的剂量可以明显影响受检者有效剂量。结论 根据不同受检者和疾病种类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优化CT扫描方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降低CT检查中被检查者的受照剂量,减少辐射危害,保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优化CT扫描方案。结果 通过降低有效mAs、管电压kV及增加螺旋,同时正确定位减少重复扫描以实现CT扫描优化方案。结论 CT检查应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保护患者,减少危害,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CT辐射剂量增加的原因,针对辐射方式、特点,对辐射剂量控制与图像质量保证,采取相应的扫描方案。结果 有效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 降低管电流、管电压、增大螺距、缩短时间、控制长度等优化措施,是CT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 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CT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和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对所获的图像质量及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CT辐射剂量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比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下降大约60%~80%。结论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Auto mA)在胸部扫描与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在胸部扫描比较无明显图像质量差别,但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眶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眼眶CT检查的患者100例,均分为2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 kV、260 mAs,低剂量(B组)120 kV、200 mAs扫描,扫描的图像以眼眶赤道中心层面为测量层,测量眼玻璃体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法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是A组的70.99%,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9.01%;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 kV、200mAs眼眶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7.
常见扫描部位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常见扫描部位CT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常见部位的470例患者进行扫描参数优化,将扫描条件优化后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数据设为实验组,并评价图像质量;将未行扫描条件优化的CTDI、DLP和ED的数据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部位之间的辐射剂量。结果 470例图像中467例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3例未满足诊断需要,图像与剂量优化无关。实验组有效剂量比对照组各部位有效剂量平均降低了31.10%。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增大螺距以及使用体质量指数指导扫描条件等剂量控制手段能有效降低常见扫描部位的CT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腰椎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将100名受检者分成实验1组(50例)和实验2组(50例),实验1组BMI<20,管电流100 mAs,实验2组BMI 20~30,管电流150 mAs;随机将不同体质量指数的50名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管电流250mAs,余参数与实验组相同。测量记录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并对各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分别为:实验1组7.0mGy、实验2组10.6 mGy、对照组17.6 mGy,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平均降低50%。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可以有效降低腰椎CT检查中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信息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腹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降低病人受照剂量,探讨腹部低剂量CT扫描的影像质量。方法 依据最优化原则,按不同体重和不同剂量进行CT扫描,对CT图像质量进行双重评分。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影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的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部低剂量CT扫描能够满足常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及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TLD放置于仿真人体头部模型眼晶体预留孔,在8台CT上分别采用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对头模进行扫描,每次扫描结束后,取下TLD并编号记录,以备测量。结果 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眼晶体受照剂量分别为颅脑(17.78±10.03)mGy,眼眶(17.45±7.92)mGy,鼻骨(14.65±3.80)mGy,鼻窦(9.93±6.25)mGy,颞骨(7.94±5.18)mGy。结论 头颅CT扫描时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总体水平为(13.55±7.89)mGy,不同CT及不同颅脑扫描方式下,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头部CT扫描时防护围脖对减少甲状腺辐射剂量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强  卢涛  张琳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13-13,19
目的 评估头部CT扫描时患者甲状腺部的辐射剂量和防护围脖对减少甲状腺的辐射受照的作用。方法 取尸体标本(头颈部)采用不同型号CT机和不同扫描模式分别进行使用防护围脖前、后的头部扫描,扫描前将热释光薄片射线剂量仪贴覆在甲状腺中心,记录使用前、后的扫描参数、CT使用的剂量加权指数(CTDIw)、剂量长度积(DLP)和被照体射线剂量。结果 使用防护围脖前甲状腺部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207mSv,使用后0.085mSv。前后对比,甲状腺部辐射剂量平均降低58%。结论 一次头部CT扫描时甲状腺部接受的有效剂量很低,但累加辐射危害严重,防护围脖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应在头部CT扫描时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肺部CT扫描环境下不同防护方式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探讨相应器官的最佳防护方案。方法 在仿真人体模型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内布放已退火的热释光剂量元件。防护方式剂量影响实验分为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和铅裙全包围组;防护厚度剂量影响实验分为0.50 mmpb铅裙全包围组和0.35 mmpb铅裙全包围组。上述实验均采用相同的肺部CT扫描曝光条件。结果 相对于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铅裙全包围组甲状腺、结肠的受照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0.35 mmpb铅裙防护条件相比采用0.50 mmpb铅裙防护条件,仿真人体模型的肝、胃和结肠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对肺部CT扫描,采用铅裙防护措施并不一定能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铅裙的防护厚度对人体的受照剂量并不一定存在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最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最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最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最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不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儿童CT扫描体表剂量水平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分析儿童CT扫描的体表剂量,为儿童CT检查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模体及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头部CT扫描其中心体表剂量平均达19.34 mGy,副鼻窦扫描平均可达43.36 mGy,腹部扫描骨盆部位体表剂量为0.51~2.81 mGy。结论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扫描分析条件,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量移动CT与普通CT扫描所致受检者敏感器官(眼晶体、甲状腺、胸腺、乳腺、小肠、性腺)体表皮肤入射处空气比释动能及辐射场分布情况,了解移动CT和普通CT扫描各自剂量特点,为合理应用及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CT受检者六个敏感器官体表剂量和周围环境剂量。结果 移动CT扫描致受检者剂量具有新特点,头部扫描眼晶体体表剂量平均为66.6mGy,转换为脑部吸收剂量约为61.62mGy,是普通CT的2.8倍,也高于头部CT扫描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50mGy;邻近投照部位的甲状腺和胸腺处剂量高于普通CT,而乳腺、小肠、性腺和周围环境的剂量低于普通CT。加防护后,相应部位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应按照移动CT的特性及功能,合理应用,并注重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颌面全景检查中受检者晶状体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分析;方法 利用仿真人体头模及热释光剂量计,对颌面全景检查中受检者晶状体所受剂量进行模拟测试;结果 颌面全景检查受检者晶状体单次受照剂量平均值为46.37 μSv,使用防护用品可将单次受照剂量平均值降低至3.48 μSv;结论 颌面全景检查中应对晶状体进行合理的防护,有效的防护可使晶状体受照剂量降低9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肺部体检CT扫描中采用低剂量扫描和常规扫描两种方式对人体主要器官造成的吸收剂量,为低剂量肺部扫描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人人体模型,分别用单排CT和16排CT,按设定的保证摄片效果的常规扫描条件和低剂量扫描条件进行肺部体检扫描,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对主投照器官肺部以及邻照器官骨髓、肝脏造成的吸收剂量。结果 常规扫描方式在人体主要器官各位点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低剂量扫描方式,16排CT扫描相对于单排CT扫描在获得同等价值的图像效果的基础上对机体的受照剂量显著降低。结论 日常体检中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比常规扫描方式对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多排CT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让公众了解X射线CT辐射的危险性,增强放射防护与安全的意识,配合好CT肺癌筛查工作。方法 通过介绍X射线CT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剂量表达,提出CT肺癌筛查要掌握好适应症,避免"过度筛查";同时,要合理使用扫描参数,严格遵循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原则,即最小有效剂量原则。根据受检体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诊断要求,巧妙设置采集层厚、管电压、管电流、噪声系数、扫描野、Z轴扫描范围及螺距。结果 CT肺癌筛查的适应症排除了非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避免了盲目照射;合理使用扫描参数可减少约30%的辐射。结论 掌握好CT肺癌筛查适应症以及合理使用CT扫描参数能减少X射线辐射的剂量,降低公众集体剂量的潜在危险和致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 < 0.05),以15mAs水平为最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 < 8岁或 < 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