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合理使用多排(层)螺旋CT,优化扫描参数有效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颅脑、腹部扫描方式,改变相关参数,获得剂量变化趋势。结果 受检者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和旋转时间成正比关系,与螺距成负比关系,尤其是管电压、管电流对受检者影响较大。结论 CT检查时,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佳扫描方案,有效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 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实验方法提出并验证CT扫描中一种新的表征受检者剂量的量。方法 用笔形电离室和点电离室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单层轴扫描和多层螺旋扫描两种模式下的剂量,并对测量结果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点电离室与笔形电离室在轴扫描模式下的剂量比值接近于1,点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point和Dair之比为1.14,笔形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LP和CTDI之比为2.88。结论 点电离室测量的剂量可以作为表征受检者剂量的有效量,笔形电离室受到长度的限制,其所测量得到的剂量学量CTDI和DLP,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用来表征有效剂量显然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SPECT/CT检查中CT部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SymbiaT2型SPECT/CT,固定管电压130 kV,螺距2.0,分别在100 mAs、130 mAs、160 mAs、190 mAs和230 mAs的条件下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Catphan 600型和Catphan 500型CT性能检测模体,分析扫描图像,得到各个条件下CT影像质量指标。结果 CTDIvol随管电流时间积(mAs)的升高而线性升高,mAs的改变对高对比分辨力,CT值和CT值的线性指标无影响,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均匀性和噪声值指标随mAs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SPECT/CT中的CT辐射剂量随mAs的升高而升高,影像质量随着mAs的升高而提高,由于mAs对高对比分辨力无影响,在进行特定部位的扫描时可选择适当降低mAs,实现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CT检查有效剂量水平,为儿童CT扫描辐射危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测量CT剂量指数,计算得到剂量长度乘积(DLP),利用DLP与有效剂量E之间的相关性、线性关系及儿童相对于成人的归一化系数,估算儿童CT检查不同扫描部位的有效剂量。结果 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已达到年自然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对于儿童辐射危险度的评价,有效剂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腰椎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将100名受检者分成实验1组(50例)和实验2组(50例),实验1组BMI<20,管电流100 mAs,实验2组BMI 20~30,管电流150 mAs;随机将不同体质量指数的50名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管电流250mAs,余参数与实验组相同。测量记录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并对各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分别为:实验1组7.0mGy、实验2组10.6 mGy、对照组17.6 mGy,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平均降低50%。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可以有效降低腰椎CT检查中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信息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上海市头颈部、胸部CT扫描频次分布及其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的25家医院为调查对象,通过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各医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医学信息系统(HIS),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扫描参数、受检者剂量报告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 732 286人次的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检查在儿童受检者占75%以上,在成年人受检者则占60%以上。对于成年人受检者,颅脑CT、眼部CT和胸部CT的CTDIw的平均值分别为55.4 mGy、43.1 mGy和12.4 mGy,CTDIvol的平均值分别为56.1 mGy、47.0 mGy和10.6 mGy。颅脑CT、耳道CT和胸部CT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平均值分别为603.4 mGy·cm、241.8 mGy·cm和293.6 mGy·cm。结论 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所占比例很高,不同类型CT检查导致的剂量水平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优化CT扫描方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降低CT检查中被检查者的受照剂量,减少辐射危害,保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优化CT扫描方案。结果 通过降低有效mAs、管电压kV及增加螺旋,同时正确定位减少重复扫描以实现CT扫描优化方案。结论 CT检查应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保护患者,减少危害,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CT辐射剂量增加的原因,针对辐射方式、特点,对辐射剂量控制与图像质量保证,采取相应的扫描方案。结果 有效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 降低管电流、管电压、增大螺距、缩短时间、控制长度等优化措施,是CT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CT胸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进行比较,为CT胸部扫描时的条件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CT-DP检测探头和标准CT剂量体模,测量GE Revolution型256排CT胸部常规扫描模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DLP。结果 对胸部低剂量模式,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测量值60.16 mGy·cm;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DLP测量值33.65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测量值276.68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8.22倍,是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的4.60倍。而同为胸部低剂量扫描,根据受检者体型不同,选择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1.79倍。结论 选择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能显著降低受检者剂量,对体型瘦小的受检者选择合适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模式也会明显降低所受剂量。  相似文献   

12.
常见扫描部位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常见扫描部位CT辐射剂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常见部位的470例患者进行扫描参数优化,将扫描条件优化后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数据设为实验组,并评价图像质量;将未行扫描条件优化的CTDI、DLP和ED的数据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部位之间的辐射剂量。结果 470例图像中467例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3例未满足诊断需要,图像与剂量优化无关。实验组有效剂量比对照组各部位有效剂量平均降低了31.10%。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增大螺距以及使用体质量指数指导扫描条件等剂量控制手段能有效降低常见扫描部位的CT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颌面全景检查中受检者晶状体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分析;方法 利用仿真人体头模及热释光剂量计,对颌面全景检查中受检者晶状体所受剂量进行模拟测试;结果 颌面全景检查受检者晶状体单次受照剂量平均值为46.37 μSv,使用防护用品可将单次受照剂量平均值降低至3.48 μSv;结论 颌面全景检查中应对晶状体进行合理的防护,有效的防护可使晶状体受照剂量降低9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为临床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宝石CT冠脉成像资料,前瞻性门控扫描组116例,回顾性门控扫描组100例,采用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及螺距~心率自动匹配技术。分析两组检查在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方面差异。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减少68.2%;但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均能保证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显著地减少了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摄影管压与受检者剂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摄影管压与受检者剂量的关系,探讨减少受检者剂量的方法。方法 利用仿真人模体,在保证影像负片质量的前提下,改变X射线管压和曝光时间,测量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对于胸片和腰椎片,在保证影像质量相同情况下,提高管压可使皮肤剂量减少50%,有效剂量减少约23%。结论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剂量仍有大幅度降低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CT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和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对所获的图像质量及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CT辐射剂量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比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下降大约60%~80%。结论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Auto mA)在胸部扫描与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在胸部扫描比较无明显图像质量差别,但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量移动CT与普通CT扫描所致受检者敏感器官(眼晶体、甲状腺、胸腺、乳腺、小肠、性腺)体表皮肤入射处空气比释动能及辐射场分布情况,了解移动CT和普通CT扫描各自剂量特点,为合理应用及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CT受检者六个敏感器官体表剂量和周围环境剂量。结果 移动CT扫描致受检者剂量具有新特点,头部扫描眼晶体体表剂量平均为66.6mGy,转换为脑部吸收剂量约为61.62mGy,是普通CT的2.8倍,也高于头部CT扫描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50mGy;邻近投照部位的甲状腺和胸腺处剂量高于普通CT,而乳腺、小肠、性腺和周围环境的剂量低于普通CT。加防护后,相应部位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应按照移动CT的特性及功能,合理应用,并注重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127台CT机的相关技术、剂量指数的测量和分析,研究CT检查的辐射剂量份额及对受检者和公众可能造成的危害。方法 按照卫监发《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评审规范》及附录六中提供的方法进行。结果 内蒙古新CT机的剂量指数接近或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个别CT机甚至超幅达47.7%以上。结论 内蒙古的CT检查阳性率较低,集体剂量负担加大。合理控制医疗照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估算接受18F-FDG(18F-2-deoxy-D-glucose)和18F-FET(O-2-18F-fluoroethyl-L-tyrosine)PET-CT全身检查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方法 使用两种PET-CT扫描协议进行全身显像。PET部分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利用基于医学内照射剂量(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e, MIRD)计算模式的计算程序IDAC 2.1进行计算,CT部分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利用VirtualDose软件计算,PET和CT剂量之和为受检者总的有效剂量。结果 在常规PET-CT扫描中,男性受检者受18F-FDG辐射所致的有效剂量为(4.81 ±1.04) mSv,女性受检者为(6.09 ±0.73) mSv;男性受检者受18F-FET辐射所致的有效剂量为(2.67 ±0.38) mSv,女性受检者为(3.21 ±0.38) mSv;CT部分男性受检者的有效剂量为(5.63 ±0.32) mSv,女性受检者为(5.51 ±0.29) mSv。18F-FDG PET-CT检查男性和女性受检者所受总有效剂量分别为(10.44 ±1.09) mSv和(11.60 ±0.79) mSv。18F-FET PET-CT检查总有效剂量分别为(8.30 ±0.50) mSv和(8.72 ±0.49) mSv。在诊断性CT扫描中,CT扫描致男性受检者的有效剂量为(16.28 ±1.01) mSv,女性受检者为(13.49 ±0.72) mSv;18F-FDG PET-CT检查男性和女性受检者总有效剂量分别为(21.09 ±1.45) mSv和(19.58 ±1.03) mSv。18F-FET PET-CT检查总有效剂量分别为(18.95 ±1.08) mSv和(16.70 ±0.81) mSv。结论 不同的PET-CT扫描参数致受检者受到不同大小的辐射剂量,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优化PET和CT的采集参数,降低受检者剂量,实践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