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明  陈瑞 《河南中医》1994,14(5):271-273
笔者认为痞,满,燥,实分别概括了三个承气汤证的病因,病机,病性,证状表现的某一个方面,并不同代提指四组特定的证状表现,也不是概括了三证的四个相应的病机与证表现。笔者指出“燥”概括了三证邪热内盛,伤津化燥,胃肠津亏的共同病因:“实”概括了三证的“有形之邪内结”的共同病性;“痞”概括了三证燥实内结,胃肠气机阻滞,腑气不通的共同病机;“满”概括了三证腹满,不大便的共同证状表现。不能用“燥实证”,“痞满证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 ,创衷中参西之说 ,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 ,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 ,也颇多独到之处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 ,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 ,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有一些自己的体悟 ,希望能与同道参商 ,以求加深对这三方的认识 ,使之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伤寒论》共论及三承气汤 ,即大、小和调胃承气汤。医家均喜以痞满燥实之孰轻孰重来区别三承气汤。认为痞满甚者与小承气汤 ,燥实甚者与调胃承气汤 ,四者俱甚者与大承气汤。而张锡…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4.
三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出自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燥热与糟粕互结的一类证候。自古以来对此三方研究颇为丰富,主要从"痞、满、燥、实"四方面论述。然笔者认为对此三承气汤的理解应回归原文,采用动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本文就此动态思维观点进行阐述,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 仲景运用大黄严谨、灵活、广泛。《伤寒》及《金匮》中运用大黄约120多条,方35首。大黄苦寒泄降,有泄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胃肠、去陈生新、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功效。配伍组方,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燥结,火热亢盛,迫血上滥,瘀血腹痛、经闭,黄疸,症瘕积聚、痰饮、下痢、腹水、肠痈、热痞、呕吐等证。如: 1.泻火(热)荡涤通便:大黄配芒硝,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账满拒按,便燥不通的阳明腑实证。如大、小调胃承气汤证,大陷胸汤证。以大黄酒洗为君,配芒硝泻热润燥,则泻热荡涤力宏,有润中推下之功。2.攻积导滞、消痞陈满:大黄配枳、朴治阳明腑实,兼痞满重证。如大、小承气汤证,厚朴三物汤证,麻子仁丸证。取大黄泻热攻积,配枳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吴鞠通云:“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  相似文献   

7.
仲景设三承气汤为阳明病腑实证立法,专为攻下热实者而设。"承气"之名,取其承顺胃气自上而下之意。由于腑实程度轻重有异,故攻下之方其力亦有大小不同。大、小、调胃三承气汤所用之药不同,其攻下之力亦异。即使如此,在具体运用时,视其病之进退,服药方法及方药剂量又有多少之不同。三承气汤攻下强弱之力甚明,仲景于《伤寒论》中已详论其用。但目前大多只依据三承气汤所用之药而将其与痞、满、燥、实之证相对应,则失去从疾病过程中根据所见之脉证而判断腑实之轻重运用三承气汤及其变化之妙。  相似文献   

8.
承气汤源自《伤寒论》,属泻下剂中寒下一类,因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本方主证前人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而在很多急危重症中有“痞、满、燥、实”四字的病机出现,若能抓住病机,适时运用本方,  相似文献   

9.
黄敏  刘自忠 《中成药》1999,21(5):257-258
大承气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主治阳明腑实证之方,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4味药组成,是峻下热结的功效。古人归纳其主治为“痞、满、燥、实”四个字。本方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目前常用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惊厥、腹胀、腹痛、大便不通...  相似文献   

10.
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原文第248条说:“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燕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描述了该方适应证的病机和症状特点,可以看作是对调胃承气汤主证的概括性描述。此外在《太阳篇》第29条和阳明病第207条分别提到该方的两种服法,虽然症状描述不尽相同,其基本病机都是因为胃热燥甚,大便秘结,因此都是一致的。服法上有“少少服之”和“顿服”的不同,但都是要“温服”。该方的主治病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闭,谵语腹满,中焦燥实;②伤寒吐后腹胀满;③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④中消善食而溲。根据其组成来分析方义,其中大黄苦寒,除热荡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甘草甘缓,使之不致伤胃,故称为调胃承气汤。可以看出,这个方剂的作用之所以不同于大小承气汤。就在于其作用要点集中在治疗临床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当中的“燥”证,主要作用在于软坚,也就是利用芒硝作为矿物盐成分在肠道中形成高渗透压的作用,尽量把肠壁周围组织当中的水分吸取到肠道当中来,以帮助过于干燥的大便得到软化,从而得以排出体外。甘草的作用在于温中护胃,调和诸药,因此一般应使用炙甘草。大黄的作用为通下,主要特点在于增强肠蠕动,推动大便向下排出,但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芒硝吸引肠壁周围的水分到肠道中来,大便没有得到充分的软化,仍不能有效解除便秘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个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君药为芒硝,而大黄为臣药,甘草为佐药。在剂量的搭配上应该充分突出芒硝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辅助一定剂量的大黄和甘草。因此,临床运用时仍应提倡采用调胃承气汤原方的剂量比例。原方用大黄四两(清酒洗),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  相似文献   

11.
(二)攻下法 1.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法: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燥实证。2.泻热通便、破滞除满法: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证。3.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大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燥实俱备证。4.破血逐瘀法:抵当汤→主治阳明蓄血证。5.润下缓通法:麻子仁丸→主治津亏便秘的脾约证。6.清热润燥、利窍通便法:蜜煎导方;猪胆汁方或土瓜根方等→主治津伤便秘窍涩证。 (三)温法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法: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12.
大承气汤是后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为阳明病胃家实而设,主治痞、满、燥、实、坚。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过程中,谨守病机,应用本方治疗急危重症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仅选三则报告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枳实消痞散出自《兰室秘藏》,其作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症等存在上述临床症状,中医病属胃痞证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李玉贤主任医师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依原方之意辨证施治,临证化裁治疗胃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收到良好效果。本人跟师李老师多年,现对李玉贤主任医师有关运用枳实消痞散加减治疗胃痞的临床经验加以整理,有些许心得体会,以资各位同道临证参鉴。  相似文献   

14.
宋少飞 《河北中医》2007,29(12):1103-1103
小承气汤方源于《伤寒论》,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用于治疗微烦,谵语,小便数,大便硬者.今人常用于轻下热结,主治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腑实证,证见:谵语,潮热便秘,胸腹痞满,舌苔黄腻,脉滑疾.2006-03-2006-10,笔者运用小承气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仿《伤寒论》的条文形式,导源叶案为众所周知。其中运用承气场方,除了宗《伤寒论》以外,还大量取材于《温疫论》,且有所发展,使承气汤变化内容更臻成熟。本文试就《温病条辨》运用承气汤方特点作如下辨析。一、脉实证实,苦寒攻下中焦阳明温病,是外感病的高峰期,多以承气汤为主方,中焦篇第一条即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吴鞠通用“承气汤不强调痞满,而强调燥实”,“面目俱赤,语声重法,呼吸俱粗,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等证,均为大热大实之证。吴氏论承气汤证比起《伤寒论》来,更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原文,从热证、实证病机角度分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证之病机演变,以期为运用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承气汤方出自《伤寒论》。近些年来,有些医生,甚至教科书上,对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很注重痞、满,燥、实等腑气不通的症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承气汤对热扰神明方面的治疗作用。笔者认为应该突出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中的“热”字,特别是要重视大承气汤对热扰神明方面的治疗作用,才是正宗仲景本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胜英 《陕西中医》1996,17(1):37-38
<正> 大承气汤有攻下实热、荡除燥结的作用,临床用于阳明腑实、热厥、痞证以及温热病之表现有里实热证者,症见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潮热、谵语,或热结旁流、下利稀水无粪,或大便胶闭、口舌干燥、苔老黄起刺或焦黑起芒刺、脉沉实有力等。笔者曾以此方加减治疗多例急症病人,每获良效,现举治验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危重急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SAP患者痞、满、燥、实四症俱齐,是典型的阳明腑实证,临床运用仲景之大承气汤治疗,取得较好效果。针对SAP不同阶段,分别给予"通腑导滞"以及"通因通用"两种治则,但处方均以大承气汤为主。该病早期,患者腹痛、便秘,运用大承气汤"通腑导滞",促使大便得下,大便通畅后继以大承气汤"通因通用",促进肠蠕动,防止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20.
阳明腑证     
胡××,男,79岁,农民。1970年1月8日初诊。其子代诉:二十多天未大便.腹胀甚,胃腹气逆,时吐粘沫,心下痞塞。诊见:苔黄白厚干,腹硬满拒按,脉沉实。诊为大承气汤证。病为实、热、燥相结,阳明腑气不通之属,拟用调中扶正,泻下燥实之法治之,方宗调胃承气汤: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