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阻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2组治疗后DHI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2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对照组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定眩方对治疗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周;治疗组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基础上,予口服化痰止眩汤,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和体征的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或P0.01),尤其治疗组变化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组在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基础上,予口服化痰止眩汤,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 0. 05或P 0. 01),尤其治疗组变化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62例,且符合中医辨证"风痰瘀阻",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定眩颗粒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服药前后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以及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改善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定眩汤治疗.治疗2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益气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益气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脑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联合西药与益气养血汤可起到改善脑部血流指标,提升疗效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升阳法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120例2017年1月-2018年12月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健脾升阳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比较对照组、健脾升阳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健脾升阳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改善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和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相近P>0.05。健脾升阳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治疗痰瘀阻窍证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中医骨伤 病医院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76 例痰瘀阻窍证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 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障 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2.11 %,高于对照组的 73.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DHI 评分、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眩晕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HI 评分、眩晕发作持 续时间、眩晕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 和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治疗痰瘀阻窍证眩晕症 疗效较好,有效缓解眩晕症状,缩短眩晕发作持续时间、降低眩晕发作频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 <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气聪明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自拟补肝益肾通络方联合皮内针治疗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取广州新海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 KOA 患者,随机分成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补肝益肾通络方联合皮内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有不同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和 VAS 评分均有不同改善,且观察组 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1.7 %,高于对照组的 72.2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自拟补肝益肾通络方联合皮内针治疗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 KOA,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等 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固本祛痰瘀方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心力衰竭(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改善心肺功能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固本祛痰瘀方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祛痰瘀方能够改善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曾玲玲  李欣  王文斌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21-1023
目的探讨祛痰散瘀方治疗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祛痰散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患者主要症状(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的评分。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的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结果 (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Vd、Vm、V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Vd、Vm、Vs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Hcy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散瘀方可提高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流速度,降低CRP、Hcy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1剂/d,水煎2次过滤取汁300m L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西比灵5mg/次,口服1次每晚。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脂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指标,疗效优于使用西比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定眩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并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做为疗效评估的手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糖、调脂、镇静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风眩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2 d,观察2组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CD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DFI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眩宁方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林乾炤  蔡阁  高山 《新中医》2021,53(24):46-49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 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推拿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 水平及眩晕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 (P<0.05)。治疗后,2 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IB、T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FIB、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眩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降低FIB、TC 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西医治疗,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3例予清眩汤治疗,对照组107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其中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指标除HDL-C外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0.05)。结论清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说明从脾胃辨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与护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确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急诊辨证论治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等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3.3%、80.0%、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8.6%、80.0%、8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与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