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4-2间诊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得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9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1.43%,对照组为1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病症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27/30),对照组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3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照组)和同期接受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41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等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较对照组患者(18.9%)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4.2±2.5、26.4±1.8)均较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9.6±2.4、22.7±1.5)高(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0.3%,较对照组患者的73.0%高(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35-1238
[目的]比较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近两年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包括65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对照组,65例行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的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综合情况、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较对照组23.08%低;观察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为53.85%;同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减压效果佳,能改善临床疗效,恢复神经系统功能,规避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等,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47,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56,P0.05)。结论外科手术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外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行单节段后路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融合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观察组患者行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单节段TLIF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ODI指数、疼痛VAS评分、融合器沉降情况、融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0%(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6个月的ODI指数和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融合器沉降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7%(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90例老年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分别行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常规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腰、腿痛改善程度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与未痊愈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差异,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2年腰痛、腿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痊愈率为58.33%,略高于对照组的4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与未痊愈者相比,痊愈者中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焦虑或抑郁占比显著增高(P0.05),上述因素为影响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DLSS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DLSS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腰腿痛,但仍需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腰椎滑脱、骨质疏松症、焦虑或抑郁等适当调整治疗或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健全康复,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析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护理总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稍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老年疝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于老年急诊患者出现腹股沟嵌顿疝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在急诊就诊过程中急诊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嵌顿疝患者7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常规疝手术前护理流程,观察组给予急诊老年嵌顿疝术前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血肿、血清肿、急性疼痛、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7.9%,观察组为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6.11%,观察组为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在急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有显著的效果,对于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通过VAS、ODI评分及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通过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术后[(2.30±1.12)分和(0.93±1.07)分vs (2.63±1.32)分和(1.43±1.78)分、(16.88±6.40)分和(17.33±6.31)分 vs (18.33±12.24)分和(16.03±12.91)分]VAS、ODI评分较术前[(8.40±1.43)分 vs (7.43±1.76)分、(59.13±11.62)分 vs (51.53±10.81)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腰椎间盘突出组的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41.80±14.71)分 vs (33.20±9.48)分,P< 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者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 结论术后3个月随访时,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组,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积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行为干预、家庭支持教育与自我监测管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1.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得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负性情绪,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对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统计比较两组瘢痕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创面渗出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瘢痕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心理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Camer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折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6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采用AO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包括创造舒适环境、心理舒适干预、心理干预与并发症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在术后1天与术后7天的腕部的伸、屈、桡偏等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护理知识掌握率为97.5%,对照组为81.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积极护理干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也有利于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DG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分别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3个量表总因子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0%)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GF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促进DG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颜面创伤整形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颜面创伤整形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外科整形术,术后予以抗感染、镇痛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瘢痕评分、心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瘢痕色泽、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6.17±0.91)d、(1.03±0.31)分和(0.21±0.0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13±1.02)d、(1.43±0.55)分和(0.3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创伤整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结构式心理干预,更有利患者术后创面的恢复,降低瘢痕评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系统护理对上睑下垂手术患者术后效果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4例上睑下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系统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术后效果、外观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睑轮廓、双眼睑对称情况、双眼睑高度对称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外观满意度(92.31%)较对照组(71.15%)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行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围术期患者9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后行心理干预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9.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在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围术期患者中,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1~2012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2012~2013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腿痛VAS评分及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χ2=5.08,P=0.02),观察组护理后2周和4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骨关节炎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较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