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引导定位下肺部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56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选择28例使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120 mAs) CT引导,28例使用低剂量扫描(120 kV,30mAs)引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比较两组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1 ±0.33) mGy,(46.73 ±3.68) 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03 ±0.36) mGy,(126.41 ±4.81)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6.43%,低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2.86%,两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目的。肺部低剂量引导定位穿刺活检术,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常规剂量650 mA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450 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43和3.52±0.63,噪声分别为29.62±4.24和27.32±5.21,两种剂量下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DLP、E分别是常规剂量的49.53%、49.53%、49.55%。结论 应用降低mA大小30%的冠脉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不差,可以大大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公众人群的辐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30例)分别以16层螺旋CT行常规剂量(120kV,180mAs)及低剂量(120 kV,50 mAs)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拆薄后经工作站行曲面重建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常规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8例,结石42枚;30例低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4例,结石37枚(1例漏诊),低剂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降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影响对结石的诊断;两者对结石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无差别(P > 0.05)。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较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放射剂量,并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于肺结核患者病情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120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行64排CT检查,在其他扫描条件一致情况下分别采用常规120 mA及15~40 mA低剂量扫描,采用盲法阅片,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有效剂量转换因子(K=0.014)估算每次CT检查所致有效剂量(ED),对比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和薄层重建的特殊影像表现,进行定量测量及差异分析。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对于实变、支气管扩张、空洞、磨玻璃密度影、钙化灶、树芽征、结节、胸膜肥厚、胸水等结核基本征象显示无明显差异,低剂量扫描受检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显著下降。结论 飞利浦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和常规剂量相比,在保障检测效果的情况下,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可应用于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 < 0.05),以15mAs水平为最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 < 8岁或 < 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肾脏肿瘤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将69例肾脏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对比剂增强及低剂量对比剂增强扫描。(常规剂量组按2.0 ml/kg优维显,低剂量组按1.0 ml/kg优维显)。观察两组增强后的效果。结果 低剂量对比剂组与常规剂量对比剂组在图像质量及发现肾脏肿瘤的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在肾脏肿瘤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应用管电流调制(CARE Dose 4D)技术,在不同条件下(80 kV与100 kV),对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临床疑似肺栓塞受检者随机分做2组,分别以80 kV(80 kV组,32例)和100 kV(100 kV组,33例)管电压,均使用128层CT及管电流调制技术行肺动脉成像。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录有效剂量(ED),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t检验。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行U检验。结果 80 kV组所测肺动脉CT值均高于100 kV组(P < 0.05)。80 kV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100 kV组(P值均< 0.001)。两组主观评分与图像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28层CT管电流调制CTPA 80 kV比100 kV更具优势,ED值更低,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低剂量CT扫描的表现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以减少儿童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分2组,50例使用低剂量:60~80 kV,50例使用常规剂量:80~120 kV。所有患者均分析不同CT剂量的图像对其腺样体的显示情况。结果 检查患者中CT表现为腺样体肥大的占94例,占94%,常规剂量患者得到信噪比较高图像,但所接受射线量较大。低剂量扫描大大地减少了儿童的辐射剂量,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检查能准确显示儿童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并对其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耳部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耳部低剂量CT扫描,合理选择剂量,探讨耳部低剂量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分为三组,分别为10 mA,50 mA和100 mA组,每组20人,进行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不变,改用200mA对三组受检者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作为标准对照组。比较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I)和图像质量的不同。结果 三组不同毫安组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为2.15 mGy,10.77 mGy,21.54 mGy,常规剂量(200 mA)组为43.08 mGy。10mA组图像质量与其它组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差别不显著。结论 耳部低剂量CT扫描能够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新生儿颅脑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足月新生儿90例和早产儿6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 mAs)及低剂量(30、40 mAs)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颅脑正常结构(颅骨、灰白质界、脑室边缘、脑沟回)的显示差异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1)足月新生儿40 mAs、30 mAs和早产儿40 mAs、30 mAs的CTDIvol与常规剂量150 mAs的比值分别为20.0%、26.7%,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0.0%、26.7%。(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 mAs,40 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 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150 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脑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 mAs早产儿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颈椎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5例和低剂量组25例,并选择同期进行的椎间盘扫描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辐射剂量、有效剂量,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系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椎体周围肌肉及背景(空气)的CT值。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剂量组的剂量指数6.5 mGy,剂量长度积(98.21±2.47)mGy·cm,有效剂量(0.53±0.01)mSv;常规剂量组的剂量指数19.1 mGy,剂量长度积(287.84±27.94)mGy·cm,有效剂量(1.63±0.24)mSv;对照组的有效剂量26.5 mGy,剂量长度积106 mGy·cm,有效剂量0.57mSv。统计分析发现,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椎体扫描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少于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患者原始图像得分为(4.58±0.23)分、(4.47±0.24)分、(4.50±0.19)分。组间比较椎间盘的图像评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得分均高于4分。低剂量组的肌肉组织及背景(空气)CT值的标准差(SD肌肉=6.1;SD背景=20.5)均大于对照组(SD肌肉=3.2;SD背景=13.9)和常规剂量组(SD肌肉=5.8;SD背景=2.3)。结论 优化参数可以明显减少辐射剂量,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的有效途径,与单纯椎间盘扫描相比,该检查方法并没有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128列行腰椎间盘CT扫描的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62例和对照组(B组)64例。A组采用智能扫描模式,B组采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辐射剂量在均匀型、偏瘦体型中平均剂量分别下降32.04%、65.06%。同时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低剂量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体型(体厚)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为对比,探讨颅脑CT最佳扫描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89例相同扫描参数及重建参数的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和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影像学资料及辐射剂量报告,对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主观图像评价:质量优秀的图像为3级;质量好的图像为2级;质量差但足以满足诊断的图像为1级。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根据手动定位获得图像四个感兴趣的区域分析评价信噪比(SNR),同时对剂量报告中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结果 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和常规螺旋扫描图像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CTDIvol略高于螺旋扫描模式,DLP明显低于螺旋扫描模式。结论 相同扫描及重建条件下,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螺旋扫描,颅脑CT推荐步进式轴位扫描模式。但日常工作中应根据特殊需要制定个体化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儿童气道异物检查的防护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防护价值,并与标准剂量作对比。方法 对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儿童患者80例进行低剂量MSCT前瞻性研究,并按照不同剂量随机分成四组(50mA,pith=3;50mA,pith=6;30mA,pith=3;20mA,pith=3),每组20例。并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组(150mA,pith=3)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儿童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低剂量各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与常规剂量组有明显的差别(P<0.01)。低剂量组(50mA,pith=3)扫描图像质量以优为主,与常规剂量组没有差别(P>0.05),其余各组图像质量以良为主,未出现差级图像,不影响诊断。低剂量各组与常规剂量组对图像后处理质量没有差别(P>0.05)。结论 低剂量MSCT既能对气道异物得以正确的诊断和显示,又能大大降低儿童的辐射剂量,在对儿童进行气道异物的MSCT检查中可常规采用20mA至50mA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食道异物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0例食道异物(食源性)患者作食道CT扫描,分为20 mA,40 mA,200 mA 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 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 与常规剂量200 mA扫描比较,40 mA扫描对食道异物显示的清晰度影响很小,没有影响到对其图像的观察诊断;20mA扫描时影响观察诊断随着扫描剂量减低,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以200mA为标准,20mA,40mA组的CTD Ivol和DLP量分别为常规剂量的10.03%、10%,19.96%、20%。结论 40 mA低剂量CT扫描对食道异物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其X射线辐射剂量是常规剂量的1/5,完全可应用于食道异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进自动毫安技术(自动管电流技术)在儿童四肢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中的防护价值。方法 固定kV值,仅对噪声指数(亦称画质分级参数SD)进行调整。其余扫描条件完全一致,观察比较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螺旋CT扫描相比,改进自动毫安技术对病变的定性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明显降低。结论 改进自动毫安技术适用儿童四肢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正常或轻度副鼻窦炎患儿,按扫描参数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分别选取200mA、40mA、10mA,扫描为第1、2、3组。第1组电压120kV,电流分别为200mAs,第2组电压100kV,电流分别为40mAs;第3组电压80kV,电流10mAs。并用Krus-ka-WallisH检验和Nemenyi法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第2~3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与第1组的CTDIw比较分别减少50%、75%、;第2组与第1组比较所得图像的质量评分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1组比较所得图像的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参数低至40mAs,100kV,CTDIw2.53mGy时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肺部自动毫安与固定毫安CT检查辐射剂量的对比分析,自动毫安技术在肺部CT扫描中的优势。方法 20例肺部病变的成人患者,在初查时均采用固定毫安(200mA)行螺旋CT肺部扫描;复查时,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毫安(70~200mA)扫描;分别记录单层毫安值和DLP值,由两名放射科高年资诊断医生观察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自动毫安与固定毫安CT扫描后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前者单层毫安值最低可为后者的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肺部CT检查采用自动毫安技术扫描,与常规固定毫安扫描图像质量无差别,并且能大幅度降低毫安值及辐射剂量,是较理想的肺部CT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