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胃扩张及电针“足三里”穴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实验以猫胸段具有自发活动的背角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为指标 ,观察了胃扩张和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以及电针左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脑外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工作参数如下 ,电针穴位 :3V ,3 0Hz,方波 ,连续 1 0sec;内脏大神经 :1mA ,双脉冲 ,间隔 4ms,波宽 2 0 0 μs,连续 1 0sec;胃充盈 :8mmHg( 1 0 64kPa)。结果 :①在所观察的 2 4个神经元中 ,1 3个对胃扩张刺激呈增频反应 ,1 1个为减频反应 ;电针“足三里”穴能够翻转或拮抗这种改变 ,即抑制增频神经元 ( 62 .50± 6.52 ,与 2 3 .3 0± 6.86相比 ,P <0 .0 5,脉冲个数 ,M±SE ,下同 ) ,兴奋减频神经元 ( 1 9.1 0± 4.72 ,与 71 .60± 1 7.50相比 ,P <0 .0 5)。电针“三阴交”穴具有类似功能 ,但作用较弱 ,无统计学意义 ;②在 2 1个 ( 2 1 / 2 4)神经元中 ,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可兴奋 1 3个神经元 ,抑制 7个神经元 ,其中 3个为完全抑制 ;③刺激内脏大神经同时电针“足三里”穴可见到后者对前者显著的抑制效应。结论 :①躯体与内脏的信息在脊髓水平汇聚并整合 ,进而通过改变内脏传出神经的活动达到调整治疗的目的 ;②针灸具有双向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福尔马林组、福尔马林加同侧电针组和福尔马林加对侧电针组.造模方式为大鼠右足后垫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溶液100 μL.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2~3 mA,持续30 min.1.5 h后麻醉处死动物,制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后角浅层仅见个别腰段脊髓磷酸化ERK1/2(pERK1/2)阳性细胞(6.45±1.05)个;单纯电针组在电针同侧的脊髓背角有少量阳性细胞出现(14.07±3.19)个;福尔马林模型组的同侧脊髓背侧角浅层有大量阳性细胞被激活(26.57±4.93)个,主要分布于Ⅰ和Ⅱ0层;模型加同侧电针治疗组阳性细胞数(20.79±5.21)个与福尔马林模型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模型加对侧电针治疗组的炎症侧脊髓背角的阳性细胞数(14.75±3.03)个较福尔马林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抑制脊髓后角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可能与其镇痛效应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P物质样免疫阳性反应的影响,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模型+电针夹脊穴组和电针夹脊穴组,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腰膨大P物质样免疫阳性反应的变化。结果: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佐剂关节炎模型组及电针夹脊穴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阳性反应细胞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而模型加电针夹脊穴  相似文献   

4.
张昊旻  王中男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76-2377
目的痛必定注射液是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中成药,拟通过本实验研究了其镇痛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痛必定注射液对CCI(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痛必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CCI大鼠脊髓背角c-fos基因和P物质含量。结论该实验证实了痛必定注射液对CCI大鼠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传入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过去,在痛觉和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多以强电脉冲刺激传入神经模拟伤害性刺激,并以此引起的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但强电刺激常引起多种神经纤维包括与痛觉无关的Aαβ纤维、传导“快痛”的 Aδ纤维以及传导慢痛的 C 类纤维同时兴奋。当多种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进入神经中枢时,又常常发生相互影响,往往是传导速度快的 A 类纤维传入抑制了传导较慢的 C 类纤维传入。因此,以前所用的痛反应指标不反映慢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阐明在脊髓背角疼痛信号传输中的关键神经肽SP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的作用,揭示夹脊电针抑制炎性痛的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造模组、模型组、西乐葆组、电针组、电针+西乐葆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脊髓中SP mRNA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各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脊髓中的SP mRNA表达与假造模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01);电针夹脊穴组大鼠S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电针夹脊穴增强灌饲西乐葆对炎性痛大鼠脊髓中S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电针通过下调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环路中的重要神经肽脊髓背角SP的表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痛敏物质及镇痛物质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穴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电针双侧"扶突""足三里"-"阳陵泉"穴30 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颈段(C1-C4)脊髓背角P物质(SP)、速激肽受体-1(NK-1)、环氧合酶-1(COX-1)、5-羟色胺1 A受体(5-HT1 AR)、5-HT2 AR的活性,图像分析仪测定上述物质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积分灰度值。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躲避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术后,脊髓背角浅层SP、NK-1、COX-1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即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SP、NK-1、COX-1的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表达明显下调;足三里-阳陵泉组与模型组比较,该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 1 AR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5-HT2 AR灰度值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5-HT1 AR、5-HT2 AR灰度值明显下降(P0.05),而足三里-阳陵泉组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扶突"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与其下调脊髓背角SP、NK-1、COX-1的免疫活性,上调5-HT1 AR、5-HT2AR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提插补法、提插泻法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区时,支配该区域脊髓背角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以冀揭示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的针刺电信息规律。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运用针刺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刺激大鼠足三里穴位后,观察支配足三里穴位区域的脊髓背角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结果:提插补法运针刺激时,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平均峰电位数为(22.01±4.63)pulses/3s;提插泻法刺激时,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平均峰电位数为(14.79±2.87)pulses/3s,2种手法的放电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运针刺激时,支配足三里穴区的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放电明显增加,且提插补法放电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8,(12)
目的考察独一味对糖尿病痛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枸橼酸-独一味组、链脲佐菌素-安慰剂组、链脲佐菌素-独一味组(30、224、300、3 000 mg/kg),每组10只。链脲佐菌素枸橼酸缓冲液建立糖尿病痛大鼠模型,机械痛刺激法测定大鼠后足爪痛阈,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Iba-1、GFAP、p-STAT3表达水平。结果与链脲佐菌素-安慰剂组比较,链脲佐菌素-独一味组(30、300、3 000 mg/kg)痛阈有所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 0. 05),在300、3 000 mg/kg剂量下更显著(P 0. 01);链脲佐菌素-独一味组(224 mg/kg) Iba-1、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 0. 0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p-STAT3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 0. 01)。结论独一味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痛大鼠疼痛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细胞激活、降低p-STAT3表达、改善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所致疼痛模型大鼠痛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疼痛行为分级评分法评价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浅层c—fos基因表达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天元克痛方可明显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疼痛反应(P<0.05),抑制由疼痛所引起的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增强、SP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结论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传入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去甲肾上腺素(NE)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早已被重视。有报道表明中枢NE拮抗针刺镇痛,主要根据是针刺镇痛时脑内NE含量减少,毁损NE胞体密集分布的蓝斑及其上行途径,或用双硫醒等抑制NE合成以降低脑的NE含量时,均可增强针刺镇痛;相反,当脑室内注射NE激动剂或注射NE前体使脑内NE含量增高时,则可减弱针刺镇痛。由  相似文献   

12.
<正> 大量的人群普查和实验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亦认为它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已将高胆固醇血症列为冠心病的诊断条件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故设法降低高血脂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均将其作为防治与研究的重点。鉴于对现有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尚有争论,且易产生多种副  相似文献   

13.
急性关节炎大鼠束旁核神经元放电变化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卿  徐维 《针刺研究》1990,15(1):77-81,29
<正> 丘脑束旁核(Pf)在疼痛信息的传递,感觉和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已被大量的实验资料所证实,但既往的工作多是在正常动物上进行的。我们曾观察到大鼠在局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急性关节炎后处于痛敏状态,表现为电刺激尾尖引起的嘶叫阈降低,患肢局部辐射热引起的缩肢阈降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人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对胃运动机能有调整作用。自从Alverez首先从胃记录到电活动以后,许多学者应用胃电为胃的功能指标研究胃的生理病理规律和胃疾患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本文应用体表导联无创伤性记录人胃电活动的方法,观察针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等穴对急慢性胃肠炎患者的胃电图变化的影响,及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Pepticulcerisacommondiseaseinclinic .Atpresent,thebasicproblemoftreatmentisthehigherrecurrencerateduetomultiplefactors .Therefore ,moreandmoreconcernispaidtotheimprovementofthehealingqualityofulcer .Inthepresentpaper,weadoptmultipleindexestoobservetheeffe…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足三里”穴肥大细胞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肥大细胞为神经激素细胞,其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针刺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足三里”穴区肥大细胞的分布和当针刺时肥大细胞的变化,为揭示肥大细胞在针刺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提供形态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正常健康雄性大白鼠17只。平均体重为380克。观察两侧“足三里”穴共计34个穴区。实验分为两组:(1)对照组:采用正常大鼠,在1%戊巴比妥钠轻度麻醉下,为了保持穴区皮肤组织不受移动和牵拉,经断头后,取下两侧后肢,固定24小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研究证明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灰质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的镇痛系统。它可以通过延髓的下行抑制通路,阻遏脊髓背角痛信息的输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以往的工作多次证明电针“足三里”确实可以激活延脑中缝大核(NRM)这  相似文献   

18.
<正> This paper deals with whether the posterior hypothalamus area(PHA) can receive signals from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Neiguan", and whether a relative specificity does exist between acupoints or acupoint and non-acupoint The neuron activity was recorded extracellularly fo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EA at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 on the discharge of PHA neurons.  相似文献   

19.
<正> 脑内不少神经递质以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着细胞功能。近年来,对cGMP在中枢镇痛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脑室内注射cGMP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并能增强大鼠电针镇痛效应。初步观察到,这可能与乙酰胆碱(Ach)和阿片样物质(OLS)的作用机理有关。有资料证明,Ach、OLS与脑内cGMP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设想cGMP可能是传递阿片受体兴奋的细胞内介质。本工作观察了脑室注射cGMP对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