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血清和腹腔液CA125测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术前血清及术中腹腔液CA125浓度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对129例因疑输卵管性不孕而行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于术前抽取血清,术中抽取腹腔液测CA125浓度。根据血清CA125值分为<10U/ml、10-15U/ml、16-34U/ml和≥35U/ml4组,分析各组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浓度与EM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25水平<10U/ml和≥16U/ml时,E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和89.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腹腔液<800U/ml和≥800U/ml的E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9.23%和94.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CA125≥10U/ml结合腹腔液CA125≥800U/ml的诊断符合率为93.42%。结论:血清CA125≥10U/ml结合腹腔液CA125≥800U/ml对EM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探讨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内异症rAFS分期、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更好地解读CA125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36.6%的内异症患者有中、重度痛经,痛经程度与血清CA125水平无相关性;(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内异症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分别为21.5U/ml、28.4U/ml、38.6U/ml、57.1U/ml,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4)腹膜型、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21.4%、63.0%和67.4%,混合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高于腹膜型(P<0.001)。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不能作为内异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预测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用于辅助鉴别内异症的分期和病灶部位,但是CA125对于内异症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基因1(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γ-synuclein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79,P<0.01),其中,γ-synuclein在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子宫内膜癌组γ-synuclei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χ2=7.040,P<0.01)。γ-sy-nuclein、血清CA125之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γ-synucle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可能作为预后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能预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保留卵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ISI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中文和英文文献,截至2016年9月。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对危险度RR(95%可信区间)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子宫浆膜层浸润、腹水细胞学、淋巴脉管浸润、血清CA125水平和宫旁浸润等。结果:初检文献124篇,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示,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组织学分级(G3)(RR=2.09,95%CI为1.35~3.23)、盆腔淋巴结转移(RR=4.46,95%CI为3.09~6.45)、深肌层浸润(RR=3.02,95%CI为2.00~4.54)、宫颈浸润(RR=2.77,95%CI为1.83~4.20)、子宫浆膜层浸润(RR=16.93,95%CI为8.38~34.22)、腹水细胞学阳性(RR=4.16,95%CI为2.84~6.11)、脉管浸润(RR=2.03,95%CI为1.11~3.69)、血清CA12535U/ml(RR=3.27,95%CI为2.22~4.81)、宫旁浸润(RR=7.37,95%CI为3.89~13.97)。结论:约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高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子宫浆膜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淋巴脉管浸润、血清CA125水平35U/ml和宫旁浸润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选择保留卵巢应谨慎,应告知卵巢转移的潜在风险,充分做好术前及术中评估,如无高危因素,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测、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后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1)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率为868%;(2)诊断性刮宫诊断宫颈管是否受侵的准确率为912%;(3)子宫内膜癌I期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Ⅱ、Ⅲ、Ⅳ期,且手术病理分期愈晚,血清CA125的水平也愈高;(4)三种方法术前综合判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824%。结论超声、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具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开发和验证用于预测其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分期手术治疗的3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放疗、化疗、高血压、糖尿病、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及术前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对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及生存曲线评价其效能。结果:37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24~84岁);中位复发时间为15个月(2~77个月),随访期内23例(6.2%)出现复发。复发部位有局部复发12例、肺转移4例、骨转移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门静脉转移1例、脑转移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放疗、化疗、术前NLR、术前FIB及术前CA125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和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OMA)指数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因子宫内膜癌手术的326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163名正常人群为对照组,评价血清HE4、CA125和ROMA指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HE4、CA125、ROMA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绝经前后CA125、ROMA指数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HE4与绝经前组淋巴结转移相关,HE4、CA125、ROMA指数淋巴结阳性组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绝经前CA125≥69.45 kU/L,绝经后CA125≥21.45 kU/L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A125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绝经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671;HE4、CA125、ROMA指数评估淋巴结转移的阴性预测值大于90%。结论 HE4、CA125、ROMA指数均可准确评估子宫内膜癌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A125比HE4、ROMA指数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瘤体减灭术满意与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1例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瘤体减灭术满意度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CA125>35IU/ml者16例(76.1%)。根据术前血清CA125水平是否≥500IU/ml将21例患者分为两组:CA125≥500IU/ml者9例(42.86%),其中瘤体减灭术满意1例,不满意8例;CA125<500IU/ml者12例(57.14%),其中瘤体减灭术满意6例,不满意6例。CA125≥500IU/ml组的瘤体减灭术满意率明显高于CA125<500IU/ml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8)。结论:利用术前CA125血清学水平预测瘤体减灭术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C)的子宫外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7例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析HE4及CA125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计算诊断评价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UC值。结果: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与病灶范围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子宫外转移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E4、CA125单项检测子宫外转移时,HE4敏感度最高,为57.81%,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敏感度达79.68%。两项单独检测的ROC-AUC值分别为0.740、0.714,而联合诊断的ROC-AUC值为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HE4和CA125联合预测EC患者的子宫外转移比单项检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及LDH检测水平对术前诊断子宫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子宫肉瘤患者25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150例、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患者5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A125和LDH水平。结果:子宫肉瘤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组中的血清CA125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的血清LDH水平[201.00(150.50,238.00)U/L]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瘤组[149.00(135.00,160.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肉瘤组的血清LDH检测水平与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组[172.00(147.00,175.00)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子宫肉瘤组患者血清CA125、LDH的ROC-AUC分别为0.546、0.757。血清LDH诊断子宫肉瘤的cut-off值为199U/L,取临界值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1.90%、96.4%。结论:血清CA125对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尚未发现指导意义。血清LDH检测水平可用于协助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