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台州市2004-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NT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台州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NT监测系统发病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0年NT报告病例89例,发病率为0.18%,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温岭市;2、6和11月高发;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1: 1;患儿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接受过产前检查者39.33%;患儿除1例以外均未在医院中出生,大多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 结论 2004-2010 年台州市NT病死率无明显上升趋势。今后仍需加强NT疫情监测工作,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基础卫生服务等综合措施,以有效地控制NT。  相似文献   

3.
王凌云  徐述湘 《疾病监测》1999,14(10):380-382
卫生部于1995和1998年分别下发了《全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行动计划》和《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且于1995年将新生儿破伤风(NT)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对其预防、疫情报告、控制、监督等方面的要求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1996年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外省户籍的NT纳入北京市病例管理范围。现将1997、1998年NT病例报告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计划免疫人员关于NT病例的调查资料。2.诊断标准:依…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破伤风 (NNT)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摸清该病在我市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 ,提供科学的防制依据 ,现将 1 990 - 2 0 0 1年NNT发病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资料来源于 3区 4县传染病年报 ,NNT月报和旬报以及个案调查。人口数来源于统计年鉴。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吴晓虹  庞志峰 《疾病监测》2008,23(8):496-498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NT高发的原因。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全市共报告NT病例524例, 发病率波动在0.07%~0.18%之间;病例分布在除磐安县以外的8个县(市、区);发病年龄以出生5~8 d发病最多(占66.6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省外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在家土法接生引起。结论 2000-2007年金华市NT总体水平呈逐年增高态势;必须进一步加强NT监测;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实行新法接生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1-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素荣  侯明书  王敏 《疾病监测》2011,26(9):689-69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进一步降低NT发病率的措施。 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宜宾市2001-2010年的10年间共报告62例NT确诊病例,年发病率波动在 0.04~0.20之间,年均病死率为67.74%,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为多,病例发病平均在出生后6 d,93.55%的病例是在家中出生,95.16%的病例是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 结论 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NT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推广住院分娩,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巩固消除NT成果、进一步降低NT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0~2004年汕头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0~2004年汕头市NT年报告发病率为0.23‰~0.38‰,病死率4.67%。发病率在WHO提出的消除NT目标(<1‰)水平以下。发病年龄以出生4~9d为多(占84.11%)。病例中92.52%为在家分娩的新生儿。55.14%的病例是流动人口,44.86%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NT发病率(3.11‰)显著高于常住人口NT发病率(0.14‰)(P<0.001)。男婴发病率(0.43‰)显著高于女婴发病率(0.14‰)(P<0.001)。病例发生与地区传统风俗和产妇经济水平有关。结论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住院收费,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严格实施接生过程消毒是降低NT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荣珍 《疾病监测》1993,8(6):166-168
一般情况自1970年开始委内瑞拉已规定每周报告新生儿破伤风(NNT)。在此以前,仅有死亡率的资料可利用。虽然在70年代病例死亡率低于其它国家,但 NNT 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 Halubrohr 的报告,由于监测系统是很敏感的,所以报告的病例中包括假阳  相似文献   

9.
蒙卫平  黎丽萍 《疾病监测》2001,16(7):269-273
为了解柳江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 ,制订卫生保健措施 ,促进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我们对 1 986- 2 0 0 0年全县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根据柳江县 1 986- 2 0 0 0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和新生儿破伤风个案登记及县统计局人口年鉴资料统计分析。结  果1 疫情概况 :1 986- 2 0 0 0年县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 1 65例 ,死亡 1 1例 ,累计活产儿 851 1 9人 ,年均发病率 1 94‰ ,病死率 6 67% ;“七五 -八五”期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年均发病率 1 55‰上升至“八五”期间的 2 74‰ ,上升率为 76 77% ,“九五”期间发…  相似文献   

10.
叶莉霞  方挺  马瑞  陈小英 《疾病监测》2012,27(5):379-381
目的 了解2001-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消除NT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2001-2011年NT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宁波市2001-2011年共报告NT确诊病例287例,死亡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5活产儿,年平均死亡率0.09活产儿,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病例主要发病年龄为3~9日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6:1,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外省流动人口最多(95.12%)。患儿以在家分娩,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婆、家人以及邻居)为主,患儿母亲中,未接受产前检查占71.43%,未接种破伤风疫苗占86.76%。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尤其是育龄期妇女以及儿童的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和开展高危地区、高危人群中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宁波市消除N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梁永胜 《疾病监测》2001,16(2):59-61
新生儿破伤风 (Neonatalteanus,NNT)是 1 995年我国从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 ,1 996年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开始按月报告NNT病例。根据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 ,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于 1 999年 1月我市开始对新生儿破伤风进行监测报告。为了摸清我市该病流行现状和探讨影响该病流行因素 ,以便制订有效防制措施 ,现将我市 1 999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情况分析如下。资料来自 1 999年全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卡和新生儿破伤风病家调查的材料。1 发病数、病死率 :1 999年我市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2.
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仁海 《疾病监测》2004,19(12):466-469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病死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昆明市自1999年以来按《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并根据1995年9月国家卫生部将NT由丙类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并按此进行报告,共设置主动监测报告点202个。现对4年来报告的69例NT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茂香  曾汉武 《疾病监测》1997,12(11):415-417
广东省199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广东省卫生防疫站(510300)陈茂香曾汉武郝瑞峰我省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近年呈上升趋势。1996年发病率为106.84/10万,较1995年(92.95/10万)上升14.94%,较1990年(35.57/10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破伤风6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1980~1993年14年间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破伤风6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男479例,女151例,男女之比3.17:1。1.2 发病日龄与死亡率关系见表1。1.3 接生情况:630例中,用未经消毒的用具(剪、刀、竹片等)断脐以及以脏布、旧线包扎断脐者482例,其中家人自行接生145例,接生员接生78例,接生人不明259例;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接生4例,另144例无记录。  相似文献   

15.
戚宏云  卡占彪 《疾病监测》1996,11(8):295-296
和政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戚宏云,卡占彪为了解我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加快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于1994年6~8月对随机抽取的我县9个乡的59个行政村199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结...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的疾病。本文对我院自1993年~1996年住院的新生儿破伤风患者住院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发病人数增加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新生儿破伤风患耆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3.6∶1,自然分娩于家中旧法接生30例,自然分娩于卫生院接生2例,其中急产8例。发病天数<7天5例,~10天15例,~14天8例,>14天4例,其中发病时间最晚为25天。早产儿3例,足月儿29例。各年住院人数及转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已基本消灭,但在医疗条件差的偏僻农村还时有发生,而且病死率仍很高。因此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1985年1月-1988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破伤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破伤风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我科于1995年1月~1998年9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32例,其中存活18例,死亡1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其中早产儿4例,低体重儿4例。全部系在家分娩,用未经严格消毒刀具断脐,然后用旧布条包扎脐部。其中出生后7d内发病14例,>7d发病18例。发病时间为5~13d。12 临床表现 32例新生儿均以拒奶、张口困难起病,反复出现抽搐,呈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脐部均有红肿、化脓,其中发热20例,皮肤巩膜黄染18例,并发硬肿症3例,肺炎2例,休克1例,肾功能衰竭1例,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5例新生儿破伤风治疗结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破伤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用药后7例痊愈。8例死亡。结果:安定因剂型不同(半衰期不同).治疗结果不同,口服安定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新生儿破伤风的观察及护理特点,以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此病带来的危害性。作者通过对34例破伤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注重呼吸道通畅,有效地控制痉挛,加强支持疗法,保证营养的供给,做好对症护理,同时,加强母亲的健康宣教。结果大大降低了此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总结出一套完整成功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