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显露困难,作者选用旋转枪式动脉瘤钳经口腔—斜坡入路成功地夹闭1例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男、23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第Ⅳ、Ⅵ对颅神经麻痹入院.脑血管造影示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CT扫描示动脉瘤位于桥脑实质内,瘤壁部分钙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704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的脑动脉瘤,分析了大脑前动脉(ACA)的形态及畸形与动脉瘤的关系。年龄20~78岁(平均53)。男女比为1∶1.1。右颈动脉造影652次,左颈动脉造影644次,椎动脉造影544次,共1840次。动脉瘤数88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230例(27%),大脑中动脉269例(31%),颈内动脉282例(38%),大脑前动脉54例(6%),椎动脉脑底动脉45例(5%),其他6例,多发者137例(19%)、作者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_1)的血管内径,并按其左右差别程度分为四类:①左右相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6年间486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474例为单发性,10例有2个,2例有3个,所有的多发性动脉瘤均在一次手术中处理,500个颅内动脉瘤均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同样的技术治疗。患者年龄10~76岁,多见于40~70岁共366例,男比女稍多,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最多共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烟雰病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和手术指征.女、42岁,入院前2个月突感头痛、呕吐,伴左侧轻偏瘫,感觉迟钝和同向偏育.经右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见颈内动脉C-1段闭塞'脑底部有Moyamoya血管,后交通动脉增粗,在基底动脉分叉处和右大脑后动脉(交通动脉前段)各有一动脉瘤.左侧颈动脉造影,见左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脑底部亦见有Moyamoya血管.未见硬脑膜血管参与脑的血供,决定直接手术.经右额颞开颅,术中见有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脑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根治手术治疗,已被大家公认.自1961年6月至1975年9月末,东北大学脑神经外科共收治囊状脑动脉瘤1,080例.其中进行根治手术者1,000例.未进行根治手术者80例,其中住院死亡43例.这43例当中,除去根治手术时低温麻醉并发症死亡3例,与姑息手术(颈动脉结扎术)后并发症死亡2例,共5例外,有38例可供分析.38例动脉瘤的部位为前交通动脉瘤(ACOA)1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ICPC)13例(其中包括多发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MCA)5例,椎-基底动脉瘤(BA)2例以及大脑前动脉瘤(ACA)一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969年至1989年5月收治的25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而进行脑血管造影动态观察的病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发病年龄34~71岁(平均50.7岁)。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前交通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7例,颈内动脉10例,大脑前动脉2例,椎基底动脉1例。从初次检查到发现动脉瘤增大的时间为4天至16年(平均3.8年)。动  相似文献   

7.
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18例大,中型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本组均经股动脉或同侧颈动脉置入微导管,采用微钨螺旋圈和氰基层丙烯酸酯胶(NBCA,IBCA)或聚乙烯醇粒等材料栓塞脑内和脑膜的畸形血管。其中7例经两次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消除80%~95%;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头痛及癫痫均得到缓解,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资料表明,头痛是脑膜-脑动脉形畸形的重要症状之一;微钨螺旋圈与NBCA或IBC  相似文献   

8.
一、脑动脉瘤4471例.其中莓果状(Berry)动脉瘤4251例,男女比为1∶1.04,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好发年龄,在40~59岁占60.4%,肯年期男性较多,老年期女性较多.合并高血压者占32.2%,多囊肾0.2%,心脏疾患3.3%,糖尿病2.7%.临床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80%),动脉瘤压迫所致者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发率29.0%,可能因本组病例多经过各种治疗,故复发率较低.复发与病人有无高血压症无关,孤立性动脉瘤在颈内动脉占31.5%,其中后交通动脉起始部22%;前交通动脉31.6%;大脑中动脉23.1%;大脑前动脉8.4%;椎——基底动脉系统4.4%.多发性动脉瘤占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一例先天性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病人,术中直接钳夹瘤蒂.经手术前、后动脉造影及两次手术完全证实邻近手术部位发生一个继发性假动脉瘤.患者女、36岁,突然发作性剧烈额部头痛伴恶心,短暂昏迷入院.检查中除左眼底有一小的火焰状出血及嗜睡外,别无神系阳性体征发现.CT脑扫描显示大脑纵裂和右外侧裂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造影发现前交通支右起始部有6mm囊状动  相似文献   

12.
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闭塞颅内动脉瘤(附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自1993年1月~8月,我们用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其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20例中,动脉瘤分布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3例,颈动脉窝动脉(颈眼动脉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4例,前交通动脉7例,基底动脉下段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1例,均做了微弹簧圈动脉瘤内闭塞术,其中14例完全闭塞,其余6例部分闭塞(准备第二次栓塞)。除2例前交通动脉瘤在闭塞动脉瘤同时亦闭塞了同侧前动脉(无任何症状)以外,其余18例均保持载瘤动脉通畅。20例栓塞无一例死亡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0年至1994年5月,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44例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其中39例为前交通动脉瘤,2例为额极动脉末端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垂直段和胼周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1例。2例前交通动脉瘤还合并其它部位动脉瘤。6个梭形动脉瘤,余为囊性动脉瘤。6个梭形和3个囊性动脉瘤经电灼包裹,余中型囊性动脉瘤均由一次性手术夹闭瘤颈。术后2例死亡。全部病例随访,除1例植物状态、1例偏瘫、2例视野缺损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6例颈动脉结扎术或孤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于术后4~11年进行结扎对侧的颈动脉造影随访,其中 7例发现新生动脉瘤,发病率为 19%,显著高于一般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本组新生动脉瘤皆位于结扎对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ICA)。而全部病例曾于颈动脉结扎术前行双侧颈动脉造影,未发现该侧有动脉瘤迹象。随访结果表明:一侧颈动脉结扎可诱发对侧颅内动脉瘤,大多在术后7~10年出现,从临床上进一步说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颅内动脉瘤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占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不到1%[1].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更是少见,脑膜中动脉TPA破裂导致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则极为罕见.近期我们成功治疗1例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迟发破裂导致的脑内血肿患者,一期完成了脑内血肿清除及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占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不到1%[1].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更是少见,脑膜中动脉TPA破裂导致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则极为罕见.近期我们成功治疗1例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迟发破裂导致的脑内血肿患者,一期完成了脑内血肿清除及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6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 1982年 3月至 1998年 7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 6 1例 ,总结临床和手术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性别 :男 31例 ,女 30例 ;年龄 :2~ 6 4岁 ,平均 39岁。动脉瘤类型 :小型(直径 <1 2cm) 35例 ,中等大小或大型 18例 (直径 1 2~ 2 5cm) ,巨大型 (直径 >2 5cm) 8例 ,包括 1例术后复发者大达 12cm× 10cm× 6cm。本组中尚有多发性动脉瘤 2例 ,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 5例。动脉瘤分布 :前交通 17例 ,颈内动脉 15例 ,后交通 15例 ,大脑中动脉 6例 ,大脑前动脉 3例 ,基底动脉 4例 ,颈内动脉 眼动脉 1例。经…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占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不到1%[1].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更是少见,脑膜中动脉TPA破裂导致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则极为罕见.近期我们成功治疗1例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迟发破裂导致的脑内血肿患者,一期完成了脑内血肿清除及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行低分级颈内动脉交通段(C7段)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对分支动脉保护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52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后交通动脉瘤45例、脉络膜前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术中仔细明确分支动脉起始部与瘤颈的关系, 并在颈内动脉第Ⅱ、Ⅲ及Ⅴ间隙探查分支动脉走形及其与瘤体的关系, 必要时辅助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选择适合动脉瘤夹或行动脉瘤夹组合夹闭动脉瘤;夹闭完成后行镜下或内镜探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对分支动脉误夹或狭窄者予以重新夹闭。结果术中有6例患者的分支动脉误夹(后交通动脉4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穿支动脉1例), 予以调整或更换动脉瘤夹后重新夹闭。5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24 h内头颅CT复查示分支动脉供血区局灶性脑梗死5例, 其中3例伴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分别为4级、3级和1级), 予药物及神经康复治疗;余47例一般情况好、无特殊。术后随访9~12个月, 3例对侧肢...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已有广泛文献报导,但其分类方法仍未完善。作者根据AVM与动脉瘤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并回顾了1987年~1997年间632例AVM病人,以确定合并动脉瘤的发生率和出血率及AVM的治疗对动脉瘤自然病程的影响。 作者将AVM合并的动脉瘤分为三型:①巢内型:动脉瘤位于AVM灶内,血管造影早期即充盈;②供血动脉有关型——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上。可细分为近端血流有关型(指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Willis动脉环,大脑中动脉到其主要分叉部,大脑前动脉到前交通动脉或椎基底干)与远端血流有关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