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同期两年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确诊病例399例,其中老年组(A组60~85岁)149例及非老年组(B组15~59岁)2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分析。结果 A组呕血率、伴随疾病率分别为21.5%、48.3%,与B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病因方面,不论A组和B组,消化性溃疡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其中A组胃溃疡(GU)与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DU明显多于GU,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发生率高,相关上腹痛、反酸和腹胀症状发生率低,伴随疾病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46例,分为两组:老年组87例、非老年组159例,对比两组在临床症状、失血严重程度、并存疾病、病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收缩压均值高于非老年组,脉搏与休克指数均值低于后者,并存疾病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31例,35.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23.0%)、急性胃黏膜病变(17例,19.5%)、胃癌(13例,14.9%)、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2.3%)。Blatchford评分老年组64例(73.6%)为中高危,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相近,失血严重程度低于非老年组,并存疾病率高于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老年人前五位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两组预后评估均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确诊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各36例。A组予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方案;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立止血方案。对比三组患者止血效果,记录治疗后1周内呕血次数及黑便次数,分析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等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C组立即止血率、48 h内止血率分别为83.3%和94.4%,均显著高于A、B组;手术率、治疗1周内再出血率则为0.0%和5.6%,均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1周后,C组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分别为(0.5±0.2)次和(0.6±0.3)次,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 d后,三组患者脉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血压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血压显著低于B、C组,脉搏次数则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在上述指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将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立止血的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6-02/2017-12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接诊的160例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60例PU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将160例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A组84例给予基础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 B组76例患者行基础治疗+内镜下巴曲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 d后输血量、再出血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治疗30 d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根除率.结果 160例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以黑便、呕血、黑便联合呕血常见,多伴随头晕;出血量以500mL为主;饮酒、吸烟、秋冬季发病、男性、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胃溃疡、复合溃疡、溃疡病程≥6mo是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A组总有效率、H.pylori根除率低于B组,再出血率、输血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 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男性、应用NSAIDs、胃溃疡、复合溃疡、溃疡病程≥6mo是其发生高危因素,采用内镜介入治疗后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近10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诊治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2005-2009)上消化道出血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近5年(2010-201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前、后5年两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上升,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复杂性及当今变化趋势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内镜具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2-01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32例,其中老年组210例,非老年组222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十二直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多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炎强 《内科》2014,(1):15-17
目的探讨北海市福成镇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海市福成镇卫生院收治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年龄≥60岁,118例)及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年龄60≥18岁,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溃疡发病原因、发生部位、溃疡面积及临床表现。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比例、胃溃疡的发病率、胃底及贲门溃疡的发病率、巨大溃疡的发生率、腹部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无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节律性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因基础病及机体生理状况等方面原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接诊时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9.
背景: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和农牧民饮食结构的特殊性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PU)在这一特定地域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有一定特异性。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农牧民PU的特征。方法:纳入2010~2012年拉萨市人民医院经内镜检查确诊PU并排除恶性溃疡的成年农牧民,对其溃疡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09例P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青年(18~40岁)、中年(41~65岁)、老年(≥66岁)分别占31.1%、54.7%和14.2%;胃溃疡(GU)156例(5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29例(41.7%),复合性溃疡24例(7.8%)。不同年龄组间GU、DU和复合性溃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DU较多(57.3%),老年组以GU为主(75.0%)。不同年龄组间GU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但存在青年组以胃角溃疡为主(50.0%)、老年组以胃体溃疡为主(45.5%)的趋势。结论:高原地区农牧民PU患者中半数为GU,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以GU为主,尤以胃体溃疡居多,DU则多见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8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52.02%),但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增加(31.31%),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20.71%),与中青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有显著差异;胃癌出血发生率显著(14.65%),占病因第二位,与中青年人相比差异显著;老年病人合并病(43.43%)、并发症(25.76%)、再出血率(18.18%)和死亡率(11.6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溃疡、胃癌出血发生率增加,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及静注泮托拉唑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给予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静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及静注泮托拉唑+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金属钛夹治疗(观察组)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各63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止血效果、治疗7 d内呕血、黑便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脉搏、休克指数(SI)差异。结果观察组12 h内止血率及48 h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48 h后活动性出血率、治疗7 d内呕血、黑便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脉搏、S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泮托拉唑+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金属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效果更佳,不仅能尽快止血,且不良反应较少,于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也有利。  相似文献   

12.
黄土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土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泮托拉唑4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1次/12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黄土汤加味服用,1次/12h,连续5d。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h空腹胃液pH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h pH均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黄土汤加味可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可有效升高空腹胃液pH(P0.05),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止血效果明显,应用安全有效,可推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冯孙强 《内科》2010,5(6):595-59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80例)和非老年组(75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因、合并症及预后等。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占28.8%,而非老年组为13.8%,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占50.7%,老年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伴发病多、预后差,应加强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胃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诊断结果。结果消化性溃疡是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比率(42.4%)高于老年组(27.7%,P<0.05)。消化道肿瘤在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的比例为23.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7.6%(P<0.01),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组病因检出率为97.5%,高于非急诊胃镜组的87.5%(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米大黄炭胃镜下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微米大黄炭组(治疗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对照组),各45例,胃镜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和止血成功率以及术后患者黑便、呕血的次数、血红蛋白量.结果: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止血成功率明显升高(P<0.01),达到96%;治疗组治疗后平均黑便、呕血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止血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抑酸药物治疗前老年消化性溃疡(PU)患者循环血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生长抑素(SST)的含量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老年性PU患者ghrelin和SST及Hp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Gu患者36例,其中老年组13例,中青年组23例;DU患者33例,其中老年10例,中青年23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ELISA和BIA法检测血液中ghrelin和SST的水平,快速尿素酶联合血清抗体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①老年DU和GU组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与中青年组相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老年GU和DU组血浆中SST水平与中青年组相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GU组高于DU组(P<0.05);③Hp感染对循环血中ghrelin与SST水平无明显影响;④Ghrelin与SST之间的相关系数为GU:r=0.445(P<0.05),DU:r=0.462(P<0.05).结论 老年PU患者循环血中gIIrelin及SST的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溃疡的发病有关.Hp感染对循环血中ghrelin及SST水平无明显影响.ghrelin及SST在PU循环血中的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Hp根除率可能受疾病种类、疾病进展阶段的影响。目的:探讨内镜下溃疡分期对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患者423例,其中胃溃疡(GU)组133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255例,予14 d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比较不同内镜分期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差异,对Hp根除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GU与DU组间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对83.9%,P0.05)。GU组活动期溃疡患者根除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89.0%对75.0%,P0.05),而DU组两亚组间根除率无明显差异(85.6%对83.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分期与是否能成功根除Hp相关,活动期PU患者根除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87.8%对80.3%,P0.05)。结论:内镜下溃疡分期与PU尤其是GU患者的Hp根除率有关,在溃疡活动期进行Hp根除治疗能显著提高根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751例和同期治疗的846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伴发病症、溃疡发生部位和溃疡大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饮酒、抑郁、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抽烟和H.pylori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基础性疾病所占比例显著多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典型症状发生率为4.53%,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主要发生在胃部的老年组患者(63.65%)明显多于中青年组患者(30.26%);溃疡直径≥2 cm的老年患者为11.05%,显著多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发生部位转移向高位,临床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73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非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溃疡发病率明显增加,是老年患者的重要病因.老年消化性溃疡多以呕血、黑便为临床首发症状,并发幽门梗阻、癌变的机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且巨大溃疡发生率较中青年组多见.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而增加了复发率及病死率.应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2年2月,患心血管病需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3).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qd);观察组在服用等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上腹不适、上腹痛、烧心、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同时比较两组胃镜下黏膜表现变化和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出现消化道症状37例(44.6%)和4例(4.8%),对照组胃肠黏膜损伤患者29例(34.9%),其中消化性溃疡12例(14.5%),观察组发生胃黏膜损伤患者仅6例(7.2%),其中消化性溃疡1例(1.2%),观察组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胃肠粘膜损伤率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可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发生溃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