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屎肠球菌性败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96-296
1 病 例患者女性 ,16岁 ,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月余。于9月前因发热、皮肤淤斑、淤点 ,查血常规、行髓细胞学检查 ,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 )”,行 VP方案 12次及DVP方案 7次化疗 ,均未取得完全缓解。 2 0余天前因头痛、呕吐 ,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后诊断“脑膜白血病”。 1周前因鼻出血、发热 ,体温波动在 38~ 4 0℃之间 ,伴鼻塞、轻咳入院行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出血渐止 ,但体温未降至正常 ,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现为进一步确诊而入院。实验室检查 :Hb32 .0 g/ L,RBC1.0 5∶ 10 1 2 / L,WBC71.0× 10 9/ L,原淋 0 …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准确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其中染色体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迄今报道涉及50多种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特点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35例儿童ALL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儿童ALL起病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T-ALL12例(34·28%),伴有髓系抗原表达2例(16·67%),B-ALL23例(65·71%),伴有髓系抗原表达3例(13·04%)。染色体异常14例。结论:伴有染色体异常T-ALL较B-ALL不易缓解,易早期复发,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分类措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化疗干预,治疗周期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护理措施分类,观察两组患者质量有效率、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多重巢式PCR(multi—nest PCR)方法,以TEL-AML1融合基因为靶分子,研究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以20例TEL-AML1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初诊的融合基因阴性的52名患儿为对照,研究两组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并比较TEL-AML1阳性和阴性患儿的无事故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所有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TEL-AML1阳性患儿多伴随白细胞〈25×10^9/L、年龄在1至9岁之间、B系淋巴细胞表型等临床特征;TEL-AML1阳性患儿的5年EFS为91%,对照组为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EL-AML1融合基因携带者多伴随提示预后良好的临床特征;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 4岁,因乏力1个月于2 0 0 3 -0 4入院。病人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周身乏力,无发热及出血倾向,无骨痛,病后就诊我院检查发现外周血升高,可见幼稚细胞,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盆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苍白,胸骨压痛阳性,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全面检查,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为:6 7:1,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占原+早79%,原始细胞胞体形态大小不一,胞核圆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致如网,可见核仁,胞浆天蓝色;红系增生受抑,占11%,淋巴系比值低。骨髓免疫分型示CD3…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重巢式PCR(multi—nest PCR)方法,以TEL-AML1融合基因为靶分子,研究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以20例TEL-AML1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初诊的融合基因阴性的52名患儿为对照,研究两组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并比较TEL-AML1阳性和阴性患儿的无事故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所有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TEL-AML1阳性患儿多伴随白细胞〈25×10^9/L、年龄在1至9岁之间、B系淋巴细胞表型等临床特征;TEL-AML1阳性患儿的5年EFS为91%,对照组为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EL-AML1融合基因携带者多伴随提示预后良好的临床特征;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与化疗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化疗的60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评估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10例、营养正常组36例和营养过剩组14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患儿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者相关性。结果三组粒细胞缺乏率均为100.00%,营养不良组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营养过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肝损伤率略高于营养正常组、营养过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与营养过剩组感染、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为(11.62±3.24)d,长于营养正常组的(6.62±2.14)d与营养过剩组的(7.01±2.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与营养过剩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与感染、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317、-0.284,P<0.05);营养状况与肝损伤发生率无相关性(r=-0.199,P>0.05)。结论ALL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与感染发生、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期父母接触可能引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在天津市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79例ALL儿童为病例,同时选取13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ALL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ALL发病与性别(OR=1.934,95% CI:1.225~3.054,P=0.005)、母亲既往流产史(OR=2.378,95% CI:1.437~3.934,P=0.001)、孕期二手烟暴露史(OR=1.837,95% CI:1.098~3.071,P=0.020)、患感冒(OR=1.728,95% CI:1.082~2.762,P=0.022)、服用解热镇痛药(OR=4.858,95% CI:1.824~12.944,P=0.002)、接触空气净化剂(OR=1.731,95% CI:0.972~3.082,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2.007,95% CI:1.110~3.629,P=0.021)、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2.506,95% CI:1.414~4.439,P=0.002)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L发病与性别(OR=2.037,95% CI:1.254~3.308,P=0.004)、母亲既往流产史(OR=2.078,95% CI:1.232~3.503,P=0.006)、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1.689,95% CI:1.046~2.726,P=0.032)、母亲孕期感冒(OR=1.677,95% CI:1.018~2.764,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1.988,95% CI:1.069~3.696,P=0.030)有关。结论 性别、母亲孕前流产史、怀孕期间装修史、母亲孕期感冒史、父亲职业性石油类产品接触史5项指标可能为引起儿童AL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不同性别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5年选择于天津市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79名儿童ALL患者为病例,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匹配条件,纳入13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自行设计问卷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所得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偏食(OR=6.382,95%CI:3.144~12.955)和出生后居室装修(OR=3.104,95%CI:1.081~8.912)是男童ALL发病环境危害因素;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母亲流产史和儿童偏食是女童ALL发病环境危害因素,OR值分别为2.620(95%CI:1.049~6.543),2.948(95%CI:1.240~7.009),3.727(95%CI:1.685~8.200)。结论环境危害因素对儿童ALL发病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ALL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结合四氢叶酸钙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好,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结合四氢叶酸钙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疗效,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保证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且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为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某医院4年内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7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共27例,占同期住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34.62%。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以皮肤及软组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白细胞减少、化疗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在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患者化疗口腔黏膜反应中采用口泰含漱液的效果观察。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性的口腔护理,让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的状态,每天在早晨起床和吃东西以后以及睡觉前用生理盐水来含漱。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对病症进行处理;治疗组的患者:除了给予其正常的常规口腔护理外,在患者化疗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使用口泰含漱液,总共使用30d。对这两组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剂量的口泰含漱液,患者口腔黏膜所出现的反应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剂量进行化疗时,患者的口腔黏膜的对比情况为:在治疗组中,出现Ⅰ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0例(50.00%);Ⅱ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30例(37.5%);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10例(12.50%);Ⅳ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0例(0.00%);在对照组中,出现Ⅰ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16例(20.00%);Ⅱ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20例(25.00%);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0例(50.00%),Ⅳ度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有4例(5.00%)。对这两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在化疗期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泰含漱液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使得患者的痛苦得以减轻,让患者在整个化疗期间能够顺利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83例小儿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SP70在小儿AL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缓解组HSP70表达显著低于初治组;复发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HSP70在小儿ALL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小儿AL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83例小儿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SP70在小儿AL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缓解组HSP70表达显著低于初治组;复发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HSP70在小儿ALL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小儿AL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7.
患者李某,男性,18岁,油漆工。因“畏寒、发热20余天,面色苍黄半月”,于1996年7月10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颌下、颈部、锁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患儿女的,13岁,因“乳房结节3个月,乏力,面黄1个月,加重伴发热10天”于2002年10月4日10时30分钟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乳房结节,触痛。1个月前月经初潮,历时7天~8天,乳房胀痛明显。后出现乏力、面黄、食欲不振,在 相似文献
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提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的血液白细胞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再以垂直SDSPAGE进行第二向分离,银染显色。结果通过实验条件的多次筛选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初步建立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地确定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ERK底物谱组成成分,并从中寻找出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有效治疗的“分子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方案CCLG-ALL2008在青少年女性ALL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儿童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5~30岁女性ALL患者21例,对诱导缓解治疗14、28天CR率、无复发生存率、整体生存率进行分析,对影响无复发生存率的各种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WHO标准进行化疗相关毒性分析。结果:21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8岁,按照CCLG-ALL2008危险分组中危组18例,高危组3例。14天CR率为90.5%,28天CR率为100.0%,获CR中位时间为14天,达遗传学缓解中位时间为2个月,17例患者达分子生物学缓解,达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中位数为2个月。后续治疗中3例复发,1例失访,5例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OS率为100.0%,2年RFS率为66.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髓外浸润是影响2年RFS的不利因素。17例患者(81%)出现粒细胞缺乏,粒缺发热发生率57.1%,均有明确感染灶,其中肺炎发生率为9.5%,脓毒症发生率为23.8%。13例患者(61.9%)出现血小板IV度减少,16例患者出现凝血异常(76.2%),出血发生率为61.9%,无致命性出血。心、肝、肾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61.9%、23.8%、71.4%。结论:CCLG-ALL2008儿童方案对青少年女性ALL患者疗效较好,14、28天CR率较高,有较高的生存率。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与其他方案比较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