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加通心络组(治疗组).2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个月,治疗组有1例加重,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治疗组1例发生胃肠道副作用胃肠胀闷,味觉迟钝而停药.结论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的应用)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UA的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加通心络组(治疗组)。2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个月,治疗组有1例加重,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治疗组1例发生胃肠道副作用:胃肠胀闷,味觉迟钝而停药。结论: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的应用)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UA的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副作用等.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较好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4.
王未寒 《当代医学》2007,(2):111-11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21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1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通心络组TI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王未寒 《当代医学》2007,(3):111-11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21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1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通心络组TI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振衡  杨春华  李永芝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29-229,23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9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通心络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钙拮抗剂或硝酸酯类.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12周,比较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心绞痛疗效:通心络组显效27例(54.0%),有效18例(36.0%),无效5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8例(37.5%),有效13例(27.1%),无效17例(35.4%),总有效率64.6%.心电图疗效:通心络组显效16例(32.0%),有效28例(5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9例(18.8%),有效13例(27.0%),无效26例(54.2%),总有效率45.8%.2组比较,通心络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病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7.
孙英杰 《吉林医学》2011,(32):6810-68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的变化及疗效判定。结果: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3.9%;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发作次数(3.13±1.15)次,平均持续时间为(3.7±1.2)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发作次数为(2.42±1.21)次,平均持续时间为(2.4±0.8)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基础疗法治疗心绞痛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口服通心络胶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艳筠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02-100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口服,疗程1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时间)、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9%,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对照组2例发生心肌梗塞(5.7%),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通心络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通心络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系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粘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雷华芝 《广西医学》2003,25(9):1595-159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 +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为 1周 ,每日一次 ,皮下注射。结果 :治疗 1周后 ,总有效率 :治疗组85 74 % ,对照组 5 8 0 6 %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通过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超微粉通心络加阿司匹林治疗.另30例病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结果: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患者症状改善更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9-23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1例(3%)。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的控制UAP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按冠心病心绞痛标准,随机抽取122例,分两组对照.银杏叶胶囊组63例,通心络胶囊组59例.结果两药均可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6.44%,差异无显著性;对心电图的改变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72.89%,差异无显著性;对血脂降低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89.83%,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在治疗心绞痛、心电图改善及血脂影响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肖日央 《吉林医学》2008,29(11):898-899
目的:探讨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与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6.5%,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判断纤维蛋白原 ( Fbg)、P-选择素在急性心肌梗塞 ( A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 UA)中的意义。方法 :用 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测 Fbg、流式细胞术测定 P-选择素 ,共检测 AMI 2 3例 ,UA 2 1例 ,健康人 (对照组 ) 2 8例。结果 :AMI组的 Fbg、P-选择素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0 .0 1 ) ;UA组的 Fbg、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UA组的 Fbg与 AMI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UA组的 P-选择素显著低于 AMI组 ( P<0 .0 5 )。结论 :Fbg、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绪波动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以便为针对性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有情绪波动者为实验组,无情绪波动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波动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9.09,P〈0.01;2χ=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3,P〉0.05)。结论情绪波动可促使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治疗组(法安明 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6.7%(P<0.05);观察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2例(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8):1270-127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UAP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