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及成骨性的CFU F集落数量 ,为探讨骨髓的成骨能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幼年组 (6个月~ 1岁 )、壮年组 (2 5~ 3 2岁 )两组 ,在无菌状态下 ,在每只动物的股骨上穿刺点抽取骨髓 0 8ml,每个培养瓶 (2 5ml)接种含 8× 10 5个有核细胞的骨髓量 ,在体外培养 12d时计数CFU F集落数量。计数后将培养瓶中CFU F集落进行ALP染色 ,在肉眼下计数着色的CFU F集落 (即成骨性CFU F集落 )数量。结果 按照集落着色的深浅 ,本研究把CFU F集落分为 3种 :①强阳性集落 ;②弱阳性集落 ;③阴性集落。两组成骨性CFU F集落数量约占CFU F集落总数的 1 4 ,主要为弱阳性集落 ,占成骨性CFU F集落的 70 %~ 80 % ;幼年组与壮年组强阳性集落分别占CFU F集落总数的 1 13和 1 17,幼年组明显高于壮年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由于每个CFU F集落均来源于一个骨髓基质干细胞 ,通过集落形成率可推算出新西兰白兔骨髓中每 110 0 0~ 130 0 0个有核细胞中有一个骨髓基质干细胞 ,后者仅占骨髓细胞的百万分之一。结论 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极少 ,成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就更少了 ,但就骨髓细胞总量来说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也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正常生理与病理状态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 β)三种生长因子调节骨的生长发育 ,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本研究探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该三种因子对新西兰白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为下一步观察这些因子与其它因子联合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股骨上穿刺点骨髓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s,MSC) ,于第 12d行传代培养 ,以 2× 10 3 个细胞 /孔 ,定量接种于 96孔板中 ,同时按照不同剂量加入上述三种因子 ,分别在培养第 10d时用酶动力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培养第 5d细胞近于汇合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①随着bFGF剂量增加 ,MSCALP活性呈下降趋势 ,当bFGF浓度超过 10 0ng/ml后OD值波动在 0 0 2 0~ 0 0 0 5之间 ,仅是对照组的 1/ 3弱 (P <0 0 1) ,表明MSCALP活性受到了明显的抑制。MTT结果显示 ,OD值随着bFGF的剂量增加而明显上升 ,最高值 (浓度为 6 0 0ng/ml时 )比对照组高出近一倍 ,表明bFGF明显促进MSC增殖 ,有剂量依赖性 (dose -dependent)但当浓度高于 80 0ng/ml时 ,OD值不高于对照组 ,甚至低于对照组 ,表明较高浓度的bFGF抑制MSC增殖 ;②与对照组比较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体外的成骨特性。方法 利用静置贴壁原理进行BMSC的体外培养,汇合后传代,部分细胞改用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测,并观察条件培养液对BMSC的功能影响。结果 条件培养液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细胞重叠生长形成多层结构,伴有散在的矿化结节形成。条件培养液组细胞ALP染色率及活性较完全培养液组高,但增殖率相对降低。结论 培养的BMSC经诱导具有体外成骨能力。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可促使BMSC转化为成骨细胞,但抑制BMSC的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5.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组成及功能与人体造血微环境相似,可作为研究人体造血微环境的良好模型。选择体外培养第4周的人周髓基质细胞层,经固定、脱水、原位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电镜观察。结果:可见基质层由3类基质细胞及ECM组成。  相似文献   

6.
培养状态下兔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万明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8,19(2):159-160,163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的功能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于胫骨近端提取骨髓,分离MSC,原代培养,形成CFU-F,以1×10^4个细胞/cm^2传代培养5代,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结果:第1 ̄5代转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第3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4h,分裂指数最高达19%,12h内95%细胞贴壁。结论:在本实验培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曹军  金岩  郑崇勋  何大为 《医学争鸣》2003,24(4):342-344
目的 :原代培养猴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比较两种原代培养细胞形态、生长状况的差异性 .方法 :以骨髓悬液直接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 ,以Per coll细胞分离介质 (质量浓度 10 73g·L-1)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用含 10 0mL·L-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分别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 .结果 :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迅速 ,扩增细胞基本都呈形态均一成纤维样细胞 ,接种 1wk后细胞已长满 ,3wk后可形成钙化结节 .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慢 ,细胞增殖情况和增殖细胞形态不均一 ;有一些细胞在 4wk的培养时间内未见明显增殖 ,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张 ,呈圆形 ,有的伸展充分 ,成片状 ,偶见有神经元样的细胞出现 ;在培养 2wk后也可见一些出现明显增殖的细胞 ,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带状的细胞群 .结论 :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 ,前者种类均一 ,可自发向成骨方向发展 ;后者则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为儿童骨组织工程研究选择种子细胞。方法 将儿童髂骨内骨髓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后传代,选取正常生长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细胞内骨钙素(OCN)及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培养期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原代儿童骨髓基质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存在有集落样生长特性,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且生长、增殖稳定,细胞内OCN及培养液中ALP含量在1周左右达到高峰。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获得儿童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传代后,可以得到大量稳定增殖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章斌  丁寅  曹猛  倪华 《医学争鸣》2009,30(7):620-623
目的:对去势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研究去势后大鼠BMSCs增殖特性的变化.方法:以去势大鼠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质疏松大鼠的BMSCs,利用BMSCs的多向分化培养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对去势大鼠BMSCs进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测量两组BMSCs增殖能力.结果:去势组大鼠体质量、雌二醇及整体股骨骨矿物质密度(BM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诱导培养后两组大鼠BMSCs油红O染色和Von Kossa's染色实验阳性,流式细胞仪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的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而造血干细胞具有的表面抗原CD45和CDl33为阴性.MTT法测定在7 d内,去势组细胞的增殖速率要高于假手术组.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也进一步证实了所分离的细胞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BMSCs.去势后3mo大鼠BMSCs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补骨合剂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补骨合剂对骨髓基质细胞 ( MSC)增殖的影响 ,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对 MSC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 ,用 MTT法检测补骨合剂对 MSC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补骨合剂刺激 MSC增殖与药物浓度有关 ,浓度为 1 0 0 μg/ml时达到最大效应 ,说明补骨合剂可以直接刺激 MSC增殖 ,使成骨细胞转化的数量增加 ,从而促进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取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经耳中动脉取肝素抗凝血,在NOVA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血气、电解质指标。结果与日本大耳白兔比较,WHBE兔pH值、PCO2、PO2、SO2、BE-ECF、BE-B、SBC、HCO3^-、TCO2、a/A和P02/FI11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日本大耳白兔(P〈0.05,P〈0.01),而Osm、Na^+和Mg^++明显高于日本大耳白兔(P〈0.01);与新西兰白兔比较,WHBE兔pH值明显低于新西兰白兔(P〈0.01)。而Mg^++明显高于新西兰白兔(P〈0.01)。结论上述结果为WHBE兔标准化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数据,同时为WHBE兔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葡液对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鼠腹腔注射金葡液后,测定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以研究金葡液对血清AKP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葡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AKP的活力。其中对20-22g小鼠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提高了63.27%(P<0.01);18-20g和16-18g小鼠分别提高了39.50%(P<0.01)和19.23%(P<0.05)。这一结果为金葡液效价测定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主要脏器系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3月龄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的主要脏器系数,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用3月龄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各30只(♂15只,♀15只),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睾丸、附睾和子宫的脏器系数。结果(1)SPF级新西兰兔的主要脏器系数与普通级新西兰兔的相比,除了肾上腺的脏器系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之外(P〉0.05),前者其余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2)SPF级新西兰雄兔除了肝、脾、肾的脏器系数显著高于雌兔之外(P〈0.01),雄兔其余脏器的脏器系数与雌兔相比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对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主要脏器系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的解剖学数据,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月龄及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各20只,根据兔月龄不同分为A组(3月龄)及B组(6月龄),所有兔双侧桡骨行CT扫描,应用Mimics10.0软件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桡骨,标定桡骨解剖标志后测量桡骨长度,桡骨中点矢状径、横径,前曲角及侧曲角.结果 新西兰白兔桡骨两端粗大、中间细小,中段存在明显弧形凸起,A组及B组前曲角分别为(24.19±1.18)°及(23.97±1.35)°,侧曲角分别为(26.13±1.04)°及(25.66±1.23)°,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桡骨线性长及曲线长分别为(63.05±1.33)mm及(65.03±1.10) mm,B组分别为(66.56±1.53) mm及(70.41±1.06)mm,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桡骨中点横径分别为(4.24±0.19)mm及(4.30±0.23)mm;中点矢状径分别为(3.23±0.16 mm)及(3.29±0.18) mm.中点横径、矢状径与桡骨长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CT影像的新西兰白兔桡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良好反映桡骨外形,可清晰识别桡骨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组织工程支架制造提供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并比较普通级新西兰兔脏器参数、血液指标、心率及心室压.方法 取70~80日龄普通级新西兰兔60只,雌雄各半,饲养一周后,精确称量体质量后,采集动脉血用于测定血液生理生化及血气指标;呼吸支持情况下开胸进行心室压测定;解剖取各脏器并称量.结果 性别间比较:胸腺、肺的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液指标中,嗜酸性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清白/球蛋白、血糖、补体C3、谷氨酰转肽酶、pH值、pH温度校正、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压、右心室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普通级新西兰兔部分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血气以及心室压指标性别间存在差异,用于相关实验研究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实验兔群中的感染情况,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江苏南京地区四家实验兔场采集有鼻炎症状的患兔鼻腔分泌物63份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对小鼠的毒性,对断奶幼兔的致病性,对抗生素敏感性和生长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19株,分离率为30.16%,分离菌中有15株为强毒,1株为弱毒,3株无毒;对其中5株强毒株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毒株对新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而对痢特灵、链霉素、洁霉素均不敏感,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则各不相同。结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引起实验兔鼻炎的重要病原菌,分离率较高,并与季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离菌对小鼠毒性较高,对幼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具有特定的生长特性、形态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异常剪切应力促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论证不同程度As病变与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剪切应力相关,为研究异常剪切应力在A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给予26只新西兰兔右颈总动脉硅胶管套环后等分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组(2%高胆固醇饮食);9周后处死动物,第。周和第9周收集血清测量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采集两侧颈总动脉,苏丹Ⅳ和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As斑块面积。结果高脂组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颈总动脉苏丹Ⅳ染色和HE染色显示:高脂组远心段和近心段都有斑块形成,且近心段斑块更加明显,并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结论成功构建了异常剪切应力促兔颈总动脉As模型,并提示不同节段不同程度As病变与异常剪切应力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 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增加、管腔周径明显增大、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