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2.
59例麻风下肢溃疡患者临床及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麻风下肢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感染菌株情况;对59例麻风下肢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同时对31例患者溃疡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麻风下肢溃疡患者溃疡数目平均2.25个,46.62%为单纯性溃疡,53.38%为复杂性溃疡,55.64%溃疡病程在5年以上,溃疡部位以足部溃疡(56.39%)居多,其次为踝部(32.33%),小腿(11.28%)。31份溃疡分泌物培养标本阳性率为80.65%,感染菌株依次为奇异变形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7绿脓杆菌。要重点加强对麻风单纯性溃疡及踝部小腿部位溃疡的防治工作,对于麻风溃疡感染的治疗建议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合适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     
992645 1804例麻风复杂性足底溃疡的综合治疗/严良斌(中国医科院皮研所)…//中国麻风杂志.-1999,15(1).-24~26 对1804例麻风2599个复杂性足底溃疡,使用外科手术、石膏管型、支具、更换敷料、休息、防护鞋及改良的鞋垫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1055例患者的1446个溃疡完全愈合(55%),院内者占70%。治愈者中有172人219个溃疡复发(16%),院外的复发数超过18%。综合治疗愈合率高,复发率低。减轻劳动强度、避免过度行走、加强足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提供劳动救济、经济支持是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表2参5(邓云山)  相似文献   

4.
麻风病     
20140052中国麻风菌株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与麻风传播/邢燕(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李威,王永红…//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8).-757~762采用SNP分型与17个位点的VNTR分型,对目前国内尚有麻风新发病例的17个省及西藏、新疆自治区的190例麻风患者的菌株进行分型。结果: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外,18-8,12-5,rpoT,(TA)10等VNTR位点是鉴别我国麻风菌株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I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 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进行PGL-I抗体水平。数据统计采用SPSS 20.0进行卡方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结果:麻风患者中PGL-I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三组人群PGL-I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47,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 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6,P<0.005)。BI+、BI-患者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560,P<0.005)。结论:麻风患者PGL-1抗体阳性率>麻风病接触者>正常对照,多菌型PGL-1抗体阳性率高于少菌型,提示PGL-I Ig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麻风达标县新发现病例分析及面临形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云南省43个麻风病达标县(市)近5年新发现患者情况及目前面临的形势。方法:对43个县(市)1996-2000年新发现麻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有36个达标县(市)新发现麻风患者235例,其中MB181、PB54例,男168例,女67例;Ⅱ级畸残77例(32.77%);皮肤涂片阳性率为77.02%;主动发现75例(31.91%)、被动发现160例(68.09%);病期在2年以内的144例(61.28%);有9个县(市)患病率均起过0.01‰,其中4个月(市)近5年发病率均超过0.5/10万。结论:云南省麻风病达标县(市)疫情又出现反弹,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麻风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麻风垂足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11个县市存活的麻风治愈者及现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麻风垂足的患病率为15.7%,单足(13.62%)高于双足(2.07%),男性(16.36%)高于女性(13.84%),现症及复发病人(31.28%)高于治愈者(15.07%),BT、BB型麻风占23.56%及20.96%。麻风病期在5年以内发生垂足的少菌型麻风(72.41%)高于多菌型(50.47%);发生过麻风反应的患者垂足占33.75%。垂足有足底溃疡(21.21%)、足骨破坏(19.17%)及足畸形(27.43%)多于无垂足的溃疡(15%)、骨破坏(15.09%)及足畸形(20.19%)。989只垂足可通过手术矫治,要求治疗者只占30%。结论:麻风垂足以男性、现症及复发病人多见且以单足为主,垂足发生的足底溃疡及足畸形明显增多,三分之二的垂足失去了手术矫治的机会,70%的患者对垂足的治疗没有信心。麻风垂足的发生与麻风诊断和治疗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麻风病     
981941 18例麻风逆向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伍友成(四川省皮研所)…//中国麻风杂志.-1998,14(1).-29~31  相似文献   

9.
麻风病     
991321 麻风菌与结核菌85复合体的交叉抗原性探讨/尹跃平(中国医科院皮研所)…//中国麻风杂志.-1998,14(4).-217~219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     
983202 鼻分泌物及皮肤组织中麻风菌及其PGL-1抗原的检测/翁小满(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150~153 为了更好地理解麻风菌鼻携带在麻风病传播、维持中的作用,以及运用鼻携带检测来评价麻风病防治效果,比较了PCR和Dot-ELISA/ECL平行检测32例活动性麻风家内接触者鼻分泌物及皮肤组织中的麻风菌及其PGL-1抗原。结果显示,Dot-ELISA/ECL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是一项适用于现场研究的简便、快速、经济的麻风流行病学工具。此外,用于免疫学试验,GVHP是一种吸附性好,适合于检测粘膜分泌物抗原的载体。图1表3参8 (原文摘要)983203 二甲胺四环素抗麻风杆菌活性及其治疗多菌型麻风的疗效/沈建平(中国协和医大皮研所)…//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3).-189~190  相似文献   

11.
麻风病     
941192 M-Dot-ELISA检测麻风家内接触者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曹元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2),-67 对75例麻风家内接触者(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收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改良联酶免疫斑点试验(M-Dot-ELISA)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糖脂Ⅰ抗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HC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提示应加强对MB接触者的保护和监测。(2)抗体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抗原量远高于抗体弱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提示应将HC中抗体强阳性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状况,选择兴化市存活的麻风治愈者及现症患者1575人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40.7%,单侧损害(23.17%)高于双侧(17.52%),现症及复发病人(69.23%)高于治愈者(40.46%),多菌型(55.94%)高于少菌型(38.46%)。尺神经损害为36.63%,正中神经为16.95%,桡神经为2.35%,爪形指继发关节强直为73.03%,神经损害与麻风反应有关的为43.37%。兴化市麻风上肢神经损害多见于现症及复发病人以单侧损害为主,尺神经损害第一,其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2/3的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上肢神经损害的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织化学和PCR在早期麻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CR、免疫组化应用于早期麻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免疫组化(PGL-1)和常规病理(HE、Fite抗酸染色)3种方法并用于临床诊断麻风病,用病理检查呈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查菌阴性的46例石蜡组织块,重新连续切片作对比观察。结果:3种检查结果比较,PCR阳性率(58.7%)>PGL-1(36.9%)>抗酸染色查菌AFB(15.2%),P<0.05。结论:PCR、免疫组化两种检测技术,用于早期少菌型麻风的诊断比常规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麻风病     
20141292评价麻风健康教育对麻风知晓率的影响/刘欢(深圳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周国茂,李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1).-20~22 在10家社康中心对麻风的认知、求医行为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3年后进行第2次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基线调查社区居民的麻风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麻风存在恐惧和偏见。干预后,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5.00%上升到71.99%(P〈0.01)。认为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开展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居民的麻风知晓率,有利于麻风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为麻风低流行区,截止2010年底,全省累计磴记报告麻风患者14883例,其中新发14376例(多菌型6471例,少菌型7905例),复发507例(多菌型398例,少菌型109例)。治愈12394例,存活4057例,现症病人138例,全省麻风患病率为0.023/万。为探讨麻风的发病规律,分析我省的麻风流行现状,从而找出应对措施,对2006—2010年全省新发现麻风患营179例作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印尼两个毗邻的村庄,麻风流行率为10.0‰的高流行区,在当地健康人中采集1015份血清和1228份鼻拭子标本。当时该地的病人用DDS单疗,大都不规则。用乳胶颗粒凝集试验(MLPA)和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PGL-I及LAM抗体,用PCR检测鼻拭子标本中的麻风菌。结果MLPA阳性率为32%,IgM-PGL阳性率30.8%,IgG-PGL阳性率为6.7%,IgG-LAM阳性率11.6%。IgM-PGL和MLPR的阳性率在年青组中较高。家内接触者和非家内接触者,各种抗体阳性率均无不同。鼻拭子标本做PCR,证明7.8%的人呈阳性,PCR和血清抗体的结果无关联。作者认为这不足怪,因鼻粘膜查见麻风菌不一定发生感染,此外即使有麻风菌感染,如在少  相似文献   

17.
麻风患者下肢溃疡的流行情况及其损伤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麻风下肢溃疡流行情况及其直接原因。方法 使用专题调查表,对128名麻风寄养病人下肢溃疡情况逐一检查。结果 麻风下肢溃疡占病例的53.1%,占下肢的36.3%,2个及以上溃疡下肢占8.20%,足部,踝部,小腿溃疡分别占71、67%,21.6%,6、67%。溃疡单纯性占55%,复杂性占45%;麻风下肢溃疡损伤的直接原国以行走最多见,占54-17%,其次为摩擦(20.0%),刺伤(7.5%),静脉曲张(5.85%),剪切伤(4.17%)。结论 为降低较高的下肢溃疡患病率需重点防治单纯性溃疡,同时要最大可能减少远程行走,摩擦,刺伤等溃疡直接损伤因素,并在麻风病人中推广足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18.
皮肤病护理     
992517 麻风手部畸残的护理/陈夏(中国麻风中心)//中国麻风杂志.-1998,14(4).-258~259 劳动时防碰、刺、烧,皮肤干裂每日温水泡20分钟后刮除厚皮,涂凡士林。关节强直、爪形指每天做被动活动几分钟,畸残严重要行矫治手术。术前:1.做好心理护理、争取主动配合。2.皮肤准备:每天浸泡患肢,擦洗皮肤涂油膏,手术前用75%酒精消毒,无菌巾包扎。3.理疗:温水泡手、擦油按摩,做被动活动。术后:1.观察石膏制动体位是否合要求,有无压迫,2.拆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宝应县的麻风流行情况,对麻风亚临床感染进行了探讨。作者曾用PGI—ELISA在该县居民中进行过随机调查,发现阳性率达15.24%,提示麻风有流行的潜在危险;这次又在这个县的麻风家内接触者中调查阳性率为33.33%,多菌型病人的接触者被感染远多于少菌型的接触者,青少年的感染率最高,这可能与接触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麻风病     
20141056 2009-2013年云南麻风新发病例分析/周玉祥(云南省疾控中心),张柱明,刘淮…//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1).-522009-2013年5年间云南省共发现麻风新发患者1 502例,年平均发病300例,男∶女=2.2∶1。平均发病年龄43.4岁,延迟期28.3个月(发病到确诊时间)。多菌型占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