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华  李广然  胡国亮 《新医学》2003,34(Z1):43-45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在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对照组仅用降糖药治疗.两组治疗3、9、1 2、1 5个月时复查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钾、血尿酸水平,分别与其治前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时尿蛋白排泄率分别为(40.2±10.1)μg/min、(32.2±9.2)μg/min、(34.1±4.3)μg/min、(30.1±5 3)μg/min,比治疗前(42.5±11.2)μg/min明显减少(P<0.05),而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用药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在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时尿蛋白排泄率分别为(54 3±11.6)μg/min、(58.2±10.9)μg/min、(66.1±9.2)μg/min、(80.1±12.6)μg/min,比治疗前(41.9±12.3)μg/min增加(P<0.05);两组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血钾、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伊贝沙坦对DN患者具有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作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邓先金  曾学丰  卿光兰 《临床荟萃》2003,18(13):721-72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 ,6 8例 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苯那普利 (n =2 2 )、伊贝沙坦 (n =2 5 )及两药联用 (n =2 1)治疗 18周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血清肌酐 (SCr)、血清尿素 (BUN)、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 ,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sCr、BUN、FBG、2hBG、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②MAP治疗后总体下降 7.8%(P <0 .0 5 ) ,同期各组间无明显差别 ;③治疗后比较UAER ,苯那普利组下降了 33.9% (t =3.2 78,P =0 .0 0 4 ) ,伊贝沙坦组下降了 36 .2 % (t=4 .2 34,P<0 .0 0 1) ,两药联用组下降了 6 0 .9% (t=5 .75 4 ,P<0 .0 0 1) ,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 2 6 .1%。结论 AC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合理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拮抗剂 (AT1 Ra)缬沙坦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6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2 4h UAER) 2 0~ 2 0 0μg/ min,伴或不伴高血压 ,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 ,分组比较应用缬沙坦 (80mg/ d)或贝那普利 (10 mg/ d)治疗 8周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2 4h UAER、Hb A1 c、尿酸 (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血压正常的缬沙坦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 2 4h UAER分别由 (4 9.4± 2 5 .4)μg/ min降至 (3 4.9± 2 0 .4)μg/ min(P<0 .0 1)和由 (4 8.4± 2 6.9)μg/ min降至 (3 3 .5± 19.7)μg/ min(P<0 .0 1)。伴高血压的缬沙坦治疗组 2 4h U AER由 (68.6± 3 4.8)μg/ min降至 (5 0 .3± 3 6.6)μg/min(P<0 .0 1) ;伴高血压的贝那普利治疗组 2 4h UAER由 (66.7± 3 1.0 )μg/ min降至 (4 8.0± 2 5 .6)μg/ min(P<0 .0 1) ,二者疗效相似 ,且均与血压变化不相关。结论 ATl Ra缬沙坦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 ,其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与降血压有关 ,还有不依赖降压效应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降压治疗中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2 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美国DP2 0 0M动脉仪测定肱动脉血压 ,提供动脉压力波形、顺应性、阻力和弹性参数 ,并应用ACEI西拉普利 (一平苏 )降压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ACEI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系统血管顺应性(systemicvascularcompliance ,SVC )及肱动脉顺应性 (brachialarterycompliance ,BAC)明显增强 ,分别为 :1.0 86± 0 .31和1.11± 0 .2 6ml/mmHg ,P <0 .0 0 1(SVC ) ,0 .6 37± 0 .36 8和 0 .6 94± 0 .2 89ml/mmHg ,P <0 .0 0 1(BAC)。系统血管阻力 (sys temicvascularresistance ,SVR)降低 (1739.10± 346 .89和 16 82 .94± 394 .75dynes/s/cm5) ,P <0 .0 0 1。肱动脉阻力 (brachialarteryresistance ,BAR)降低 (2 86 .4 4± 187.19和 2 16 .38± 15 1.2 2dynes/s/cm5) ,P <0 .0 0 1。肱动脉弹性 (brachialarterydisten sibility ,BAD)增强 (5 .2 1± 1.95和 5 .39± 1.4 3% /mmHg)。脉压 (pulsepressure,PP)下降 (6 7.2 5± 16 .5 8和 6 4 .38± 18.1mmHg)P <0 .0 0 1。同时伴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下降 ,P <0 .0 0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脉压  相似文献   

5.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拮抗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4 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分为治疗组 (厄贝沙坦 15 0mg/天 ) 2 6例、对照组 (依那普利 10mg/天 ) 2 3例治疗 3月 ,观察治疗前后 2 4小时尿总蛋白及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 2 4小时尿总蛋白及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 ,治疗组 2 4小时尿总蛋白由 (0 85± 0 34)g/ 2 4小时下降至 (0 4 4± 0 19)g/ 2 4小时 (P <0 . 0 0 1) ,尿微量白蛋白由 (35 1 4 2± 15 9 34)mg/ 2 4小时下降至 (16 0± 87 5 9)mg/ 2 4小时 (P <0 . 0 0 1) ;对照组尿总蛋白由(0 96± 0 4 2 )g/ 2 4小时下降至 (0 4 4± 0 17)g/ 2 4小时 (P <0 . 0 0 1)尿微量白蛋白由 (345 5 2± 170 96 )mg/ 2 4小时下降至 (177 2 6± 93 0 7)mg/ 2 4小时 (P <0 . 0 0 1) ,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15 0mg ,1次 /d ,根据疗效调整用量为 75~ 30 0mg ,1次 /d ,疗程 4周。结果降压疗效 :显效 14例 (35 .0 % ) ,有效 2 1例 (5 2 .5 % ) ,无效 5例 (12 .5 % ) ,总有效率 87.5 %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 36例 ,心电图疗效 :显效 8例 (2 2 .2 % ) ,有效 13例 (36 .1% ) ,无效 15例 (4 1.7% ) ,总有效率 5 8.3%。治疗 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坐位血压明显下降 [治疗前 (171.5± 13.6 ) /(96 .2± 8.2 )mmHg,治疗后 (135 .8± 7.6 ) / (75 .9± 6 .7)mmHg ,P <0 .0 1],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检测 2 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率 >6 5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轻微 ,均能耐受治疗 ,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分布及不同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对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的治疗反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 ,分析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96例 ,按照基因型分AA型和AC型 ,均给予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口服 ,共 85例完成 4周随访 ,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生化指标及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A116 6C等位基因频率及AC CC基因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AA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对伊贝沙坦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AT1R拮抗剂对所有AT1R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良好降压作用 ,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 (EH)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公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在有效降压同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而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ARB)亦是肾功能衰竭时首选降压药物之一 ,但 ARB对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报道较少 [1 ]。我们选择伊贝沙坦 (安博维 )进行了此研究 ,并与 ACEI之洛汀新 (苯那普利 )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H组 :2 0 0 0 - 0 9~ 2 0 0 2 - 0 8门诊随访患者 ,其中男4 7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 (5 8.3± 7.6 )岁 ,平均病程 (7.2± 6 .5 )a,均符合 1999年 WHO诊…  相似文献   

9.
肾康胶囊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自行组方研制的肾康胶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8例肾病专科门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 80× 10 4 U肌肉注射 ,每日 2次 ,连用 2周 ;有水肿、高血压者给予利尿、降压等对症治疗。肾康胶囊组在青霉素、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肾康胶囊 (由茯苓、泽泻、茅根、蝼蛄、鳖甲、肾炎草、生大黄等组成 ) ,每次 5粒 ,每日 3次。两组疗程均为 2周 ,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体质量、平均动脉压、2 4 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钾和钠的变化 ;2 4 h尿蛋白定量及 1h尿红细胞排泄率随访 6周。结果 :肾康胶囊能显著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2 4 h尿蛋白定量〔用药 2周后由 (2 6 7± 16 2 ) m g/ 2 4 h降到 (14 8± 110 ) mg/ 2 4 h,P<0 .0 5〕及 1h尿红细胞排泄率〔用药 2周后由(46± 7)× 10 4 / h降到 (11± 6 )× 10 4 / h,P<0 .0 5 ;用药 6周肾康胶囊组 (5± 3)× 10 4 / h,对照组 (13± 8)× 10 4 / h,P<0 .0 5〕。且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加用肾康胶囊协助治疗可阻止其蛋白尿及血尿的迁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10 4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A组 )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B组 )采用ARB制剂科素亚与卡托普利治疗 ,均治疗 4~ 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2 .6 9% ,B组为 96 .1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15 0mg ,连服 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 84 % ,显效为 72 % ,有效为 16 % ,未达标者 8例 ,收缩压 (SBP)从治疗前的 (15 2 .4± 11.5 )mmHg降至治疗后 (130 .2± 8.2mm)Hg(P <0 .0 1) ,舒张压 (DBP)从治疗前 (96 .4± 4 .8)mmHg降至治疗后 (82 .1± 4 .6 )mm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 (18.9± 0 .9)mmHg ,DBP下降幅度为(12 .8± 3.1)mmHg。降压谷 /峰比率 :SBP为 6 8% ,DBP为 6 3% ,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停用各种降压药,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进行药物洗脱期后给予伊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后,若血压仍高于正常则加量至300rag每日2次口服,共观察4周,检测治疗前后肾素、AngⅡ及血生化情况。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患者体内肾素、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尿酸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伊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对血糖、血脂、尿酸、心率影响小,副作用少,且可使AngⅡ水平升高,是很好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3.
观察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所有病人入选前 1周逐渐停用所有降压药并随机分为三组 :厄贝沙坦 ( 15 0mg/d)组、福辛普利 ( 2 0mg/d)组和厄贝沙坦 ( 15 0mg/d)加福辛普利 ( 2 0mg/d)组。福辛普利组 2周后降压不理想者改为 40mg/d ,均治疗 8周。同时观察干咳、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降血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 ,厄贝沙坦组与福辛普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厄贝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CEI组(n=30)、ARB组(n=29)和ACEI+ARB组(n=31),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清蛋白、血压、血肌酐及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联合治疗组尿微量清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与ARB联合用药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较分别单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对其的影响。方法经2周导入期后,将4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27例)和卡维地洛组(21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治疗前后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前降低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0.01)。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10.53±8.01)%,(10.90±7.96)%]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率[(13.89±2.74)%,(14.12±2.99)%]较治疗前[(2.67±1.90)%,(2.70±1.80)%,(6.52±2.51)%,(5.98±2.49)%]均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其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变化 ,探讨ET - 1在EH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EH组 ,服用厄贝沙坦治疗 4周 (剂量 15 0~ 30 0mgd-1) ,4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和血浆ET - 1水平 ,检测厄贝沙坦治疗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 - 1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EH组与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分别为 90 .2 4± 2 9.2 3ng/L、5 8.31± 11.4 2ng/L ,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高血压I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I级 (P <0 .0 5 ) ,高血压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级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ET - 1水平为 6 8.98± 8.2 0ng/L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为 16 8.34± 12 .92、112 .33± 8.0 4mmHg ,治疗后分别为 12 8.32± 18.4 3、82 .76± 4 .2 2mmHg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血压与ET - 1水平正相关 ,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血浆ET - 1水平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给予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8周后测量血压,高分辨率超声系统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厄贝沙坦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收缩压(153.4±9.6)vs.(132.4±8.4),P<0.05;舒张压(94.5±5.6)vs.(81.2±6.1),P<0.05],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4.87±0.33)vs.(6.36±0.49,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段小*  严红  闭媛媛  陈燕 《临床荟萃》2001,16(9):403-403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OEH)患者46例 ,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情况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 WHO诊断标准 ,选择住院的轻、中度 OEH患者 46例 ,其中男 38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9(6 9.5± 11.5 )岁。病程 1~ 30 (13.4± 9.5 )年 ,血压 (16 2± 10 .4) / (10 5± 6 .3) mm Hg(1mm Hg=0 .133k Pa)。全部患者均经系统检查 ,并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顽固性烟酒嗜好者…  相似文献   

19.
朱强  高建民  朱为瑷 《临床荟萃》2004,19(18):1052-1053
糖尿病(DM)病程超过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DN),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继之肾功能不全(CRI)。我们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类药物伊贝沙坦(安搏维)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伊贝沙坦对DN的疗效以及与苯那普利的临床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左旋氨氯地平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 )对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2 3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6 3± 7岁 )随机分为三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 (12例 )、依拉普利组 (12例 )及两药联合治疗组 (12 )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 ,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 2 .5mg、依拉普利 5mg ,清晨口服 ,每日一次 ,如果治疗 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 (>140 /90mmHg) ,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 5mg ,依拉普利增加至 10mg ,共用 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均 <0 .0 1) ,并可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出 (P <0 .0 5 )。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 (P <0 .0 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 2 4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