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综合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相关生态因子,对昭通天麻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昭通天麻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6)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昭通(镇雄、彝良和大关,总面积2 872 km2)和贵州毕节(赫章、毕节和威宁,总面积1 251 km2)境内。影响昭通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海拔、11月平均降雨量、10月份降雨量、植被类型、3月平均降雨量、4月平均降雨量、土壤类型、等温性、6月平均降雨量等。昭通天麻最适区环境参数为海拔1 450~2 200 m,年平均气温为11~1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4.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8.0~20.4℃,年均降雨量在900 mm左右,土壤为黄壤、黄棕壤,酸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研究结果可为昭通天麻的生产区划和仿野生栽培的选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地榆在吉林省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生态因素建立地榆在吉林省的适生区。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记录地榆分布点经纬度信息。利用GIS技术,结合对多种生态类型空间数据的使用,获取地榆分布点的各项生态因子。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地榆的各项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分析结果对空间数据进行裁剪,得到满足地榆生长基本条件的适生区。结果对吉林省内54个地榆调查点位的6项主要生态因子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植被类型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明确了各项生态因子的主要范围,矩阵分布散点分析表明地榆数量与各项生态因子及各项生态因子相互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Logistic分析明确了仅有年平均降水量对地榆的分布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制定的地榆适生区主体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区,总面积为49263 km~2。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药用植物生长适宜性和生态环境及产地间的关系,为开展地榆资源保护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天麻生长地生态因子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生态因子与天麻品质的关系;方法:选择天麻采收期采集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及其生长地土壤样本,检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有机质含量、金属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天麻素含量,分析这些生态因子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在采集样本中,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中细菌总数及细菌/真菌比值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负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真菌总数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天麻素含量分别在野生或栽培样本群内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pH值与天麻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散点图大致以pH6.0为峰值,呈典型的抛物线型趋势分布;土壤中Cu元素和Zn元素分别在个别样本群中与天麻素含量呈相关系数达到0.4以上,但tr值检验没有显著性。结论:天麻生长地土壤细菌/真菌构成状况、有机质含量和pH值很可能是影响天麻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采样,收集全国板蓝根主产区89个样点信息,并使用HPLC测得样品的指标成分含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与Arc GIS,结合生态因子数据预测板蓝根全国生境适宜性分布。运用R语言建立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用Arc GIS栅格计算方法对药材品质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板蓝根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季节降雨量、年平均温度和最湿季节均温;适合板蓝根种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部,但各适宜种植区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其中新疆地区的板蓝根药效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板蓝根种植地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归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当归在全国的栽培信息。以当归药材主产区43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当归各类功效性成分,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当归适宜性分布。应用R语言构建当归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当归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当归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土壤亚类、5月份降水量和最暖月最高温等4个生态因子,这与当归喜冷凉湿润气候,适宜于分布在土层深厚区域的生活习性相一致。此外,以当归功效性成分为指标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还提供了传统分布区以外的新适宜分布区,为开展当归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GMPGIS系统对黄芩的全球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黄芩的资源分布及科学引种提供科学依据。在全球范围内共选取349个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分布样点,以年平均温度、最冷季均温、最暖季均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光照共6个生态因子以及不同土壤作为生态指标,利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黄芩全球适宜生态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芩适宜生态产区多位于北半球,以美国、中国、俄罗斯为主要分布区域,分别占全球适宜产区总面积的19.25%、18.66%、13.15%。在国内,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云南省黄芩适宜生态产区面积最广,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4.28%、8.72%、6.18%。比照黄芩各分布样点生态因子,黄芩耐寒,但不耐高温,对于年均降水量适应范围小于年均空气湿度,适生土壤以始成土、淋溶土、冲积土为主,高温多雨气候或土壤容重过高不利于黄芩生长。运用GMPGIS系统能够获取黄芩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信息,可为黄芩的资源分布探查及合理引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甘肃红芪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应用SPSS 21.0对红芪生长的海拔、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无霜期、≥10℃积温日、≥0℃积温日、≥10℃积温、≥0℃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数、年辐射量、年平均干燥度等环境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了5个公因子,分别为热量因子(F1)"、"地理因子(F2)"、"降水因子(F3)"、"大气因子(F4)"以及"光照因子(F5),其中热量因子是影响红芪分布的关键性因子。影响红芪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为≥10℃积温、纬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无霜期、年均日照数。结论:热量因子是影响红芪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因子得分及排名高的地区红芪分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Ⅰ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Ⅰ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II)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I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I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11.
天麻多糖水提及脱蛋白工艺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晓霞  罗学刚 《中药材》2007,30(6):724-726
目的:摸索天麻多糖水提和脱蛋白工艺条件,为天麻多糖提取纯化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物料比、时间对天麻多糖(GPS)提取工艺的影响;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脱蛋白方法(Sevag法和酶-Sevag法)在天麻多糖纯化工艺中的应用。结果:水提最佳工艺为物料比1∶40,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3 h。酶-Sevag法相对于Sevag法除蛋白效果好,且多糖得率高。  相似文献   

12.
昭通天麻的原植物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掌握天麻的原植物特征和分布 ,指导昭通天麻药材的种植。方法 通过产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结果 证实昭通天麻的原植物有乌天麻GastrodiaelstaBl.f.glauca .黄天麻GastrodiaelstaBl.f.flavida .红天麻GastrodiaelstaBl.f.elata .绿天麻GastrodiaelstaBl.f .viridis.4个变型 ,分布于全市 11个县、区。结论 可作为昭通天麻药材GAP种植过程中种植区域选择和品种选育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天麻遗传多态性的ISSR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构建贵州天麻ISSR指纹图谱,分析彼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境内的23个野生和栽培天麻居群的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从24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在供试的23个样品中共检测到32个位点,其中29个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90.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8条。天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在80%和100%之间。用NTSYSpc,vet.2.02软件进行UFGMA聚类分析。结果:23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在0.13—1.00之间,同一变型的天麻样品并不严格聚为一类,不同变型天麻样品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结论: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为的选择是导致天麻形成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建立天麻提取物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与醇溶液调pH沉淀法联用技术对天麻提取物进行纯化。结果:经过工艺优选后,天麻提取物的出膏率为2.33%,其中天麻素的含量为23.50%,天麻总苷的含量为33.52%。结论:该工艺较传统醇沉工艺大大提高提取物天麻素的含量,且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野生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天麻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23份贵州野生天麻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用NTSYSpc-2.10s 软件的UPGMA 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进行聚类.结果 共获得55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39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约72%.UPGMA聚类可以将贵州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该实验揭示了贵州野生天麻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天麻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其部分作用机理,为更深入地研究天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天麻是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癫痫、中风等疾病的一种常用药。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中L-焦谷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小燕  谭宁华 《中草药》2000,31(2):94-95
应用HPLC法对没来源和加工方法不同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L-焦谷氨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焦谷氨酸在天麻中的含量因产地、栽培方法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野生比家种、鲜品比干品的L-焦谷氨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贵州省大方县的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为例,阐述天麻仿野生种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从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特点分析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实地调研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详细了解并提炼总结天麻仿野生种植过程的关键技术点。结果: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解决许多贫困人口工作难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结论:通过在环境适宜区推广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可促进天麻创新生态种植技术、确保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麻简单重复序列与天麻素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麻遗传变异与其品质的关系、为天麻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科学途径。方法: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技术和高效液相检测不同种质的天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特异引物产生的特异带型与天麻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扩增最大片段为520bp最小片段为320bp,出现单上带及双带的样品天麻素含量≥0.20%,出现单下带的样品天麻素含量约为0.20%或〈0.20%。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出现高分子量条带类型的样品天麻素含量较高,天麻SSR特异带型与天麻素含量的相关性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Depression is a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The pharmacotherapy used in clinic today is not suitable for all patients and causes certain side-effects. Thus, looking for alternative treatments with antidepressant effect and minimal side-effect is important. Gastrodia elata Bl. is a famou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sed for centur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test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Gastrodia elata Bl. extract (GE) using forced-swimming test (FS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assigned to control, GE, and fluoxetine groups, treated with 10 ml/kg bw (body weight) water, 1 g/kg bw of GE, and 15 mg/kg bw of fluoxetine, respectively. Those samples were administered by gavage to rats 23.5, 4.5 and 1 hour prior to the test session of FST. After FST,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ir brains were collected for monoamines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E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 < 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otonin (5-HT),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 and the ratio of 5-HIAA/5-HT in frontal cortex,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However, administration of 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opamine (DA) concentration (p < 0.05) and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DOPAC) (p < 0.01) and DA turnover (p < 0.05) in striatum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Gastrodia elata Bl. extract modulates the turnover of DA in rats, and thus probably possesses antidepressant effect in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