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洲疟疾流行区,根据社区疟疾的发病率对抗疟规划作出评价并进行纵向监测极为重要。但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对疟疾发病率的调查依靠对人群样本的横向观察。然而,脾肿率、贫血、发热、疟原虫血症等指标在评价社区疟疾控制计划上有很大局限性。本文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触珠蛋白作为替代的疟疾发病率指标的价值,以及它们与常用疟疾指标间的关系。测定蚊帐使用怎样影响CRP和触珠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疟疾疫情预测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目的建立疟疾疫情预测模型GM(1,1),探讨其应用于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1998~2004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数据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作拟合效果检验;外推预测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将预测值与实际发病率比较,评价龙岗区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结果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为^∧Y(t)=-12.8390e^-0.5398(t-1)+19.9444,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精度好(C=0.155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为0.1224/10万,实际发病率为0.1799/10万,实际值比预测值高31.96%。结论GM(1,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龙岗区疟疾发病的趋势,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龙岗区疟疾实际发病率高于预测值,提示疟疾防治工作需要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1988年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对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设专职和兼职疟原虫镜检站2 345处,积极开展病例侦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人,对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在原疟疾发病率较高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流行病学监测站10处,进行发病率、蚊媒密度及居民疟疾抗体水平等的纵向观察,收集并及时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流行趋势,指导全省疟疾防治。对鲁南5市地27县区实行疟疾联防,控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冬水田减少按蚊孳生环境改变对控制疟疾流行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名山县疟疾发病率、冬水田面积和按蚊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冬水田面积减少与疟疾发病率下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按蚊密度高低与疟疾发病率亦呈极显著相关性,并且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实施灌溉农业后,冬水田改为水旱轮作田,改变了媒介按蚊孳生生态环境,导致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和孳生时间缩短,从而持续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5.
按蚊孳生环境变化对控制疟疾流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冬水田减少按蚊孳生环境改变对控制疟疾流行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名山县疟疾发病率、冬水田面积和按蚊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冬水田面积减少与疟疾发病率下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按蚊密度高低与疟疾发病率亦呈极显著相关性 ,并且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实施灌溉农业后 ,冬水田改为水旱轮作田 ,改变了媒介按蚊孳生生态环境 ,导致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和孳生时间缩短 ,从而持续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防治 ,四川省的疟疾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已由 1990年的 39746人降至 1995年的 80 44人 ,减少79.76 % ,发病率由 3.7 下降至 1.0 以下。流行程度大大降低 ,疟区范围不断缩小 [1 ] ,全省疟疾流行县中已有半数以上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四川省疟疾流行的动态和防治效果 ,指导全省疟疾防治工作 ,于 1996~ 1998年 ,按照疟疾流行程度及媒介类型等不同特点 ,对沐川县等 9个县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和媒介按蚊生物学监测。内容与方法1 监测县选择疟疾发病率 >5 的沐川县、名山县、宜宾县和发病率 <1 的岳…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模型对徐州地区1956—1986年的疟疾发病率进行了区间划分,并对1987年及1988年的疟疾发病率进行灰色GM(1,1)预测。预测精度分别为94.83%及82.44%。为对间日疟发病率下降规律进行探索,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疟疾发病率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间日疟发病率下降的推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过两次疟疾暴发流行,经过多年来的积极防治,1986年发病率已降至0.009%。为了巩固疟防成果,进而达到消灭疟疾,需要对防治经验及技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尝试用灰色系统理论数学方法描述徐州地区30年疟疾流行趋势;并进行近期预测,以供防治决策参考。 采用GM(1,1)模型对不同时期的疟疾发病率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先确定徐州地区历年疟疾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分析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措施和流行趋势, 为消除疟疾路径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回顾性收 集、 整理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流 行历经4个阶段: 1974-1979年为高发流行状态, 年平均发病率为174.47/万; 1980-1999年为控制及巩固阶段, 采取以控 制传染源和蚊媒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疟疾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为17.30/万; 2000-2009年, 采取以传染 源监测和控制疟疾暴发流行为主的防治策略,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 年平均发病率为0.42/万, 呈继续平稳下降趋势; 2010年之后为消除阶段, 发病率继续下降, 2013年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2 = 1 254.36, P < 0.05)。 结论 结论 湖北省疟疾流行趋势历经了高发流行阶段、 大幅度下降阶段、 低发平稳阶段和消除疟 疾阶段, 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未完全改变, 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和全面监测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献血员疟疾防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对献血员疟疾防治的效果。控制献血员疟疾的传播。方法 对80年代末期献血员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茅山地区4县(市)和扬州市的邗江县实施传染源管理,主动侦查病例、献血员服药、血站规范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抗疟措施,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 1996年至今无献血员疟疾例报告。门诊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流行季节走访发病率、IFA阳性率等指标也显示献血员疟疾流行程度已下降到较低水平。结论 所应用措施效果良好,在当地献血员不再是疟疾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1.
武进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199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 2 7.49% ,经数十年综合防治 ,1987年疟疾发病率降至 0 .0 66‰ ,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 ,当年发病率为0 .0 0 9‰ ,之后进入监测阶段。1 措施与方法1.1 设立疟疾纵向监测点 开展疟疾疫情和媒介监测 ,并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传染源的管理 ,提供疟疾预警信息 ,指导全区疟疾防治。1.2 人群血检和血清学监测 每年 5~ 10月份在全区开展以“三热病人”为主的疟疾血检 (含流动人口 ) ,流行末期在重点人群和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疟疾血清学监测。1.3 传染源治疗和疫点处理 确诊疟…  相似文献   

12.
1994~2007年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疟疾在当地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该县1951~1993年疟疾疫情报告和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的疟疾病人资料.结果 1958年发病率为558.89/万,1971年发病率为825.48/万,1990~1993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53/万以下.1994~2007年共血检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10 792人,疟原虫阳性57人,阳性率0.05%,其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病人分别为28例和29例.结论 尽管13年间该县疟疾病人的数量不多且呈现高度分散,但从本世纪开始当地的内外源性疟疾病人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探索山东省疟疾高发地区气象因子与疟疾流行之间的关系,为控制山东高疟区疫情,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山东高疟区菏泽市月疟疾发病率资料和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雨日数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气象资料,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气象因子与发病率回归方程。结果 月雨日数、月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与疟疾发病率有较高的正相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252 6+ 0.284 4 D01+0.018 75 P01,R2=0.614 6(D01,P01分别表示当前月及之前1月的平均雨日数和平均降雨量)。结论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疟疾的流行,尤其雨日数和降雨量,可以依据拟合方程预测山东高疟区疟疾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金坛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5 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 ,年最高发病率达 30 % ,最高发病人数 10万。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983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 1 以下。但 1986年以后 ,因出现献血员疟疾 ,疫情出现回升 ,1987年献血员较多乡镇的疟疾发病率比全市疟疾发病率高 10倍 ,献血员疟疾病例占全市总病例的 83% ,为探讨献血员疟疾流行特点 ,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控制献血员疟疾传播 ,1988年起进行献血员疟疾控制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献血员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疟疾死亡率和发病率是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当大多数疟疾病人到医院或保健中心求医时,才能从这些单位得到准确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资料。但在热带非洲大部分地区,患病儿童很少去医院看病,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以了解疟疾死亡率和发病率。作者曾在冈比亚农村通过主动病例侦查,发现每周一次访问检出的疟疾现症病人是每月访问一次的4.1倍。因为半免疫的疟疾患者症状短暂,因此每周一次访问可能有遗漏,为此对每周一次和每日一次访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近年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9-1995年广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1.55‰,比非流行期年平均发病率上升4倍多,年最高发病率达3.86‰,比流行前1988年上升21倍,形成广州市建国后第3次疟疾流行。本文对由外来人口引起的这次疟疾流行的特点及我市疟疾防治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借助遥感资料研究洪涝灾害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998年江西省洪涝灾害遥感淹没面积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确定的灾区县界定分级标准对江西省洪涝灾区进行分类 ,以1998年的发病率比较前五年发病率中位数值、1997年的发病率和1999年的发病率升降幅度为指标对洪涝灾害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 遥感淹没面积呈正偏态分布(t检验与W检验P<0.05),取遥感淹没面积中位数值并参照现场流调结果确定灾区县界定分级标准:遥感淹没面积大于等于10万亩的灾区县属一类灾区;小于10万亩的灾区县属二类灾区;遥感资料未显示淹没面积的上报灾区县属三类灾区;其余县属于非灾区。1998年江西省疟疾疫情处于历史一般水平;与 1997年比较,一类、二类、三类灾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上升111.61%、97.50 %、43.63% ,疟疾发病率上升幅度与遥感淹没面积呈正相关(Rs=0.893 ,P<0.05);1998年非灾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较1997年上升252.03%。1999年非灾区疟疾发病率较1998年上升83.39%;1999年各类灾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均较1998年上升。 结论 借助遥感淹没资料可以实现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分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献血员疟疾防治的效果,控制献血员疟疾的传播.方法对80年代末期献血员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茅山地区4县(市)和扬州市的邗江县实施传染源管理、主动侦查病例、献血员服药、血站规范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抗疟措施,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1996年至今无献血员疟疾病例报告.门诊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流行季节走访发病率、IFA阳性率等指标也显示献血员疟疾流行程度已下降到较低水平.结论所应用措施效果良好,在当地献血员不再是疟疾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圆形分布对疟疾发病季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发病率时期疟疾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作者运用圆形分布对铜山县1971 ̄1993年的疟疾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疟疾年发病率的下降,其季节性逐渐加强,高峰时点有前移的趋势,不同发病率时期的流行期长短不一。23年总的发病高蜂时点在8月24日,95%的流行期为5月5日 ̄12月13日。年发病率与圆形分布的r值呈负相关,与角的标准和平均角a呈正相关。提示年发病率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