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 .<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求同法、求异法、反证法、排除法、对比法、试探法、预测法七个方面,对《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领会《金匮要略》腹满痛辨证精髓,从辨成因、定病位、审性状、分虚实、析脉象、辨触诊、辨蓄水蓄血等方面着手,系统分析了仲景对腹满痛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冬梅  尹钢 《中医研究》2011,24(5):17-18
寒热,表示疾病的性质;虚实,提示邪正相持、邪正盛衰的趋势。在临床实际中,更多见的是它们互相之间的错综夹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医临床经典著作的永久魅力就在于通过方证的描述、方药的加减,演示出其中的无穷变化之妙,单纯的或复杂  相似文献   

5.
刘秀枝  许春华 《光明中医》2009,24(9):1638-1639
金匮要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笔者多次拜读,深深领会其中蕴涵的丰富的辨证法思想,并用于指导临床,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6.
寒热虚实,可以说是临床辨证中贯穿始终的轴线.<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讲的是治则,实际也道出了中医临床辨证最基本的立脚点.<金匮要略>中在脏腑经络病证中随处可见的寒热虚实的问题,也向我们展示了临床辨证的丰富多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本文仅对<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医根据小便的色、量、次数、通利与否及溺时伴随症状,应用于辨证论治全过程.仲景于《金匮要略》中,直接记载小便变化的条文就有59条之多.条文中所描述“小便利数”,“小便自利”,反多”,“小便数”,“淋甚”,“小便不利”,“小便难”,“尿少”,“小便不得”,“遗溺”,“尿赤”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痊病的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相似文献   

8.
曾盛和 《中医药导报》2005,11(12):10-11,15
文章提炼了《金匮要略》中几个重要的辨证方法,即整体辨证、动态辨证及辨证分先后主次。在整体辨证中应注意症状与病机、病性与体质、惠病与环境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动态辨证则应通过追溯病史与对现在症的动态观察及为了诊断而进行试探性治疗,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与病性,推断病情的发展变化。而辨证分先病主次则重在理清分析矛盾的步骤和方法.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金匾要略》论述的虚劳病范围很广,内容较杂,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皆称为虚劳。因此需认真总结其辨证施治规律,从中归纳出证治特点,对于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三五劳七伤为发病原因“五劳”,指五脏之劳,即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亦包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食伤,忧伤,饮伤,居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亦包括《巢源》所说的“大饱伤牌,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  相似文献   

10.
雒荣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20-121
从整体观念出发,探讨《金匮要略》中的辨证纲领,大概有气血、风湿、寒热、虚实、阴阳等方面,其包括范围广泛,应用灵活,在临床上杂病的病症千变万化,均不出此范围,它对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本病主要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左心衰竭、有心衰竭、全心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发生严重心脏功能不全有水肿者,是常见的危急病证,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笔者根据本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辨证施治,每收良效。1证治分类1.1心胸痰饮型症见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咳吐痰涎,不能平卧,胃院痞满,畏寒肢冷,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滑数。治宜温阳化饮,祛痰泻水。方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炙麻黄5g,枝枝10g,白芍10g,细辛2g,法半夏10g…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代科学对人体微观病理的认识,发挥金匮对“腠理的”认识,阐述其生理、病理和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趋势,完善中医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痰饮的辨证与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饮是一个总的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是诸饮的总称,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种;狭义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仅指水饮停积于胃肠。痰饮是由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停积而形成的病证,其病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张仲景根据不同的证型,确定不同的治法和方剂,这些辨证纲领至今还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1治疗原则饮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反之阳能运化,饮亦自除。“温药和之”,温,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义;和,指温之不可太过,应以调…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金匮要略》全书中口渴与小便的相互关系,从揭示病机、辨明病位、鉴别疾病、指导治疗、推断预后五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说明仲景在论治杂病时重视人体的正气的特点,尤其在考虑人体的津液损伤程度方面,辨口渴和小便异常与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对临床诊治疾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特点及辨证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影 《四川中医》2001,19(9):11-12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首创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全书共诊疾病308种,皆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或以辨病为主,或以辨证为主,无不反复诲人以病与证相结合的具体辨证方法,以达到确切掌握其脏腑经络病机所在,其脏腑经络辨证方法至今指导和运用于临床,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最早论述杂病辨证施治的专著。列方约二百余首,用药约155味,计10余种剂型。该书不仅对药物炮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十分重视煎煮及服药方法。笔者结合学习体会,对书中药物的煎煮方法作一粗略归纳探析,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斧正。1先煎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和病情需要,对方中的部分药物先煎。如葛根汤中的麻黄、葛根;酸枣仁汤中的酸枣仁;栀子豉汤中的栀子;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大承气汤中的枳实、厚朴等。一些药物先煎是为了缓其性,如书中凡用麻黄的方剂均要求麻黄“先煮两沸去上沫”;…  相似文献   

18.
19.
<金匮要略>论治杂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后的反应.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方法.这一主要精神,贯穿于全书各篇,在具体讨论病证时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既是一门基础医学又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水气病”理疗至今仍指导着肾脏病的临床实践。文章分析了张仲景对于“水气病”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6点:(1)对于水肿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内容丰富;(2)辨证证型与临床特点紧密联系;(3)注重临床病变的轻重缓急;(4)治则治法临床疗效显著;(5)具体证治分析详尽;(6)预后分析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