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C02激光宫颈锥切术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 CIN患者60例,其中CINⅠ33例,CINⅡ25例,CINⅢ2例.合并HPV阳性病例16例.以功率15 w,光斑直径0.3~0.5 cm的C02激光对病变圆锥形烧灼、深度10~20mm,超过病灶5 mm.结果 6个月内一次治愈率为93.3%(56/60);二次治愈率5.0%(3/60);总的治愈率为98.3%.病变持续存在率1.7%(1/60).16例HPV阳性病例,术后3个月细胞学检查转为阴性者75.O%(12/16例);6个月转为阴性者25.O%(4/16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及粘连.未生育7例中有3例术后妊娠并足月经阴道正常分娩.结论 CO2激光锥切术治疗CIN手术操作简便,术中不出血或少量出血,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HPV感染可以同时得到治疗.不影响妊娠及阴道分娩,为治疗CIN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HR-HPV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及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69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0例患者中液基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2.34%(42/18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8.33%(56/96),宫颈癌100%(16/16).细胞学结果 示良性细胞改变75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SC)、LSIL、HSIL和宫颈癌者分别为315、188、96、16例,其HR-HPV阳性率分别为53.96%(170/315)、77.12%(134/188)、80.21%(77/96)和100%(16/16).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炎症、上皮内瘤变Ⅰ级和(或)湿疣(CIN Ⅰ/HPV)、CIN Ⅱ/CIN Ⅲ、宫颈浸润癌者分别为425、81、157和27例,其HR-HPV阳性率分别为43.29%(184/425)、74.93%(60/81)、91.72%(144/157)和92.5%(25/27).此外,413例HR-HPV阳性者中,病理学≥CIN Ⅰ/HPV者占55.45%(229/413);277例HR-HPV阴性者中,病理学为炎症者占87.01%(241/277),≥CIN Ⅰ/HPV者占12.99%(36/277),而36例≥CIN Ⅰ/HPV者中CIN Ⅱ/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仅占5.42%(15/277).315例ASC中,HR-HPV阳性者170例,病理学≥CIN Ⅰ/HPV占41.76%(71/170),其中CIN Ⅱ/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占69.01%(49/71);HR-HPV阴性145例,病理学≥CIN Ⅱ/CIN Ⅲ者仅占4.83%(7/145),炎症占90.34%(131/145).结论 HR-HPV和液基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 ,二者结合有利于宫颈病变的分流管理,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艳  吴楠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10,21(5):401-403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高发年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及诊治.方法 对2007-09至2009-09间我院门诊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接受治疗的1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INⅠ/II发病高峰均为41~50岁,CINⅢ发病高峰为31~40岁.因无症状要求体检发现的共125例(78.6%),其中CINⅠ 23例(67.7%)、CINⅡ 63例(85.1%)、CINⅢ39例(76.5%).术前阴道镜活检诊断与术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的患者CINⅠ 41.2%、CINⅡ 31.2%、CINⅢ47.1%,总的符合率38.3%.结论 CIN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趋于年轻化,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性生活开放、HPV感染等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建议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应定期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电圈环切术和冷刀锥切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病理级别、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随访条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间对在新疆医科大学妇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发现宫颈异常(宫颈糜烂、肥大、接触性出血、溃疡及乳头样增生等)的患者及少数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要求体检的患者,经细胞学筛查为异常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37例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446例、CINⅠ66例、CINⅡ59例、CINⅢ41例及ICC25例)进行HPV分型检测,并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与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①HPV总阳性率45.68%(291/637),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逐渐5上升(P<0.01),HP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0~49岁系高发年龄。②检出20种HPV亚型,其中高危型13种,低危型4种,中国人常见型3种,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亚型分布有所变化,宫颈炎组以HPV16、58、52、68、66为常见亚型,低度病变组(CINⅠ)以HPV16、53、58、33、52为常见类型,而高度病变组(CINⅡ~Ⅲ)以高危型HPV16、58、33、31、52型为最常见,25例浸润癌检出5种高危亚型HPV,分别是HPV16、58、18、31、33型。HPV16亚型随宫颈病变级别加重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1)。③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8.21%,最常见类型为HPV16、52的二重感染,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感染率最高的高危型HPV16、58、52、31、68、18是主要致病基因型,尤其是HPV16型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1至2012-04宫颈细胞学诊断异常患者872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 hybridization captureⅡ,HC-Ⅱ)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按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NILM组( 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Ⅱ、Ⅲ、宫颈鳞癌组(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CC)。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872例细胞学异常患者中ASC-US、ASC-H、LSIL、HSIL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31.6%、59.7%、50.3%、89.6%;NILM组、CINI、CINⅡ、CINⅢ、ICC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5.2%、53.4%、86.7%、9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Ⅱ法诊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3.1%、66.8%、59.9%、94.8%;不同病理级别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HPV病毒载量低于CIN各组以及宫颈癌组(P<0.05),CIN以及宫颈癌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HR-HPV阳性率呈上升的趋势;HR-HPV病毒载量与CIN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分型检测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为ASCUS407例。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高危型HPV及其分型检测,并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分析宫颈组织病理学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以及高危型HPV亚型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本组407例中,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阳性组)211例,占51.8%;低危及阴性(阴性组)196例,占48.2%。高危型HPV阳性组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62.6%(132/211),非常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3.8%(27/196)(P〈0.01);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9.6%、84.8%、94.1%和100.0%,均非常显著高于阴性组中的20.4%、15.2%、5.9%和0.0%(P〈0.01)。且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高危型HPV阳性211例中,病理学诊断为CINⅡ及以上58例,以HPV16亚型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HPV52、HPV18、HPV58和HPV33;HPV16、HPV52和HPV18亚型在CINⅡ及以上中占77.6%。结论:高危型HPV及其分型的检测,能够有效分流出ASCUS中高危人群,对ASCUS患者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体检中应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6973例妇科体检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采用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系统制片,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6973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中,细胞学异常者为372例,阳性检出率为5.33%。372例细胞学检查阳性中,ASCUS286例(包含少量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76.88%;LSIL28例,占i7.53%;ASCU—H27例,占7.26%;HSIL22例,占5.91%,非典型腺细胞(AGUS)6例,占1.61%,宫颈鳞癌(SCC)3例,占0.81%;对372例TCT阳性患者行HPV分型检测进行分流,286例ASCUS高危型或低危型HPV阳性者中154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对细胞学结果ASCUS以上的不论HPV检测是否阳性共计240例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诊断CINI。Ⅲ患者126例,其中CINI36例,CINII36例,CINⅢ54例,宫颈鳞癌6例,慢性宫颈炎伴鳞化38例,HPV亚临床感染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US43.97%,LSIL96.55%,ASC—H100%,HSIL96.65%,SCC100%,AGUC:33.33%。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系统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宫颈或阴道炎症、HPV病毒感染都会引起宫颈细胞学的异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HPv病毒检测,即便细胞学异常级别较低,一旦合并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也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TCT阳性、HPV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取组织学,提高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符合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及时干预和治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糜烂、宫颈CIN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HPV感染与ASCUS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69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以上的患者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169例ASCUS以上患者中,阳性114例,阴性55例,阳性人数占67.46%。其中炎症阳性27例,CINⅠ级阳性57例,CINⅡ级阳性11例,CINⅢ阳性11例,宫颈癌阳性8例。结论在细胞学检查为ASCUS以上的患者中,HPV病毒载量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感染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HPV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对500例妇女进行筛查,均行TCT、HPV分型检测和宫颈组织学活检,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500例病人共检测出HPV阳性155人,阳性率为31%,单一亚型111例,占71.6%,双重亚型35例,占22.6%,三重亚型5例,占3.2%,多重亚型4例,占2.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5例HPV阳性病人中,检出18种HPV亚型,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33和HPV5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廉江地区HPV感染主要亚型为HPV16、33、58、31、18,HPV16和HPV33感染是导致CINⅡ及CIN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乳头状瘤病毒(HPV)关系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并报告为ASCUS的患者行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并在其指导下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之间关系。结果 84例患者中,早期浸润癌3例,占3.6%,鳞状上皮内病变(SIL)37例,占4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CINⅡ~Ⅲ)12例,占14.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即(CINⅠ)25例,占29.8%,炎症47例,占56%,HPV感染阴性48例,占57.1%,HPV感染阳性36例42.9%,其中3例为二重感染。结论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高度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的存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和HPV检测,对ASCUS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case of a cervical AVM with an uncommon location is reported and the diagnostic problems involve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的体会(附6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材料与方法:总结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的经验基础上,结合颈部解剖特点,成功地将PLD技术用于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PCD),并自1993年7月-1997年6月采用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共67例。结果:术后综合疗效评定结果为:优49例,良7例,无变化8例。优良率为87.5%。结论:PCD与常规经颈前路椎间盘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新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患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8年来颈部血管损伤23例的诊治经过,总结出颈部血管损伤的现场急救要点和临床诊治的特征。结果本组23例中18例痊愈,2例死亡,3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结论现场急救要及时,诊断要正确。不同类型的颈部血管损伤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颈椎损伤后行MRI检查者88例,着重分析了颈椎损伤的MRI表现.并就颈椎椎体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及脊髓损伤进行了讨论,旨在探讨颈椎损伤的MRI诊断及颈椎损伤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和溶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和化学溶核(CNL)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CD和CNL术。男39例,女27例,年龄35~60岁,平均53岁。66例中,26例为脊髓型,9例为神经根型,3例为椎动脉型,28例为混合型。穿刺点位于气管与颈部血管之间,在C形臂透视引导下,将引导针、扩张管、切吸器插入病变间盘。当无髓核切吸出时拔出切吸器,经扩张管注入胶原酶600 U。结果 66例中,优31例,良29例,差6例。2例有颈部出血和1例有眼部“黑蒙”,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CD CNL是一种微创、安全的介入方法。原理同腰椎间盘切吸术和溶核一样,主要是切除和溶解髓核,降低间盘内压力,减少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6.
颈段脊柱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在颈段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0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6例行CT检查。结果 30例中伤及颈5~7占80%,根据MRI表现将颈段脊柱外伤分为5类:单纯压缩性骨折;泪滴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MRI均清楚显示伴有脊髓信号的异常,2例可见脊髓断裂。结论 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评  相似文献   

17.
18.
颈椎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分析了260例颈椎病的CT表现,特征性的CT表现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有帮助,其主要征像为:1.椎间盘突出及部分钙化;2.钩突增生肥大;3.椎体后缘及前周缘骨质增生;4.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受压变窄;5.黄韧带肥厚;6.椎间盘“真空征”。本文对颈椎病CT检查的优点和限度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的MRI表现及分期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及分期,并评价MRI对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宫颈癌患者MRI分期。所有患者均行轴位T1WI SE,轴位及矢状T2WI TSE,冠状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的三维扫描。结果(1)在T2WI中,宫颈癌肿瘤组织通常呈不均匀中等信号,与正常宫颈组织(低信号)明亮宫旁结构(明显高信号)之间具有良好的对比噪声比(CNR),对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价值最大。(2)宫颈癌多向宫旁侵犯,而较少向阴道侵犯,56例MRI分期分别为I b 2例,Ⅱa2例,Ⅱb32例,Ⅲa2例,Ⅲb7例,IVa9例,IVb2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的侵犯范围(尤其是有无宫旁侵犯),分期客观准确,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且是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建议对宫颈癌患者常规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37例颈椎间盘突出。CT图像上的直接征象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的软组织块影。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硬膜囊,蛛网膜下腔、脊髓和神经根鞘袖受压改变。椎间盘突出厚度与椎管矢状径之比称之为椎管狭窄率。脊髓受压程度与该率大小有关,当该率为19%左右时,没有或仅有下肢轻微不适;32%左右时,可有下肢无力、步行不便;48%左右时,步行困难或卧床不起。11mm可作为国人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