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患者65例,对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经观察和随访,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了腹腔积液,有5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了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出现死亡,有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转移的情况.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胃肠恶性肿瘤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的疗效。方法 :观察 2 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化疗后均无肝转移 ,死亡 2例 ,生存期分别为 17月、2 5月 ,均为未能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 18例生存期超过 3年 ,其中有 1例 2年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970~1994年首次术中残留肿瘤组织最大径超过2 cm的69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69例卵巢上皮癌中浆液性癌54例、粘液性癌10例、内膜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1例,其中Ⅱ期1例、Ⅲ期64例、Ⅳ期4例.全部先行手术,确定组织类型、临床分期.22例行第2次手术;7例行第3次手术 .首次术后67例进行了全身和腹腔化疗,2、3次术后对复发者又进行了全身化疗;对复发者中出现远处转移的9例患者除进行全身化疗,还进行了局部化疗,6例肺转移并出现胸水者加用了胸腔局部化疗, 2例肝转移行肝动脉化疗,2例脑转移者行开颅术后全身化疗.结果:69例中2年存活32例(50.7%);5年存活11例(28.1%);10年存活3例 ,生存率14.8%.6例肺转移合并胸水者,平均延长生存7个月(2~12月); 2例肝转移者分别延长生存9及29个月;2例脑转移者分别延长生存5、16个月.结论:在卵巢癌首次术中应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对残留肿瘤组织最大径超过2 cm患者术后应积极化疗,对复发者应再次手术,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8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肝转移患者予一期结肠癌根治+左半肝切除,17例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肝转移瘤未切除。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总有效率8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7.2%、25.4%,平均生存期(22.4±1.1)个月。置泵化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选择性接收并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12例。Ⅰ期手术,结扎横断大多数结肠癌转移灶隶属肝叶的门静脉Ⅰ级分枝(左:右=1:11),射频消融残余肝叶内转移灶,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植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通过化疗泵行3个疗程化疗栓塞。Ⅱ期手术,全部化疗疗程结束后4周行半肝切除术。随访30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化疗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残余肝和肝外发现转移瘤时间以及实际生存时间。结果围术期内患者无死亡和肝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切口感染(2/2/2,例)是主要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化疗后无CR,PR 83.3%(10/12),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6/3/3,例次)。2例患者术后10月残余肝内发现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4例患者术后17月发现肝外转移(肺2例,骨2例;立体定向R-刀治疗)。1、2年总体实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中位生存期26个月。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部分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且能增加患者肝转移癌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较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例,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括约肌间切除术,术前均进行化疗,分析探讨患者手术过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及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患者、无骶前大出血患者、无输尿管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常规随访,随访期限半年-2年,随访期间,出现吻合口瘘患者1例,吻合口出血患者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1例。术后2年内死亡患者2例,分别为肿瘤肝转移和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手术部位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正常。结论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具有显著的手术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中死亡率较低,安全可行。另外,手术对于肿瘤的根治效果和患者术后的生活治疗都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 6例。方法 :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3例 ,姑息性切除术 3例 ;对肝转移 2例 ,术中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 ,栓塞术 ;术后 6例均采用口服中药和增强免疫剂配合化学治疗。结果 :随访分别于 5 1,32 ,2 6个月死亡各 1例 ,至今 16个月尚健在者 1例。结论 :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和B超检查是基层医院检查的首选方法 ,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手段。对其手术治疗应按胃肠道癌肿要求进行根治术 ,如出现肝转移者 ,除了行小肠肿瘤切除外 ,还要行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及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48-1348
我院2009年2月25日和26日收治2例早期女性肺癌患者,均于2009年3月7日手术,由同1名教授手术切除肿瘤,病理切片结果均为左肺肺泡细胞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其中1例行化疗,1例未行化疗。2年后化疗者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未化疗者发生颅脑转移和患侧胸部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中临床分期分组治疗。其中42例手术后置化疗泵区域灌注治疗,有4例肝转移患者门静脉置泵;2例Hartrnann术后予双侧髂内动脉置泵化疗;48例患者术后予外周静脉化疗,其中1例行Hartrnann术,5例肝转移患者。结果:按Duke's分期为B期的患者术后区域灌注化疗较术后外周静脉化疗无明显优越性,按Duke's分期为CD期患者术后区域灌注化疗较术后外周静脉化疗有较好疗效性,可减少转移、复发增加生存率。结论:区域灌注化疗对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研究伴肝转移的胃及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31例伴肝转移的胃及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性、手术耐受性及手术风险,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化疗,终身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死亡,2例在术后一周发生吻合口漏,经灌注冲洗低压持续两周引流后痊愈;术后4例产生腹腔积液,经置管引流后得到恢复;术后7例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l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恢复。结论胃及结直肠肿瘤合并肝转移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针对合适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2019年我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结直肠癌累及一个或多个泌尿系统器官,其中16例全部累及膀胱,同时累及输尿管1例;59例同时或异时性合并泌尿系肿瘤,其中33例单纯合并膀胱癌,17例单纯合并前列腺癌,3例单纯合并输尿管癌,1例单纯合并肾盂癌,1例合并膀胱癌及肾癌,1例合并输尿管癌及前列腺癌,3例合并膀胱癌及输尿管癌。Dukes分期 (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0例,B期46例,C期21例,D期8例。75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结直肠癌累及膀胱的16例中,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14例,其余2例因肿瘤累及膀胱三角区行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结直肠癌累及膀胱及输尿管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受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吻合术。同时性多重癌7例,异时性多重癌52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半年至 19年,其中小于2年者 15 例,2~5年者 7例,大于5年者 30 例。5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重癌和2例三重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利用膀胱镜、电子结肠镜及腹部强化CT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及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1996年2月- 2010年2月所完成食管癌,贲门癌1380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24例诊治经验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可行的防治方法。结果:24例中14例经保守治疗基本痊愈出院,1例死亡可判定为功能性排空障碍。9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痊愈,其...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贲门癌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2007年12月经左胸上腹横斜切口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36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侵及肝左叶行近端胃大部加肝左外叶部分切除2例,侵及胰腺体部上缘及脾动脉行近端胃大部加脾、胰体尾脾切除22例,全胃加脾、胰体尾切除1例,肿瘤范围广泛或革囊胃行全胃切除术1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吻合口瘘1例,胰腺残端漏1例,切口感染3例。清除淋巴结148枚。淋巴结转移17例(98枚)。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0/29)、25.0%(6/24)、13.6%(3/22)。结论局部晚期贲门癌联合脏器扩大切除能达到根治手术目的,经左胸上腹横斜切口是手术的最佳人路。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57例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57例病人中,47例急诊手术,I期切除吻合35例;2例行回肠-横结肠吻合;10例行单纯肠造瘘。术后吻合口瘘2例,死亡1例。限期手术10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及死亡发生。结论老年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缓解者,限期手术疗效较好;需急诊手术者,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综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做好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韬  刘斌  杨世昆  郑南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1):20-21,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综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6.3%、17.1%,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间置对胃酸和食管胃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间置对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减少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更佳术式.方法对21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残胃间置消化道重建术.术后行24h食管胃pH监测及压力测定,并与传统术式及术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常规行纤维内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1)残胃间置组术后酸反流6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24h食管pH<4的总百分时间、立位pH<4的百分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超过5min的次数与术前相似(P>0.05),但上述指标传统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2)两组术后食管残胃吻合口高压带长度及静息压力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静息压力明显下降(P<0.01),但残胃间置组食管残胃吻合口静息压力和残胃静息压力较传统组明显下降(P<0.05).(3)残胃间置组仅2例发生中度反流性食管炎,而传统组有12例发生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P<0.01).结论贲门癌切除后行残胃间置重建消化道,能进一步降低酸反流及残胃静息压力,促进残胃排空,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右半结肠梗阻38例,3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2例行回肠造口术;其余80例低位梗阻患者中5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10例行Mile’s术,8例行Hartmann术,9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低位梗阻一期切除吻合43例患者中4例出现吻合口瘘,10例Dixon+横结肠造口术者未出现吻合口瘘。死亡2例。结论一定条件下,一期切除吻合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可行、有效的方法。顺行结肠灌洗可提高一期根治切除率。直肠癌行Dixon+横结肠预防造口术是值得借鉴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