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国医名师黄克勤研究中医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新疗法"对晚期重症外伤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方法采用黄老研究的专利技术"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外用红包散、生骨散、珍芪散活血化瘀止痛,促进骨生长,口服承载丸益髓填精、化腐生新,生骨之作用。配合其他外治法达到结构修复、气血自通、骨壮筋柔、功能再现之目的。使晚期重症股骨头坏死重建修复。结果股骨头坏死已被世界骨伤界定为医学领域疑难病,中医保守治疗无损伤、无痛苦、清除死骨、长新骨。根据黄老研究的理论:"结构修复,气血自通",使股骨头坏死得到修复,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吸取骨关节超微结构损伤学和骨生物力学等多种新兴边缘学科研成果,并重新认识髋关节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学理论,突破传统医学定论,以修复股骨头结构,提高骨小梁力学性能,改善骨内循环和模造股骨头。结论对重症晚期外伤型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率98%,治愈率86%。是现代国内外医学保守治疗该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且难治病之一,在既往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肾活血法"往往效果欠佳。近来发现脾脏亏虚,脾失健运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脾出发治疗股骨头坏死,在活血补肾的基础上兼以健脾祛痰,缓解病情、延缓其发展,在早中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临床上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西医对于股骨头坏死还没有统一的病机认识和治疗方法,髋关节置换是其最终治疗。而中医对于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而且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针刀治疗等,均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对这些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造成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临床治疗与现代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备受学界关注。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发现成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的突破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脾虚生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的病机与该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文章基于从"瘀"论治思想中医渊源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脂质代谢、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及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阐述其相关性,探究从"瘀"论治思想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合理性,旨在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精准诊断和靶向、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会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64-1665
对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22例为双侧病变,23例为单侧病变,共6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坏死,坏死股骨头呈现不规则致密骨硬化影、骨小梁增粗变形,41个股骨头出现骨低密度囊性改变,31个股骨头碎裂变形,20个合并关节腔积液。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很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类似古代医学文献所称髋骨部位的"骨痹"、"骨蚀".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以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属于中医学"痹症"里"骨痹"范畴,临床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很多,黄氏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难治疾病,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炎,使患者髋关节功能障碍而致残[1~3].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目前仍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西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中医学对本病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因为根据其在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等方面与中医的"骨蚀"、"骨痿"、"骨痹"、"髋骨痹"等病症有相似之处,所以也可以将其归属于上述几个病症的范畴.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对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为特征的髋关节自限性疾病。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原则是包容治疗,即当生物可塑性依然存在时维持或恢复髋关节的一致性。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物理治疗及手术重建髋关节。所有治疗的目标是防止畸形及过早发生髋关节病。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初始发病年龄、X线分型及"股骨头危险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诊38例患者行X线及CT扫描。结果: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表现:Ⅰ期股骨头骨小梁放射状高密度"星芒征";Ⅱ期股骨头内出现局限性囊变及疏松区;Ⅲ期股骨头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呈"新月征"。结论: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在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骨头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包括手术前后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10个月,平均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疼痛明显改善,无1例感染,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X线及MRI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区域未进展,无股骨头塌陷病例出现。结论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解除了患者思想顾虑,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肉同治"理论对干预治疗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50例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观察组(B组),分别运用"骨肉同治"原则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及非甾体类药物干预治疗,观察干预治疗3年后的疗效.结果 A组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骨肉同治"理论对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能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预防股骨头真正坏死.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骼中骨细胞缺血、变性、坏死,继而修复,造成股骨头结构改变、骨骼塌陷,使髋关节功能障碍的骨关节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非创伤性原因主要为饮酒及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早期治疗主要以姑息为主,晚期则需行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总结股骨头坏死在MRI中的图像特点,比较CT、MRI扫描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CT、MRI扫描对不同时期股骨头坏死的准确诊断率。结果 MRI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6%、90.47%、84.12%,明显优于CT79.36%、73.01%、6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90.90%vs 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中,Ⅰ-Ⅱ期股骨头坏死者多呈现病变侧股骨头骨髓信号不均匀,横断面及冠状位T1WI提示病侧股骨头形态塌陷,并见不规则斑片状长T1信号,在冠状位T1WI上表现为明显"线样征"。结论 MRI扫描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高,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作者对以黄氏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为指导进行以关节模造为主,同时进行中药内服、导入、熏蒸,配合按摩、针灸等综合措施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52髋患者,经最少10个月随访观察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到股骨头外形在病变基础上修复良好,并且头、臼关系得以明显改善,体现了模造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筋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剖析髋周软组织属于"经筋"的范畴,髋周软组织病变则属于"经筋病"的范畴,髋周足六经筋的病变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痛密切相关。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筋理论,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操作原则是"以痛为腧、从筋论治";具体方法是对结筋病灶点进行解结以解除"横络"的卡压。以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对髋周软组织病变机制的重新认识,并为针刀疗法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我科2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前指导、术后康复训练、出院指导预防并发症。结果:20例痊愈出院、1例并发内科疾病好转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足够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股骨头内压增高,导致股骨头内血液供应受阻、微循环障碍、骨小梁坏死,主要临床表现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跛行等;其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骨坏死愈合丸是海城苏氏通过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而研制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制剂,本文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中成药健骨生丸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肖正权博士整体医学诊疗模式"三补一活"系列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将我院2000年至2017年运用肖正权整体医学模式"三补一活"系列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将资料完整、随访半年以上的病例总结如下,本组120例213只坏死股骨头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120例,213只股骨头,采用"三补一和"系列治疗方法,治愈61例,110只股骨头,治愈率为51.64%;显效33例,63只股骨头,显效率为29.58%;好转20例,30只股骨头,好转率为14.08%;无效6例,10只股骨头,无效率为4.70%,前三项相加总有效率为95.30%。结论笔者认为"三补一活"系列疗法是肖正权博士依据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的。其原则是"三补一活,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在诊断与疗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是目前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方案,治愈率最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宏  杨桐  明正军 《黑龙江医学》2009,33(5):357-358
目的利用CT对股骨头进行分区,探索不同囊性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预测股骨头的塌陷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方法收集60例早期INFH的患者进行CT检查,并将股骨头分为9个区,确定股骨头缺血坏死时囊性变在股骨头内的位置,评估其股骨头塌陷的风险性,并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INFH时囊性变位于1区15例;2区3例;3区3例;6区6例;7区3例;2及5区20例;5及6区15例;6及9区9例;1、2、3区3例;2、3、5区10例。结论根据股骨头生物力学分析的结果,股骨头内不同位置的囊性变可以预测坏死股骨头的塌陷风险,并辅助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