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岷当归3种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通过各样品中阿魏酸及重金属含量的比较,对岷当归3种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熏炕法所得岷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硫黄熏干法和晒干法的样品,熏炕法和晒干法所得样品中5种重金属的总量均低于硫黄熏干法的样品。结论岷当归的产地初加工方法应选用熏炕法。  相似文献   

2.
当归不同产地加工品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当归不同产地加工品全当归和当归头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药典法、苯酚-浓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多糖、阿魏酸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品全当归和当归头的各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应该分别制定当归头和全当归药材的质量标准以控制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鲜当归分别采用热风和传统熏干2种方法进行干燥,采用性状、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以挥发油、阿魏酸、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阿魏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醇溶性浸出物的差异不明显。综合评价热风干燥优于传统熏干法。结论 当归的产地加工干燥以热风干燥为佳,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可减少有效成分含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不同产地茯苓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多糖含量的比较,建立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为茯苓加工商品规格提供含量依据。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结果:安徽省茯苓多糖含量比其他省茯苓多糖含量高,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高低依次为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结论:不同产地茯苓药材多糖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颜色越深,质地越松泡,腐烂、浸染,茯苓药材中碱溶性多糖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烟熏加工当归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探讨烟熏温度及烟熏时间对当归薄层色谱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甲苯-乙酸乙酯-冰乙酸(90∶10∶2)为展开剂,阿魏酸、Z-藁本内酯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8批不同烟熏条件加工的当归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方法药材用量少,薄层色谱信息丰富,操作简便、快速。结论不同烟熏条件加工的当归药材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该法为烟熏加工当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熏硫加工对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在熏硫前后所含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用硫酸苯酚法显色,在波长487nm处测定当归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2.5-15.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79),C=1.1017+11.327A。从而测得未熏硫当归多糖含量为2.348%,熏硫当归多糖含量为2.660%。结论熏硫后当归多糖含量检测值增加13.3%,应当结合熏硫对当归其他有效成分的影响及药效学实验,综合评定硫黄熏蒸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以乙腈-(体积分数)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35℃,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006 08~0.304 00 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2.3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且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不同产地当归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外观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山银花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药材中外观及其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绿原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烘烤法>蒸制干燥法>熏硫干燥法>炒制干燥法>生晒法>晾干法。结论烘烤法加工的药材外观质量最优,绿原酸含量最高,应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统一的提取物分离法对伞形科和姜科12种药材对照品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除同种不同药用部位的当归与当归尾的光谱较相似外,11种药材均分别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光谱特征可准确地鉴别。根据当归与当归尾的光谱差异也可作出准确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