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的结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以期对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临床应用以及研制和设计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采用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患共9例患者,其中颈椎骨折脱位5例,颈椎退变失稳1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1例,椎管内占位1例,颈椎畸形1例.术中在直视下行置钉,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结果 9例患者共置入48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9例患者植骨均骨性愈合,X线正侧位片显示椎弓根螺钉固定牢靠,未见断钉、松动、退钉以及再移位等情况,除1例Frankel A级脊髓功能未恢复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颈椎具有利于植骨融合、固定牢靠、创伤小、术后生理曲度维持稳定、功能恢复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伤痛治疗中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对169例2000~2007年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椎体结核等伤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l),无术中并发症,9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除42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54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6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伤病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颈椎由寰枢椎构成,解剖结构特殊,之间无椎间盘组织,在运动学方面相互关联,不同于其他椎体有各自独立的运动单位。所以称为寰枢复合体。上颈椎不稳是指寰枢复合体结构破坏,在C1-2间产生病理性异常活动,出现上颈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等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关节脱位及先天畸形。因寰枢复合体的复杂性、特殊性及椎动脉迂回绕行,从而影响了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普及。近年来随着颈椎内固定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对颈椎解剖和手术潜在并发症的深入研究,为内固定技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重点介绍寰枢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观察组行后路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行前路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随访1年,统计两组JOA评分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少于对照组(P0. 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 0%(P0. 05)。结论针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在满足手术适应症前提下,首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其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孙爱琴 《药物与人》2014,(7):212-213
目的:通过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脊椎内固定术成功病例的护理体会,说明器官移植后使用慢性抑制剂已不再是颈椎手术的禁忌。方法:回顾2011年至2013年肾移植术后患者行脊椎内固定术2例,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并对相关数据、方法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给予处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功能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脊椎手术时,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术前及术后都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在保证移植器官充分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及尿路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做好尿路感染护理。结果该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9个月;该组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无感染病例发生;Matta评分:优18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尿路感染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2例,术中使用Roy-Camille技术置入螺钉。结果:12例病人经5~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8例病人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3例术前为A级,患者均无明显恢复;其余9例术前为B、C级,病人的脊髓功能障碍均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对颈椎的骨折脱位关节实绞锁具有确实复位作用,并且在进行后路减压的同时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正确的选择进钉点和入钉方向可降低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侧块钛板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下颈椎骨折的患者采用侧块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舌患者的frankel评分有所提高,统计分析提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固定牢固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颈椎后路固定方法,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对60例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结果]经3~12个月的随访,60例患者均获得稳定骨性融合,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手术复杂,风险大,所以术前术后进行正确严密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
顾璠 《药物与人》2014,(9):253-254
目的:分析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状况,提出对目前的护理手段的改进方法,方法:通过医学专著、论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收集有关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信息,结合当前护理手段进行改进。结果:经研究整理发现,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已成为当下临床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的最终实现。结论: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快速发展对骨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推进了骨科疾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廖瑛扬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20-1621
目的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椎前路和后路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Franke1分级平均提高1~2级,D~E级所占比例为62.5%,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3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IA评分为(79.48±17.6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椎体复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高度恢复均效果理想,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番  郑淑媛 《现代保健》2014,(11):49-51
目的:评价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切开内固定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利用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9%明显低于切口内固定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跟骨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使得颈椎损伤多样化,颈椎不稳常伴有颈髓或颈神经根损伤。我院近年来共收治了1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钛钢板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收集患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20~5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汽车致伤2例,摩托车致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部位和类型:单节段颈椎(C)爆裂性骨折:C4节段1例,C5节段3例。单节段颈椎压缩性骨折:C4节段2例,C5节段1例。多节段颈椎骨折:C4,C5节段1例,C5、C6节…  相似文献   

15.
手部掌指骨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不仅仅是解剖复位,而且相对于其他部位的骨折而言,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以及临近关节的功能锻炼更为重要。我们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23例手部掌骨及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部掌指骨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5.5岁。23例患者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掌骨骨折16例,近节指骨骨折7例,均为螺旋形或斜形、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9例,刀砍伤3例,扭伤1例。其中6例开放性骨折均合并同指伸肌腱损伤。10例患者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141例,共计187处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创口愈合情况、术后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接骨板保留情况。结果术后有6例出现创口感染,余伤口愈合良好;4周后检查有8例伴有颌干扰;57例开口度>3 cm,69例开口度2~3 cm、7例开口度<2 cm;141例患者的187处骨折术后X线检查,176处骨折对位良好,占94.1%;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固位钉松脱、钛板折断等情况,均未取出夹板。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创口愈合好,对颞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固定稳固等特点,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及疗效。方法对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行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5)年,观察疗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和植骨融合)。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有瘫痪症状,术后按照JOA评分标准,瘫痪症状完全改善的有10例,部分改善的有3例,治愈率66.67%,好转率20%,合计恢复率86.67%。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47.1±5.80)°。发现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7±1.40)°。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2例,余均融合。结论钉棒系统后路手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可以恢复颈椎的即刻稳定性,促进瘫痪恢复和防止瘫痪复发加重,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哈罗氏架外固定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罗氏架(Halo-vest)是一种用于颈椎损伤、畸形、肿瘤、炎症等所致的颈椎不稳定的固定支架。哈罗氏架外固定术是一种先进的固定方法,病人可以自由活动,解决了以前病人只能平卧于床上牵引引起诸多不便。我院自2001年以来施治了22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颈椎爆裂骨折8例,压缩骨折14例,效果显著。但应用哈罗氏架需加强护理,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许多并发症,具体方法如下。 1 术前剔净头部毛发,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以坚固内固定治疗的3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选同期行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术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颌面部功能损伤度、开口功能损伤度及咀嚼功能损伤度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前,两组颌面部功能损伤度、开口功能损伤度及咀嚼功能损伤度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颌面部功能损伤度、开口功能损伤度及咀嚼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实现良好复位固定,优良率高,术后患者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瘢痕不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