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颅脑外伤中 ,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一般较差[1],及时发现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本文回顾分析了该类血肿67例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颅脑外伤者 1 0 83例 ,CT复查 2 1 7例 ,其中 67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男 49例 ,女 1 8例 ,年龄 1 3~ 78岁 ,平均 41 .2岁。检查时间 :首次检查在伤后 2 0min~ 1 5h ,复查在伤后 2 4~ 72h ,其中伤后 2 4h 4例 ,48h 58例 ,72h 5例。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AR型全身CT机 ,常规轴位平扫 ,1例加作冠状位平扫 ,矩阵 2 56× 2 56,层厚、层距 5~ 1 0mm ,扫描时间 …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是French〔1〕等 1977年根据 CT扫描结果首次提出的 ,指头部外伤行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检查或血肿清除后在脑的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临床常见但易轻视。报告我科收治的 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迟发性颅内血肿48例,占同期收治头部外伤的3.7%,颅内血肿的6.8%,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6例,女12例,年龄7~75岁,平均32岁。受伤方式:减速伤43例,复合伤3例,加速伤2例。伤后原...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由French提出,现在学者们将颅脑外伤后首次CT扫描无颅内血肿,在以后的重复CT检查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颅内血肿统称为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分为两种情况:(1)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2)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者。作者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共收治4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OTI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7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DTICH)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颅内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的颅内血肿 ,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的血肿 ,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脑室内或多发性血肿[1~ 5] 。我们近 1 0年来收治了 78例DTICH患者 ,现总结其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 2例 ,女 2 6例。年龄 1 2~ 78岁 ,平均 5 0岁。减速性损伤 65例 ,加速性损伤 5例 ,其他 8例。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 1 3~ 1 5分 40例 ,9~ 1 2分 2 5例 ,3~ 8分 1 3例。伴有恶心呕吐41例 ,躁动…  相似文献   

6.
颅脑急性损伤十分常见,常规颅脑CT扫描非常重要。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内各种类型的出血,挫伤、骨折、水肿、脑积水等。但是在少数病例中,外伤当时或首次CT检查其CT表现可能为阴性,对这些病人的CT随访应引起重视,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文献报导9%的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血肿。外伤性迟发性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检查没有血肿的,经复查时发现有血肿出现。本文收集了本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的43例资料齐全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应用C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通过CT检查共发现迟发性血肿29个,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愈14例,重残2例,轻残4例,死亡8例。结论:颅脑外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CT动态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413例,其中35例发生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H)。本文就其头颅CT征象、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0例,女15例。年龄:10~18岁2例,19~35岁3例,36~60岁20例,大于60岁10例。交通事故28例,打击致伤2例,高处跌伤5例。减速伤20例,加速伤10例,复合性损伤5例。着力部位:顶枕部15例,颞部7例,额颞部8例,额部5例。二、临床表现入院…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颅脑损伤后再次影像学检查(CT扫描,MRI或脑血管造影等)或和手术证实,于首次CT扫描无血肿的部位出现的颅内血肿,或为原少量出血处扩大形成血肿。可为硬膜下、硬膜外、脑室内或多发性血肿。我院自1990年—2002年12年间共治疗86例,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CT机的普及使颅脑外伤病人得到及时正确诊断。我院在治疗过程中 ,对大部分颅脑外伤病人进行2次或多次 (2次以上 )CT检查 ,发现56例 (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933例的6 % )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 (或血肿增大或另外出血 ) ,经及时治疗多数治愈 ;但8例因多处脑内出血 ,继发脑疝伴全身衰竭而死亡。现对此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 ,男48例 ,女8例 ,年龄18~72岁 ,平均42.3岁。受伤原因为车祸、坠落、击伤及跌伤。入院时意识按GCS计分 ,其中32例大于13分 ,13例为9~12分 ,6例为5~8分 ,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来我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分为迟发血肿组(研究组)和非迟发血肿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差异及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舒张压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GCS评分、颅骨骨折、昏迷状态、APTT和舒张压。手术时间是迟发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APTT和GCS评分是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对入院时手术时间短,合并有颅骨骨折,PT显著延长及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术后预防迟发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颅内损伤的CT表现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变化。方法分析 15 2例急性颅内损伤的CT影像。结果本组颅内血肿 10 0例 ,外伤后 5 -72h内复查CT发现血肿明显增大者 2 5例 ,外伤 72h— 7dCT示血肿明显增大者 3例。脑挫裂伤 76例 (包括脑内血肿 30例 ) ,其中对冲伤 17例。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6 1例 ,其中脑沟内高密度影 49例。本组合并颅骨骨折75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于外伤后 7d内有逐渐增大可能 ,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部分为对冲伤所致。脑沟内高密度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CT征象。大脑中线旁脑沟内高密度 ,是鉴别该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硬膜外血肿常合并相邻部位的颅骨骨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26例颅脑损伤中105例脑肿胀的CT表现。有脑沟变浅、不清,脑回变粗、模糊,外侧裂池变窄不滑、以至闭塞,脑室细小,脑池变窄、不清以至闭塞五个方面。在复查中当出现脑水肿最明显或脑水肿区与脑室之间有引流带或出现蛛网膜下腔增宽时,脑肿胀均有所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Emergency departments (EDs) are faced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using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 However, there remains uncertainty about the bleeding risk, rate of hematoma expansion, and the efficacy of reversal strategies in these patients.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risk of traumatic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BI using DOACs.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 included patients with TBI. All TBI patients were using DOACs, attended one of the three EDs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October 2019, and received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of the brain.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any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n CT.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use of reversal agents, secondar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injury, length of stay (LOS),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at discharge, and mortality.ResultsOf the included patients (N = 316), 24 patients (7.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2–9.8) presented with a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ICH). Seven patients (2.2%, 95% CI 0.6–3.8) received a reversal agent and 1 patient (0.3%, 95% CI ?0.3–0.9) underwent a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24 patients with a traumatic ICH, progression of the lesion was seen in 6 patients (1.9%, 95% CI 0.4–3.4). The mean LOS was 6.5 days (95% CI 3.0–10.1) and the mean GOS at discharge was 4 (95% CI 3.6–4.6). Death occurred in 1 patient (0.3%, 95% CI ?0.3–0.9) suffering from an ICH.ConclusionBased on the present findings it can be postulated that TBI patients using DOACs have a low risk for ICH. Hematoma progression occurred, however, in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patients. Considering the retrospective nature of the present study, future prospective trial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is finding.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收集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分析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方法 收集41例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其CT检查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分布及密度,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 41例病人中发现4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29例,左侧8例,两侧4例,分别合并肝脾肾肺及椎体附件骨折.结论 肾上腺血肿通常单侧发生,右侧居多,常常合并其他脏器及椎体附件损伤.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64排CT在肾上腺血肿诊断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经复查CT或手术探查证实的35例DTIC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例,总良好率71.4%,总死亡率11.4%。DTICH多发生于伤后24h内(77.1%),多见于额颞部和颞顶部(82.9%),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发生的基础。结论 正确认识DTICH早期临床特征及动态CT扫描有助于及时发现DTICH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是提高DTICH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特点,对本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显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平扫及增强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半月形的高、低、等密度影。结论:CT检查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脾外伤破裂的CT分析(附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及脾脏外伤性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39例经CT扫描诊断的肝脾外伤破裂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脾外伤的CT改变主要分两种,肝脾撕裂伤表现为肝脾实质片状高密度灶7例,带状低密度影4例,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18例,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11例;肝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肝脾缘等或低密度新月形灶15例,部分新鲜血肿可为高密度灶。结论:肝脾外伤性破裂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主要有:①肝脾脏内不规则形高、低密度出血灶;②肝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血肿;③腹农会内积血征。  相似文献   

20.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肿呈粗线条形,左右发生机会相等,双侧少见。(2)血肿多数呈高密度,活动性出血时,血肿呈多种密度隔室,伴假膜出现,血肿吸收液化和/或脑脊液渗入,可表现低、等混杂密度。(3)占位征象,同侧中间脑沟回结构消失,蛛网膜下腔闭塞,灰白质界面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并发同侧幕上及大脑凸面硬膜下降血肿。结论:CT是诊断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殊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表现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