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包蕾 《浙江临床医学》2006,8(9):998-99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时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其他部位发现血肿。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好发于伤后或术后24h至72h,不易早期发现,如未能及时诊治常危及患生命。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其他部位发生血肿者。随着CT普及和急诊医学的发展,伤后就诊时间的缩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们自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3例,就其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迟发性血肿的CT表现特点,包括血肿的发生时间、类型、部位等。结果伤后2~3 d或术后72 h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肿类型主要是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发生部位主要为颅骨骨折线区下方,颅骨受力处及其对冲部位等。结论 CT能够及时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的4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就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性损伤的关系、致伤原因、迟发血肿部位、血肿形成时间及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关系与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2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38例,经3次CT检查确诊10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72h内(83.3%),往往出现首次CT证实有脑挫裂伤的部位,且多为额颞部(64.6%),手术治疗43例次,保守治疗7例,死亡11例。结论:中老年人,减速伤及造成的对冲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低血压,强力脱水等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 ,之后重复CT扫描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检查未见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其发生率为颅内血肿的8%~10%,其中多数为迟发性脑内血肿[1].作者2007年1月~200 9年12月诊治45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夏君 《临床医学》2009,29(4):108-108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患者伤后首次颅脑CT检查未发现血肿,但随着病情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复查CT时发现颅内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出现新的血肿。在临床易被忽视、误治的疾病,占颅内血肿的2%。及时行动态CT复查,发现血肿,可明显提高此病的诊治水平。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脑外伤患者1388例,其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出血75例,占脑外伤的5.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9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川  王军 《华西医学》2007,22(3):587-588
目的:探讨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2年~2002年收治9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用Chi-Square统计方法分析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相关因素.结果: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与凝血异常、存在脑挫伤或SAH、颅内压变化及首次CT检查有关.结论:了解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为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其他部位发现血肿者,DTICH发病率为1.37%~7.4%,病死率为25%~55%^[1]。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一般较差,及时发现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本文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312例,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37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由French提出,现在学者们将颅脑外伤后首次CT扫描无颅内血肿,在以后的重复CT检查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颅内血肿统称为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分为两种情况:(1)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2)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者。作者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共收治4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OTI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首诊CT回顾分析(附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TDIH)与伤后首诊颅脑 CT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发生 TDIH的高危阶段.方法回顾分析 42例 TDIH患者的伤后首诊 CT检查表现,同时对 TDIH发生的时间亦作出分析.结果 42例 TDIH中伤后首诊颅脑 CT表现为复合伤 35例,单一类型损伤表现 6例,表现正常 1例,发生在伤后 72h内 39例.结论 TDIH的发生率与伤后首诊颅脑 CT表现密切相关,伤后 72h内为 TDIH的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颅内出血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4h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浓度(D-D),作2次或多次CT扫描,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颅内出血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D-二聚体浓度变化以颅内血肿患者最为明显,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变化,颅脑损伤者早期应密切检查凝血-纤溶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行动态头颅CT检查以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外伤性延迟颅内血肿的CT表现。方法: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影像,结果: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特征是:血肿多位于颅腔直接外伤的临近部位及脑实质的表浅部分,可单发多发。血肿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同时可见血肿周围明显的水肿征。结论: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复查可清楚显示血肿量及大小,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薄层扫描有助于显示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增强扫描对慢性血肿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经复查CT或手术探查证实的35例DTIC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例,总良好率71.4%,总死亡率11.4%。DTICH多发生于伤后24h内(77.1%),多见于额颞部和颞顶部(82.9%),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发生的基础。结论 正确认识DTICH早期临床特征及动态CT扫描有助于及时发现DTICH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是提高DTICH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我院8年间收治的3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8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良好、正常生活2例;轻中度伤残、生活能自理18例;生活不能自理、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3例;有2例自动出院。结论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可能,术前应作好对侧开颅的准备,术后宜动态复查CT,加强观察和监护,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01~2003-03期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中,有113例(7.2%)患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即迟发血肿)的临床CT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以43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无再发血肿的病例50例为对照组。分析迟发血肿的CT表现,并将两组病例术前CT片中除颅内血肿外的其它外伤性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再发血肿有:硬膜外血肿17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13例、混合性血肿7例;观察组术前其它外伤性CT表现有:多发性脑挫伤33例、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基底池受压或闭塞32例、多发颅骨折21例、中线结构移位〉1cm19例;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前3种CT表现病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术前5种其它外伤性CT征象在观察组每一病例中至少有两种以上征象合并存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是发现和评价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重要方法,对术后可能发生再发血肿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来我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分为迟发血肿组(研究组)和非迟发血肿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差异及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舒张压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GCS评分、颅骨骨折、昏迷状态、APTT和舒张压。手术时间是迟发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APTT和GCS评分是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对入院时手术时间短,合并有颅骨骨折,PT显著延长及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术后预防迟发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导向下穿刺治疗颅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斌  青科  赵振国 《中国康复》2004,19(4):220-221
目的:探讨螺旋CT导向下穿刺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CT证实并适合穿刺治疗的72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下直接准确定位,后经颅骨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并进行定期CT随访观察。结果.72例患者均穿刺引流1次成功,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性高,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结论:螺旋CT导向下穿刺治疗颅内血肿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The formation of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atoma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 head-injured patient who experiences clinical deterioration, especially after surgical evacuation of an initial hematoma or placement of an ICP monitor. Development of increased ICP or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nnitol should also raise suspicion of new lesions. Immediate follow-up CT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declining neurological status. Repeat CT is recommended within 24 hours of admission or within 24 hours after craniotomy, even if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status has not deteriorated. New mass effects are often seen in patients who deteriorate neurologically after head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