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治疗。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咽部肌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冷刺激联合干扰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冷刺激治疗,观察组再加干扰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的恢复状况。结果吞咽困难治愈率观察组68.8%、对照组26.7%,X^2=10.98,P〈O.01。结论冷刺激联合干扰电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咽部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吞咽相关口腔肌肉自主锻炼及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咽部冰刺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 (P<0.05).并发吸入性肺炎:观察组2例(6.7%),对照组9例(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部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刺激组的吞咽能力显著改善.电刺激组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电刺激,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面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8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表面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价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88.64%,对照组有效率64.29%,x2=7.14,P<0.05。结论早期采用表面电刺激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可以加快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联合高压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联合高压氧组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和电刺激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卒中后伴吞咽困难障碍的110例患者随机分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接受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藤岛一郎评价标准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尹虹  田玉波 《中国康复》2003,18(2):105-10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加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早期患者60例,分为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obath康复训练技术,观察组同时配合中频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1—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观察组ADL 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加中频电刺激有助于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困难分级。结果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5.23±1.65)分,(4.78±1.7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60)分,(3.78±1.70)分〕,而且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在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7.50%高(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50%较对照组20.0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还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冰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咽部冰刺激及低频电疗。评定临床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及咽部冰刺激联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田野  熊高华  张逸  阳绪银  秦龙  王维 《中国康复》2014,29(6):412-414
目的:观察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及C组34例,A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冰刺激疗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3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比较总疗效和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B组高于A组(94.12%、72.73%、36.36%,P〈0.05)。A、B、C组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0.30%、27.27%、41.18%和6.06%、3.03%、0,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在冰刺激及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效果明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降低胃管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电刺激组及综合组各40例。3组均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电刺激组加用电刺激治疗,综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治疗。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周后,3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低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周后,3组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法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4例采用咽部冰刺激、咽部电刺激、口腔及咽部皮肤的冰刺激、唇操、舌操和强化声门闭合训练等6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咽部冰刺激,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史琴芬 《全科护理》2014,(32):2977-2978
[目的]观察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89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吞咽训练、进食训练。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经比较,x2=4.48,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包括被动活动关节、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包括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行为中。两组每天训练1 h,每周5 d,4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疗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的康复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62例,分为综合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综合组配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低频电刺激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