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移植供体肝体积术前的测量,探讨供体真实肝移植体积值与MSCT测量值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列活体肝移植供体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进行肝脏四期增强扫描,在ADW4.2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采用三维重建发法测量肝静脉期图像的供体待移植肝体积.手术中对切下供体移植肝脏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CT测量的供体待移植肝体积和排水法测量的肝体积数据,计算回归方程,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公式.结果 术前CT测量的供体待移植肝脏体积为863.86±180.989 ml,排水法测量的移植肝体积为651.67±141.222 ml,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为0.776,P值小于0.001),可用公式ARLV=215.574+0.995×3 DCT-RLV,经t检验回归系数a、b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a=3.942 P<0.05,tb=12.126,P<0.001.结论 肝移植术前MSCT对供体待移植肝脏的测量与排水法测得的真实体积呈正相关性,术前通过MSCT三维重建法测得的供体待移植肝体积,经过公式计算能够较准确提供供体真实肝移植体积值,为肝移植术前的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较准确的前瞻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肝脏体积及对活体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扫描26例供体和受体亲体肝移植患者,并对所有病例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标准化体积进行对比。结果:MSCT肝脏体积测量的供体和受体平均体积分别为1204.23cm3、1232.4cm3,供体和受体标准化平均体积分别为1207.02cm3、1220.1cm3,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以准确评价肝脏体积,为活体肝移植术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在活体供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52 例活体亲属供肝者术前均行MSCT 扫描,前22 例(1组)平扫并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3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速率4ml/s 管电压140kV ),后30 例(2组)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方式和管电压改变(先以速率4ml/s 注释对比剂70ml,再以速率2ml/s 注释对比剂30ml,管电压120kV ).所有图像最终均与手术所见对照,评价MSCT 在评估供肝血管及肝实质情况的价值.结果 CT 血管成像对供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肝脏容积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两组3D 血管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2,P=0.951 ),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总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P=0.000 ).结论 MSCT 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价活体供肝血管、体积及肝实质状况,在活体供肝术前综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管电压120KV 不影响图像质量基础上方能减少射线对人的辐射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测量家兔肝脏体积,并模拟供肝切取及灌注的过程探讨CT肝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分析CT测量值与实际肝体积数值差异的原因和体积与重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64层螺旋CT行兔肝三期增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测量门静脉期、肝静脉期1mm、3mm兔肝全肝体积;实验组模拟供肝切除及灌注过程后取出肝脏,对照组结扎血管后取出肝脏,利用排水法、称重法测量两组实际肝体积及重量,用统计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不同层厚、时相CT测量体积与实际肝体积之间差异分别为20.2%±0.5%、6.29%±0.43%,实验组、对照组肝脏密度分别为(1.000±0.011)g/ml、(1.003±0.007)g/ml。供肝切取和灌注是造成肝脏实际体积与CT测量体积差异的主要原因(F=420.380,P<0.05)。两组不同层厚不同时相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呈正相关(r值均>0.975,P<0.001),不同层厚、不同时相CT测量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肝脏密度无明显差异(t=-1.076,P=0.294>0.05)。结论:CT测量肝体积与实际肝体积呈正相关,供肝切取和灌注是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64层螺旋CT评估肝脏体积有较好的准确度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MSCT半自动法肝体积测量在活体肝移植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半自动法测量右半肝体积准确性及在活体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供体术前行MSCT四期增强扫描,用半自动法(IQQA-liver肝脏诊断辅助分析系统)于门静脉期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及student's t检验。结果 半自动法和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分别为(770.36±151.19)cm3和(669.84±144.77)cm3;半自动法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呈正相关(r=0.86,P<0.05);半自动法所测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差值为101.36 cm3(95%可信区间为79.06~123.66 cm3)。结论 半自动法测量LDLT右半肝体积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影像学已不局限于图像形态显示,还可以运用其原始数据来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评价数字医学在活体肝移植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个体化样本实验,于2007-11/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和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完成。 材料:收集1例临床未发现肝胆系统疾病的供体和l例小肝癌患者(受体)64排螺旋CT扫描的数据。 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软件,虚拟出活体肝移植环境,应用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活体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 主要观察指标:供体和受体腹部脏器三维模型的构建。 结果:腹部脏器三维模型重建后,能准确反映肝脏体积和解剖标志,通过设定肝脏透明度,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在肝内的走行:能模拟活体肝移植的手术环境,完成手术切割、缝合、血管吻合等过程,并且都具有力的反馈感觉。 结论: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有助于手术医师感受个体化活体肝移植手术环境,了解肝脏及其管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相互的空间结构,并演练手术步骤,比较不同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世界性的供肝短缺问题导致每年全球约有10%的患者在等待移植过程中死亡。活体肝移植(1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背景下产生的,成人间的LDLT多需切取供体的右半肝作为移植物。尽管活体右半肝移植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但是关于活体右半肝移植时是否保留供体的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不包含MHV的活体右半肝移植在MHV引流的V、VIII段属支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MHV的局部应用解剖、LDLT手术时MHV的供体或受体归属、不带MHV的半肝移植时MHV属支重建与否等问题结合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的经验及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和压力注射器在全肝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由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行增强扫描时,肝脏的强化经历几个时相的变化,一般分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以往非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大多落在平衡期,而螺旋CT结合压力注射器可获得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图像。文献认为平衡期病灶多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不利于病灶的鉴别和检出。因此我们设计出可获得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常规肝脏扫描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术中超声检查在活体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活体肝移植供体、受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活体肝移植供体、受体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应用术中超声标记肝中静脉及其粗大属支走行;在切除供肝后检查残肝血流情况;肝脏植入后,检查植入肝脏血流情况。结果45例供体中,44例右半肝移植沿术中超声确定的肝中静脉入口成功切取移植物;1例左半肝移植沿肝左静脉入口成功切取移植物。术中超声诊断残肝门静脉血流不畅1例。45例受体中,术中超声诊断受体肝动脉栓塞3例,流出道梗阻2例,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异常增高4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术中超声在引导切除供体肝脏、检测残肝血流及受体肝血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站式”MRI在活体肝移植供肝术前影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1例行活体半肝移植的供体术前行“一站式”MRI检查,后处理重建肝血管及胆道系统,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61例活体供肝中,MichelⅠ型肝动脉48例,Ⅲ型7例,Ⅷ型2例,Ⅸ型1例,2例Ⅳ段肝动脉起自肝右动脉(RHA),1例RHA起自腹腔干(CT)。58例正常门静脉解剖,3例“三分叉”型门静脉。41例正常肝静脉解剖,18例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形成共干后汇入IVC;2例肝右下静脉(IRHV)汇入下腔静脉(IVC)。58例正常肝管解剖,2例“三分叉'型胆管,1例肝右后叶胆管(RPHD)起自左肝管(LHD)。术前MR对供体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7%,100%,95.1%。MRCP结合增强MR胆管造影联合显示胆道系统解剖的准确率为93.4%。结论:“一站式”MRI检查方案能够显示活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异,可以作为活体肝移植的术前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F)的多排cT和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加深其对CT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癌病例的CT及肝动脉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合并有AVF,CT扫描为16排螺旋CT增强三期动态扫描。结果42例肝癌患者的CT表现:17例有肝动脉-门脉瘘(HAPVF)(40.5%)(其中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0例(23.8%),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早期显影,肝实质强化;周围型动-门静脉瘘7例(16.7%),动脉期出现门静脉二级以上分支显影,有时可与动脉伴行呈“双轨征”,肝实质楔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强化);肝动-肝静脉瘘(HAHVF)5例(11.6%)(动脉期肝静脉主支显影);混合型肝动脉-门脉瘘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7.1%)(上述征象同时出现);17例CT未见AVF(40.5%)(在肝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动静脉瘘,CT检查中未见上述特征出现)。结论动脉期门静脉及肝静脉提前显示及相应肝实质异常强化是肝癌合并AVF的特征表现,也是诊断肝癌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提高多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动脉期扫描时间分辨率,可降低其合并AVF显示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原位肝移植中诸多因素可导致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但不同移植方式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不清楚。目的:比较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15例设为活体组,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另与同期进行的尸体全肝移植20例患者设为尸体组,采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h、无肝期30min、新肝期1h及新肝期4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体组无肝期30min时心输出量、心指数高于尸体组,而体循环血管阻力、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尸体组(P〈0.05)。两组移植过程中各时点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总尿量及呋噻米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活体组无肝期分钟尿量明显多于尸体组(P〈0.05)。提示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均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成像基础,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 1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进行三期增强检查,并对相关血管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的规律,并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肝内外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1例螺旋CT动态增强的BCS患者3例为急性期,8例为慢性期.7例为肝静脉梗阻,4例为下腔静脉梗阻.门脉期肝脏周边强化型4例,中心强化型2例,斑片强化型1例,均匀强化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6例,其它征象如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脾大、腹水、肝内外侧枝血管形成等表现也可见到.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无创性显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肝脏灌注异常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以期减少误诊可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癌合并肝脏灌注异常的CT检查资料,根据CT表现对其病因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肝癌合并肝脏灌注异常56例患者共62处,形成原因分为:①肝癌的"盗血"和"虹吸"作用发生肝灌注异常现象26处;②肝动脉-门静脉瘘产生灌注异常30处;③门静脉癌栓形成灌注异常6处.表现为动脉期和/或门静脉期一过性高密度异常强化,平衡期恢复正常.结论 肝癌患者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多样,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所以在诊断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在肝移植术后4~102天接受肝脏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为HVO患者的MSCT增强特征. 结果 5例患者中,肝左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中静脉吻合口狭窄(闭塞)2例,肝右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5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为典型的肝脏淤血征象.CT平扫见梗阻的肝静脉引流区肝实质密度降低(1例因有出血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区可见轻中度强化,并可见病变区内门静脉分支显影,延迟期病变区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强.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梗阻的肝静脉显影,显示肝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2例CT复查显示肝淤血缓解、肝静脉血流通畅. 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肝移植术后HVO的部位及肝脏淤血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常规扫描读片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的读片结果与常规横断位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联合应用阑尾显示率达到100%(60/60),阑尾外径增大、阑尾壁增厚的显示率也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提高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