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13例,分别检测血清中NAG活性。结果:(1)肝癌患者血NAG为(12.26±0.81)U/L,比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高。(2)NAG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有相关性。结论:血清NAG活性的检测,有助于肝癌、肝硬化及肝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3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59例、肝硬化50例、重型肝炎71例)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并与75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其TBil、Alb、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1),与PT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们近年来对4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通过对血清胆固醇(ch)和胆碱脂酶(che)在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中的价值评估,进一步明确了ch、che的定量水平比总胆红素(T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更有价值,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较好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重型肝炎患者84例,分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年龄、性别、并发症、肝脏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消化道、并发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总胆固醇(TC)、血清钠(Na)、PTA、TB、TC、Na、BS、AFP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结论明确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诊断,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77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而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各期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PT、PTA等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中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HGF)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结果:HGF与丹参合用,能降低血清胆红素(SB),缩短凝血酶原时间(PT)复常时间,降低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治疗的疗程较长,二者联合使用能有效缩短疗程,且二者的使用环节不同,可能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7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观察组)与34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更低、WBC计数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超过3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与肝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侵袭性操作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4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测定的结果及重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在AFP〈20 ng/mL病人中,死亡89.3%,AFP 20-400 ng/mL的死亡69.2%,AFP〉400 ng/mL的死亡20.0%。AFP的高低与PTA升降呈平行关系;AFP越高,TBIL下降越快;而ALT下降速度不一。结论:AFP〉400 ng/mL的重型肝炎病人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夏刚  李显勇 《华西医学》2009,(4):916-91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含量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肝衰竭患者AF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回顾分析的6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最后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AFP含量的差异,同时观察AFP含量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AFP含量高于正常者53例(81.54%),存活组不同时期的AFP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差别(P〈0.01)。AFP含量升高(≥300 IU/mL)主要分布在血清总胆红素〈510μmoL/mL,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中,随AFP含量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反应了肝细胞再生活跃,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媛  侯红瑛  范建辉  吴玲玲  周水生 《新医学》2010,41(12):778-78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妇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方法:选择62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或〉30%、总胆红素〈342μmol/L或≥342μmol/L、是否酶-胆分离、白细胞计数分组,分别对各组中行子宫切除术及未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结果:当PTA≤30%或白细胞计数≥20×109/L时行子宫切除术者与未行子宫切除术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分组间是否行子宫切除术其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当PTA≤30%和(或)白细胞计数≥20×109/L时,应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VD)联合血浆置换(PE)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促肝细胞再生、护肝、免疫调控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LVD+PE治疗。结果治疗组TBiL、ALT、ALB及PTA等生化指标于治疗后4周、12周恢复好转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BV-DNA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趋势,12周HBV-DNA转阴率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P〈0.01);治疗组12周治愈好转率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P〈0.01)。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LVD+PE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四君子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每天1次,每次100mg;加味四君子汤每天2次,每次150mL,每周连续服用6d,暂停1d,疗程1年。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HBeAg转阴、HBV-DNA转阴及ALT、AST、TBil复常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科学、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4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重型肝炎住院患者37例,人院起观察3个月,分存活组和恶化死亡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间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具有相关性,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评分和PTA均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己酮可可碱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效果。方法64例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己酮可可碱)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分别比较两组的GGT、AST、TBIL、PTA、MDF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GGT、AST、TBIL、MDF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T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变化幅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8%,对照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乌氨酸(瑞甘)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甘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3周为1个疗程。监测活疗前后血肝肾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清电解质、血常规,并记录症状、体征、神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74.2%)优于对照组(4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病死率(9.7%)低于对照组(2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性脑病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0例,按随机表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1次,每次1200mg,静脉滴注,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临床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6.7%。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8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在肝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利欣治疗,每次150mg,1天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肝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犀泽汤随症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1,P〈0.01,P〈0.05),但两组患者的ALT的复常率近似。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7.5%,对照组为0;治疗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1.54%,11.54%,对照组为4%及0。结论犀泽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有一定疗效,对于不适合或不同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14d;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每次30mL,连续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