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58-4659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方法 54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8年3月某社区健康体检后就医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口服阿卡波糖,对照组睡前肌肉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观察组睡前肌肉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比较病人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观察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蛋白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但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07年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病人中初次诊断的T2DM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1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仍控制良好。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7.
陈建玲  张青立 《临床医学》2010,30(10):46-4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64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最终改为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方案获得满意血糖控制,另4例应用该方案后血糖控制仍不佳,最终改用强化治疗方案。60例患者在用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方案期间从未出现低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方案对于口服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方案,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体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或住院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采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B细胞功能变化。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治疗前、后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达到良好控制血糖,又能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的改善β细胞功能。而且用药依从性良好的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方案。  相似文献   

9.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脆性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具有血糖波动幅度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使用剂量、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方案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低血糖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1.
蔡正华 《华西医学》2009,(10):2663-266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瑞格列奈及阿卡波糖,疗程12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功、肾功。结果:FBG、PBG及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餐后血糖更为明显(P〈0.01)。无一例肝肾功能损害,也无严重低血糖及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确切,而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阿卡波糖与预混人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预混人胰岛素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是否能强化血糖控制并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单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乙组联合预混人胰岛素与阿卡波糖治疗,共观察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观察终点时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3个月中两组各发生低血糖的总人次,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乙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较甲组更加明显,且胰岛素用量少于甲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减少。结论:在预混人胰岛素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能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并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89例)和T2DM合并CHD(T2DM+CHD)组(62例)]及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CY、CysC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血清HCY、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CHD组高于T2DM组(P<0.05);T2DM合并CHD组血清HCY与CysC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HCY、CysC水平异常,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HCY、CysC水平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华燕  武金文  蒋成霞  李梅  刘欣 《华西医学》2014,(8):1429-1431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服用2种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就诊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予以治疗,对照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8.3%、87.8%,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12.1%,且BMI得到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在同等HbA1c达标率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初发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天数、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现象发生率.结果:C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MSⅡ组(P<0.01);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6.6±1.3)天,MSⅡ组平均(10.1±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平均胰岛素用量(33.8±7.9)U/d,MSⅡ组平均(44.4±10.8)U/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对初发非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可有良好治疗效果,缩短血糖达标天数,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180例2型糖尿病(rr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PGF1a)。同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GTN%)。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NO、PGF1a明显增加(P〈0.05),ET明显降低(P〈0.05);FMD%明显改善(P〈0.05),GTN%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NO、PGF1a,降低ET水平等途径实现对T2DM患者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减少内皮功能紊乱(ECD)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迎九 《临床医学》2005,25(12):13-1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名随机血糖>2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诺和锐治疗组与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对CSII治疗组撤泵前、后就胰岛素用量方面作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诺和锐CSⅡ组较常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的发生较少。结论诺和锐CSII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迅速、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袁尚恒  何友作 《华西医学》2008,23(2):274-27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用氨氯地平5 mg,贝那普利10 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66例单用那普利20 mg每日一次,均用8周。结果:观察组降血压总有效率92.4%,对照组为62.1%,对照组1例因不能耐受副作用而停药。结论: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和胱抑素C(Cys-C)水平测定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糖尿病组)患者进行血清LP(a)与Cys-C的水平检测,并与30例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150例T2DM患者根据病程分为4组:15年组。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LP(a)和Cys-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15年组的组间血清LP(a)和Cys-C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P(a)和Cys-C水平在T2DM患者中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1)。结论:血清LP(a)和Cys-C是T2DM中引起冠心病(CHD)和糖尿病肾病(DN)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其检测水平呈正相关。T2DM患者进行血清LP(a)和Cys-C的定期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监测和延缓CHD和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