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腺病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要求手术治疗的子宫肌腺病患者84例,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随访内容包括月经量、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症状、性生活质量、子宫大小和肌层回声情况。结果术后1年,患者月经量减少有效率为91.67%,术后2年为91.89%。术后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症状缓解显效率术后1年为91.67%,术后2年为89.19%。部分患者性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一2011年4月,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分成3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27例,作为联合组;单独应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25例,作为手术组;单独应用孕三烯酮治疗30例,作为药物组。手术或用药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癌抗原125(CA125)、贫血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程度均得到缓解,联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相比,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药物组相比,痛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49)。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子宫腺肌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95-2005年间我院妇产科268例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B型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5—44岁的,占62.69%;经腹部B超确诊170例,占64.43%;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84例,占31.34%;单纯子宫腺肌病184例中,痛经176例,占95.65%。月经紊乱104例,占56.62%。结论:临床症状、体征、B型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3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加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1~3 a,中位随访时间1.5 a,复发率0,临床症状、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状消失,贫血纠正,有3例出现月经量减少表现。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加药物辅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适合年轻要求保留子宫患者,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痛经,经量增多,性交痛及女性不孕.随着女性的首次生育年龄推迟至30~40岁,在不孕症门诊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研究显示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为6.9% ~34.3%.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作者拟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来子宫腺肌痛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子宫腺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子宫腺肌痛患者占我院同期妇科住院人数的9.6%、妇科子宫切除手术的21.3%。术前痛经者58例(66.7%),月经过多者35例(40.2%),人流后急性腹疼3例(3.4%)。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病51例,诊断符合率为58.6%,B超诊断符合率为49.4%,血CA125测定阳性率为69.2%。除3例行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均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术前曾使用内美通、丹那唑、米非司酮、避孕1号等治疗达3个月以上,76.0%痛经明显缓解,但73.7%患者停药后第1个月经周期痛经即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病痛经均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子宫肌腺瘤剔除术或子宫大部分切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B超检查子宫大小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时间16~38个月,术后患者痛经缓解,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均正常,患者3个月后B超检查子宫大小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已足月分娩,均为剖宫产,8例患者已妊娠.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无性交痛,无尿频、大便困难等压迫症状,无贫血症状.结论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子宫肌腺瘤剔除术及子宫大部分切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能改善痛经症状、去除病灶,保留子宫,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保留子宫治疗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方法.方法:将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峡部捆扎止血带后将子宫体割开,剔除子宫峡部以上大部分子宫肌层,切除部分子宫内膜行子宫成形术,形成一完整宫腔,将浆膜层与黏膜层合并缝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痛经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如孕3个月大者,可行病灶剔除、大子宫缩减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朱军义 《临床医学》2013,33(8):86-87
目的 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 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采取单纯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年.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痛经评分(VAS)及月经量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月经量下降例数百分比为57.5%,观察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痛经评分(1.01±1.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治疗,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治疗11例病人,观察术后6个月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9%,患者月经量减少至术前30%~40%,痛经缓解率达91%,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较术前明显降低,性交痛消失,子宫病灶体积缩30%~60%,彩超显示病灶内血流明显减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短期治疗效果,并探究与效果显著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要求行保留子宫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及时随访的患者共计20例,进行局麻下微波消融治疗,并短期随访3月,统计患者痛经情况及子宫缩小率,并评估短期治疗效果,基于患者临床基本信息统计与治疗效果显著的相关因素。结果: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总有效率达90%,术后痛经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子宫体积缩小(P<0.05)。BMI、内膜厚度、是否生产、是否进行过妇科手术、年龄对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短期疗效尚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在局麻下使用微波消融治疗后短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该治疗方法安全、微创,为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贝依)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因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接受贝依超促排卵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治疗的60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因输卵管因素及其他原因不孕行IVF‐ET治疗的子宫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经贝依(3.75 mg/次,每28天1次)治疗后子宫体积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IVF‐ET结局。结果①观察组经过2~6次的贝依治疗后,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178±75)cm3缩小至治疗后的(85±6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IVF‐ET 结局: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38.8%)、临床妊娠率(53.5%)和流产率(4.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35.3%,52.8%,3.6%)差异无显著性(均 P >0.05)。③观察组患者经IVF‐ET治疗后妊娠成功者的受精率(76.1%)、双原核率(67.8%)及优质胚胎率(63.4%)均高于妊娠失败者(分别为61.4%、60.8%、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贝依能显著缩小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体积,对合并不孕行IVF‐ET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能够获得理想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腺肌病患者共9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予GnRH-a 3.75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连用6个月;试验组48例于月经第5天起给予GnRH-a 1.875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连用3-6个月。对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及自然周期恢复排卵情况、对促排药物的反应情况、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均得到明显改善;自然周期恢复排卵情况、对促排药物的反应情况及临床妊娠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副反应出现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GnRH-a1.875mg皮下注射既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又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降低漏诊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渐进性痛经伴月经量增多8年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遂再次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残端宫颈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紫杉醇+洛铂方案化疗。随访半年,患者一般状况可。结论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9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9例患者138条子宫动脉全部插管顺利,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临床疗效:6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45例术后痛经完全缓解,21例明显缓解,3例复发。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切除子宫,近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保留生殖潜能等优点,为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月经提前、经量增多,伴痛经进行性加重入院。结合症状体征并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予HIFU联合缩宫素注射液10 U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仅有轻度腹部、腰骶部疼痛,通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后疼痛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个月患者痛经症状明显减轻,复查盆腔MRI增强扫描示大部分病灶坏死。结论 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症状缓解率及病灶体积消融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5月,医院共收治怀疑为子宫腺肌病415例,其中采用MRI诊断65例,以病理组织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65例对象,病理发现97个病灶、63个为子宫腺肌病病灶或弥漫性子宫腺肌病。MRI检查病灶发现率、子宫腺肌病病灶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子宫腺肌病病灶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在95%以上,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漏诊位于前壁的局限性病灶1例、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ADC低于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较高,可发现更多的病灶,鉴别诊断效用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病理类型、不孕类型、术后性激素药物辅助治疗、合并子宫腺肌病,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内,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中妊娠55例,妊娠率为59.14%;未妊娠38例,未妊娠率40.86%;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不孕时间长、原发性不孕症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经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愿意接受该方法的患者,分别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PL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3、6个月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痛经完全缓解占81.25%、明显缓解占18.75%:B超复查: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5.98%、局限病灶体积平均缩小58.83%: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值均有明显升高或恢复正常。结论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子宫切除是临床上有效的根治方法,但对于年轻患者,切除子宫常常难以接受。寻求既能保留子宫,又能明显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间对53例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腺肌瘤病灶切除联合曼月乐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