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病例行椎间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疗效。结果:胶原酶溶解术的总有效率达82%(123/150),两例合并椎间盘感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胶原酶2次注入与1次注入行腰椎间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1次性注入胶原酶1200 U,观察组小剂量(600 U)间隔72 h 2次注入胶原酶行侧隐窝盘外溶解治疗。结果:观察15 d及随访1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次注入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1次性注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肖建斌  佘守章  张本国  胡志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44-3945,i001
目的: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90例。组睬用单纯胶原酶溶盘术治疗,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的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组Ⅰ、组Ⅱ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7%,91%,术后随访3个月~1年,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组1分别为69%,68%和68%,组Ⅱ为90%,94%和94%,两组疗效于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的优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胶原酶溶盘术,且可降低单纯胶原酶盘内注射溶盘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其中L3、4间隙突出10例,L4、5间隙突出56例,L5S1间隙突出12例,L4、5、L5S1间隙同时突出6例。结果:术后随访6~18月,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达86.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溶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并采用改良Macnab法评价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优良率82.0%,有效率93.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之一,也必将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用价值及疗效分析。方法:选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DOHNS-25-CURVE型弯头穿刺套针,采用经皮、经腹穿刺技术,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突出部位、大小、程度进行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中央型突出例6例,左后突出型19例、右后突出例型11例。采用用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7.2茗,临床治愈率91.7茗,临床中远期优良率达90茗。结论: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解决胶原酶药物的弥散,药物不能直接浸润在突出物组织内。通过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观察临床和影像学的变化,使突出物内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1、2、3年的疗效,分析疗效与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月行胶原酶溶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4例进行随访观察,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1、2、3年的疗效。结果:“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1年优良率93.1%,2年优良率90.3%,3年优良率90.9%。结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症,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JOA值较A组明显改善(P<0.05)。A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81.8%,B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5%,B组治疗后12个月疗效优于A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详细介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外科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7年以来外科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均采取经皮腰椎间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随访一年以上,总优良率77.78%。总有效率88.89%。结论: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方法:对采用腰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5例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加强术前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在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很快出现不同的改善,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出优、良、可,统计总有效率为93.5%。结论:重视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地防止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6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5%。结论应用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拓展了适应证,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突出物)小剂量(75U-200U)胶原酶注射术.术后2周与3月根据Maenab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椎间盘突出指数(IDH).结果:术后2周与3月优良率分别为66.5%和88.1%;术后3月复查CT突出物缩小或消失占复查病例86.8%,IDH值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总有效率95.4%,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组)有效率93.9%;化学溶核术(CNL组)96.3%;二者结合的双介入术(DIT组)96.4%,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双介入疗法的显效率优于单种治疗方法,对于双节段或单节段突出程度较重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双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中CT诊断的重要性。材料与方法:回顾与分析62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其CT表现典型、多样,分辨清楚,诊断明确。结论:CT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其准确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6.
背景: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术前定位、术中指导手术和术后复查等作用。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中文关键词,"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ral,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现已有部分学者把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多层螺旋CT配合多层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提高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并能与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引入手术时还有定位、引导和复查等作用。提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三维重建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末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潘化平  冯慧  丁玉惠  王健 《中国康复》2010,25(4):268-26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LDH)症患者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的LDH患者分成2组,PLDD组40例给以PLDD治疗;对照组38例行物理因子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浆中β-EP和SP的浓度;评定疼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2组血浆中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β-EP上升,VAS疼痛评分下降;治疗后第1和4周时2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显著,PLDD组治疗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表现显著(均P0.01)。结论:PLDD治疗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SP和提高β-EP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SP与β-EP检测可作为临床治疗疼痛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残存腰腿痛发生率和腰腿痛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后残余腰腿痛和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12/2009-12 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 152 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 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 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 6 个月和 6 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 6 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20.
章荣 《临床医学》2012,32(9):13-14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以及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并采用Bridwell评分方法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初步分析导致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结果对63例患者按照Bridwel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中治疗前平均为(42±12)分,治疗后平均为(80±16)分,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外伤及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康复治疗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