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肾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创伤小 ,并发症少 ,见效快。但有的患者术后易出现血压急骤下降 ,若不及时抢救 ,可造成严重后果。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经皮肾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2 8例 ,6例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 ,占2 1%。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天勇  李虹  魏强  沈宏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4,19(4):618-619
目的:探讨肾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例1为右肾动脉狭窄(纤维肌肉增生型),例2为左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型),例3、例4皆为左肾动脉狭窄(纤维肌肉增生型)。分别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与肾动脉行搭桥术治疗,阻断肾动脉血供40至55分钟。结果:4例病人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病员术后一周恢复良好,血压平稳。随访2—4年,例2术后一年发现血压升高及左肾动脉狭窄,手术切除萎缩的病肾后血压降至正常。讨论:对于严重肾动脉起始部的狭窄,采用外科旁路血管吻合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腹膜后途径可降低经腹腔途径术后发生局部粘连的可能性,并减少对患者脾门和胰腺损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肾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肺水肿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探讨肾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肺水肿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显示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超过80%。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9~14月。观察临床症状、血压、心功能、肾功能变化。结果肾动脉狭窄3例,均无明显肾功能不全。均在夜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急性肺水肿,利尿剂治疗效果好,肾动脉支架置入后9—14月急性肺水肿未再发生,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好转,血管紧张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和/或肾功能不全、合并低血钾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增高,利尿剂治疗效果好,高度提示肾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肺水肿。肾动脉支架置入的血运重建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均于非活动期接受了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经皮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RA)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综合性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受累肾动脉病变特点,术前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及抗高血压药物服用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术后根据动脉造影图像判断肾动脉的血流改善情况。术后随访(32.3±4)个月,评价首次治疗开通率,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评估。结果术前患者均诊断为肾动脉性高血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平均血压178/102mmHg)。非透析状态下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81ml/min。26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总技术成功率96.2%。其中5例RAO开通术的成功率为80%,开通后接受了PTRA及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1例RAS患者接受了PTRA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1%。其中PTRA效果不理想的病例接受了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例于术后48个月失访。1例PTRA术后1.5个月在原病变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后成功修复。1例患者死于术前即已存在的肾功能衰竭。1年和5年的首次治疗开通率分别为76%和64%。根据末次随访结果,患者血压水平下降至145/83mmHg(P<0.001),平均GFR上升为90ml/min(P<0.05)。结论根据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病变特点合理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009年3月,我们收治2例广泛型大动脉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例,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1岁.因头晕、头痛3年,间歇性跛行2周,于2006年11月17日入院.2006年6月于我院肾内科行血管造影,发现左肾动脉狭窄80%、右髂总动脉中段狭窄50%,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90%,予以左肾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予常规抗凝、降脂、控制血压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入路行狭窄段的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9例移植肾动脉的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后一周7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2例靠药物维持,所有患者的肌酐术后均明显下降。结论: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对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肾周血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形成肾周血肿并发症的患者5例,进行恰当的病情观察、护理和详细的出院指导,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5例患者焦虑、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血压控制平稳,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3天。结论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并周密、细致、恰当、科学地护理,是提高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术后护理质量及发现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可引起肾皮质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持续性血压升高,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发病率约占高血压人口的0.38%.肾动脉成形术(PTRA)及血管内支架(stent)植入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安全可靠的方法.我科自2000年1月-2009年6月成功地进行了肾动脉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62例,术后疗效均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年4月25日首次为1例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成功实施了经皮腔内血管网状支架置入术,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54岁。头晕、头痛、视力模糊8年,诊断为高血压(平均血压为25/16kPa)。曾经内科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995年12月经肾动脉造影示右肾动脉狭窄,当时实施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平均血压为15.1/10.2kPa),但两个月后又出现高血压(24/16kPa),并伴有左半身活动受限,经降压药物治疗无效。于1999年4月25日行经皮腔内血管网状支架置入术,术后当天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 2 1例患者共 2 7条肾动脉狭窄 ,应用单纯高压球囊扩张或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结果  2 7条病变动脉 ,2 0条扩张满意 ,7条狭窄肾动脉预扩张支架置入后 ,1例病变残余狭窄 11% ,其余 6条无残余狭窄。 2 1例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收缩压从 172± 11mmHg降至 12 6± 8mmHg ;舒张压从 115± 7mmHg降至 79± 6mmHg。 15例停用降压药血压仍正常。另 6例降压药从 4种减至 1种 ,血压仍能满意控制。结论 肾动脉扩张或支架置入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及肾功能病情变化进行总结,判断外科和介入技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共8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共108条肾动脉病变)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8∶1,平均年龄(64.8±11.1)岁,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确诊肾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其中单侧病变52例,双侧病变28例,肾动脉轻中度狭窄(50%~69%)20条,重度狭窄(70%~99%)82条,肾动脉闭塞6条。行支架成形术67例71条肾动脉,单纯球囊成形术3例5条肾动脉,开放手术3例3条肾动脉,药物治疗7例9条肾动脉。结果全部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总体肾功能获益率38.4%,高血压治疗有效率73.9%。术前血压(152.93±23.61)/(80.17±13.85)mm Hg,术后血压(134.76±16.42)/(71.53±13.8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比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口服降压药种类,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双侧ARAS解除一侧狭窄与单侧ARAS解除狭窄后一周疗效,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外科和介入技术对改...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10例大动脉炎,3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病变先行PTRA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病人均行常规抗凝治疗。结果:15例患者PTRA+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近期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PTRA+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病人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肾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观察自体肾移植术在肾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12/2006-1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科收治的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失败或再次出现狭窄的年轻患者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4岁,患者及其监护人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两例年龄较大的患者采用腹膜外入路,另1例经腹腔切取肾脏。肾脏均植于同侧髂窝,两例采用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1例切取髂内动脉与左肾动脉吻合,将延长的左肾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3例均行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与膀胱隧道式吻合。采用门诊方式随访,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内血压均恢复正常,随访9 ̄36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失败或再次出现狭窄手术成功率高,无并发症发生。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及患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年轻患者可选择自体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24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1个月平均收缩压为(143.0±10.3)mmHg,舒张压为(86.0±5.1)mmHg.术后6个月平均收缩压为(150.9±13.8)mmHg,平均舒张压为(90.9±18.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和6月分别有19例(79.1%)和16例(66.7%)获益.[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肾移植后并发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及随访是否可采用一种无创伤、特异性高、安全的检查方法。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移植肾动脉期的增强扫描,扫描后所得到的数据经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处理成像。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4%~75%,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吻合口狭窄10例,其中合并移植肾动脉主干狭窄2例;移植肾动脉分支狭窄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例,狭窄程度75%~95%,8例置入支架,1例球囊扩张;1例给予药物治疗随访,于2年后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难治性高血压,置入支架。1例无临床症状,经多层螺旋CT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随访4年肾功能、血压正常。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1例行球囊扩张者2年后彩色多普勒提示移植肾吻合口狭窄,行多层螺旋CT检查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随访4年3个月,肾功能、血压正常。提示多层螺旋CT后成像技术可作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对区分临床疑似病例,制定支架置入治疗方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扩张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长段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大动脉炎左肾动脉长段狭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离体左肾动脉扩张自体肾移植术的病史资料。结果手术成功,随访1年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离体肾动脉扩张自体肾移植可能是治疗肾动脉长段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1病例 患者,女56岁,体重60Kg。以多发性胆囊息肉入院,拟行胆囊切除术。该患八年因左肾动脉狭窄,左肾功能不全行左肾切除术,查体:右上肢血压90/60mmHg,脉搏75次/分,左上肢无脉症,血压测不到、彩超示:多发性大动脉炎,ECG示:ST-T改变偶发室性早搏、实验生检查:抗“O”及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35mm/h,肾功:肌酐129umol/L余者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价值。方法 82例全部行DSA检查,肾血管狭窄者行PTRA术或外科手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2例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后血管正常者49例,异常者33例,其中单侧肾萎缩5例行外科手术(肾动脉搭桥1例),肾动脉狭窄28例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血管内支架5例),术后10例血压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13例血压得到改善,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2.1%。结论 DSA检查和PTRA术在诊断和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方面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45例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急性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5例共植入支架61枚,术后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有迷走神经反射性亢进3例、肾动脉夹层2例、腹膜后血肿3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肾动脉穿孔1例,远期并发症为再狭窄4例。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是提高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术后护理质量及发现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1例行外科治疗的炎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33例次,其中手术治疗17例次,包括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10例次,自体肾移植术5例次,肾切除2例次;腔内治疗16例次,包括球囊扩张术9例次(其中切割球囊术2例),支架成形术7例次(其中药物涂层支架1例)。结果;31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死1例,其余30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8±35.7)个月,随访期内无病死病例。23例患者的随访显示,患者血压[(135.7±16.3)mmHg/(85.5±10.6)mmHg]较术前[(1 59.6±19.4)mmHg/(96.3±16.7)mmHg]显著下降(P0.01);治愈3例,好转16例,降血压的有效率为82.6%;23例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彩超随访显示,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吻合口轻度再狭窄,而腔内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中度再狭窄甚至闭塞。结论:炎性肾动脉狭窄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外科治疗控制血压的效果确切,传统手术疗效优于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