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92例胸外伤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启用急救应急措施,准备足够的床位、物品和药品,统筹安排急救力量;对伤员采用集中收治的方法,迅速判断伤情并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动员各种力量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5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护理体会,分析护士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实施全面整体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结果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生活4例,基本生活自理7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死亡4例。结论通过护士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6.
总结了319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包括准确及时地病情评估、根据伤情实施合理的急救程序、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与积极治疗并发症.认为熟练及时的救治与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颜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29-30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镇痛护理的要点。方法对32例严重胸外伤患者采用数字疼痛评分尺(NRS)评估疼痛,采用持续吗啡泵入镇痛,实施镇痛护理的干预措施。结果 32例患者,痊愈出院29例,死亡3例。患者疼痛被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疼痛明显,必须做好疼痛评估、镇痛实施的计划及实施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加强镇痛镇静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小儿胸餐伤,由于年龄小,不能直接反映病情及外伤经过,不配合,胸部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影响创伤愈合。1982年5月-1996年5月,我院胸外科收治小儿胸外伤23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折引起反常呼吸3例,并发ARDS6例,治愈22例,死亡1例,我们的体会是:小儿胸外伤应根据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制定心理、生活营养、监测、呼吸等方面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小儿胸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胸外伤后肺不张37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的重点是做好肺功能锻炼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促进肺复张;协助有效咳嗽排痰或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充分供氧、严密病情监护、减轻疼痛、预防便秘.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有效地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大地震胸部损伤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余陆续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因地震致有胸部损伤史的155名伤员进行影像学分析总结。结果:在本组伤员中,胸廓骨折139例,胸膜损伤160例,肺损伤55例,纵隔损伤28例,肺部慢性感染39例,肺部肿块2例。其中部分伤员为多处复合性损伤。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准确、快速、有效地对地震胸部损伤患者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48h内收治的3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伤员伤情,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48h内收治腹部损伤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采用EXCEL表格录入。结果我院48h内共收治住院腹部伤伤员33例,占住院伤员总数的3.1%,伤员伤情重、病情复杂。最终成功救治32例,死亡1例,病死率3%。结论作为二线三甲医院,在震后48h内对腹部损伤伤员的救治中,快速二次分检起积极作用,合理的损伤控制手术及术后多学科合作处理是有效降低伤员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地震外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况,并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处于康复期的汶川地震外伤患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定,针对存在的心理同题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干预前,本组对象SCL-90总分为(152.93±32.56)分,SAS评分为(33.15±5.65)分.SDS评分为(39.85+7.19)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经过6周干预后,本组的SCL-90总分及6个因子分(除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外)、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但与国内常模相比,SCL~90各因子中,除人际关系、敌对2个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分、总分、SAS及SDS评分仍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 经历地震灾难的外伤患者在康复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康复有一定的作用,但短期内不能完全消除其负性心理反应,需要制定长期的心理治疗计划,实施远期跟踪随诊.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107例多发伤合并胸伤地震伤员的一般情况、救治情况及转归、死因等临床资料。结果多发伤急诊手术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肝修补、脾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胸伤紧急处置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多发伤分类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ARDS、胸骨骨折、连枷胸;死亡伤员均为AIS-90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很高的重度、极重度多发伤,颅脑伤、腹腔脏器伤和四肢骨盆伤是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胸伤也是伤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汶川地震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中,严重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和重型颅脑伤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胸伤的严重程度是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胸伤越重,病死率越高。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尽早胸伤紧急处置,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损伤院内急救护理的特点,探讨灾害事件中急诊护士蕴藏的救援能力及今后灾害护理学应关注及建设规范的任务及课题。方法:通过对2118例地震损伤伤员的护理救护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根据院内救治地震损伤例数数量排前几位的依次分为开放性伤口851例、闭合性伤121809例、多发伤322例、伤口感染86例、气性坏疽32例、肢体离断伤18例、死亡2例。结论:灾害损伤与急救护理密不可分。灾害应急护理是一个需要探索、重视、实践长期建设规划的任务及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腹部损伤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川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伤员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因汶川地震受伤,需做腹部CT的伤员27例的治疗,进行CT分析。结果:在本组腹部损伤伤员中,肝脏病变7例,胆囊病变2例,胰腺病变11例,脾脏病变8例,肾脏病变11例,腹腔积液6例,腹腔积气9例,胃肠道病变8例,子宫病变1例。部分伤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受累。结论:CT检查结合临床治疗能快速、准确、有效的对地震腹部损伤伤员进行判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强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地震灾难救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21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冶的地震伤员资料,分析本次救援过程中急诊护理组织管理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在震后10天内该院急诊科共接诊地震伤员1766例,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急救流程的畅通,人员调配的合理,急救物资管理措施的完善,以及伤员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护理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力地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高效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是灾难救援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住院伤员心理及陪伴情况。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80名汶川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4.04%的伤员震后存在恐惧,36.36%和37.88%的伤员存在抑郁和焦虑。20%地震伤员无亲友陪伴;75.56%的伤员希望得到亲友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63.89%的伤员希望亲友能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结论:较多地震伤员存在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大部分地震伤员认为陪伴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很重要,提示护理人员应关注地震伤员陪伴情况,协助伤员获得良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