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2012-2013年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方法统计2012-2013年的用血量,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内共有12 721人次输注血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4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8%。输注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人次分别为6 696人次、5 319人次、494人次、212人次。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引起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49%、0.15%、0.40%。结论输血是把双刃剑,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临床输血过程的监控,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探讨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2009~2010年8 532例接受输注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532次输血治疗中共有121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其中机采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为3.55%,冷沉淀1.83%,悬浮红细胞1.73%,血浆0.9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发生率为1.15%,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发生率为0.79%,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根据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与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5年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后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内共有17 592人次输注血液制品,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次,发生率为0.33%。输注单采血小板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02%;其次是输注血浆制品,为0.49%;输注悬浮红细胞则相对较低,为0.18%。输注不同血液成分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1)。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构成比较高,为63.8%,主要以输注血浆制品、单采血小板者多见;而发热反应构成比为36.2%,以输注悬浮红细胞者常见。我院输血不良反应逐年有所下降。结论: 加强输血管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特别要避免血浆与红细胞配套使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院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查阅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6 860例的输血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其中3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860例输注血液制品中,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2例,不良反应率为0.47%。其中3 040例输注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0.39%;输注冰冻血浆3 730例,发生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4%;输注洗涤红细胞和单机血小板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加强中心血站及临床医务人员的输血质量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输血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衡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490例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衡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其中,输注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其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本院2015—2017年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 49 212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339人次,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69%,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过敏不良反应最高,占0. 43%。血液成分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类最高,占2. 75%,红细胞类最低,占0. 86%。其中都以过敏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临床科室中以血液内科和消化内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分别占输血反应总数的41%和13. 67%。其主要疾病为白血病和消化道出血。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成分输血以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和适应症,降低输血反应,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751例输注全血及512例输注成分血的不良反应调查、探讨分析全血和成分血的利弊关系.方法 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本组调查输注全血75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0例,不良反应率2.7%,输注成分血51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0.39%.结论 输注全血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成分输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医疗机构近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及其构成情况。方法 收集青岛市输血质控中心2020年~2021年每季度向本地区全部96家用血医疗机构发放、填毕后收回的《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表》,填报内容包括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及比例、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输注的成分血种类等,对输血不良反应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0年~2021年本地区96家用血医疗机构共输血296 676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7%(814/296 676),其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0.17%[占全部输血反应数的39.07%(318/814)],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0.68%[占31.08%(259/814)],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0.11%[占27.64%(225/814)],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率0.03%[占1.47%(12/814)];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过敏反应77.64%(632/814)、发热反应19.78%(161/814)、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47%(12/814)、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0.37%(3/814)以及输血后紫癜与输血相关低血压各0.25%(2/814)、迟发性溶血和急性溶血各0.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泸州市人民医院近3年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其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切实保障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2012年泸州市人民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泸州市人民医院输血共3 529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63例,发生率为1.8%,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发生的不良反应32例,发生率为2.0%,输注血浆发生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为1.7%;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1.5%,输注冷沉淀发生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1.2%。无1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33例,发生率为52.4%、发热反应26例,为41.2%,其他4例,发生率为6.4%。输注冷沉淀和洗涤红细胞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都有过多次输血史。结论不同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果及预防处理各有不同,应仔细观察,鉴别和区别对待的同时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集至该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 87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6例,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1%。输注冷沉淀的不良反应率发生最高,为1.27%,全血次之,为0.56%,悬浮红细胞为0.44%,冰冻血浆为0.32%,血小板为0.27%,滤白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均为0.00%。输血次数1、2、3、≥4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27%、0.66%、1.24%,不同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0.29%。输血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5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3.09%。结论输注去除白细胞血制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类型的分析.方法 对选取的142例反复输血的重型β地贫儿童的1220次输血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β地贫不良反应的阳性率为2.79%,具体分布:皮疹11例(32.4%),发热9例(26.5%),皮肤红加瘙痒5例(14.7%),发热加皮疹3例(8.8%),发热加紫癜2例(5.9%),皮肤红2例(5.9%),烦躁1例(2.9%),瘙痒1例(2.9%).结论 反复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与不同类型的过敏症状为主,多次出现不良反应建议输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2168例,在输血前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D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7例,Rh(D)阴性率占0.32%,其中2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3例未输血。结论: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病人是Rh(D)阴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热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血液性输注中发生发热反应的128例血液病输血的患者发病原因,并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达到94.5%,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血液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其发病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发热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5-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2015-2018年共输血35363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1例次,总发生率为0.3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分别占57.25%和38.17%。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最高,为0.78%,悬浮红细胞次之,为0.4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次随自体血回输增多而逐年递减。输注同样剂量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病例组输注效果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自体血回输对减少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有一定作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持续开展并扩大自体输血覆盖面,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5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促进输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4年来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64 251例输血病历的调查,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别按医院、反应类型、输血种类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64 251例临床受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49例,整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85%,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类别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81.95%;不同血液成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1.18%,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39.34%.结论 随着白细胞滤除技术的应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已经远低于过敏反应发生率;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在输血前的开展非常重要,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华西医学》2009,(7):1744-1745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手术备血输血申请单)进行调查,以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工整、有经治医生和审核医生签字者为合格。结果:共调查7863份输血申请单,其中规范填写共6391份,占81.3%,未规范填写1472份,占18.7%。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超填写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及临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输液患者对戒酒硫样反应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对戒酒硫样反应的认知现状及对这一不良反应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从而有效预防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580例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戒酒硫样反应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59.5%的输液患者对戒酒硫样反应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而对这一相关知识掌握的只有5.5%,提示输液患者对戒酒硫样反应认识不足。结论:应通过不同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加强输液患者对戒酒硫样反应的认识,减少甚至避免戒酒硫样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韩华  夏新华  孙艳玲 《天津护理》2009,17(5):249-250
目的:观察由骨科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液中回收洗涤浓缩红细胞的含量和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自体血液再回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利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患者3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仪,术后将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6 h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并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回输浓缩血量达6 876 mL,平均每例219 mL,自体血回吸收率为75%,患者术前、术后Hb及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仪,及时回收了伤口引流失去的血液,减少术后患者对异体输血的需要量,是安全有效的血液回输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频率和输血反应类型的调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各种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39 852单位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43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10%,输注全血反应率最高为0.99%,红细胞悬液0.14%,冰冻血浆0.07%,血小板0.05%,滤白红细胞0.01%,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输血单位为1,2,3,4和≥5单位的构成比分别为0.03%、0.06%、0.31%、0.41%和1.12%。血液内科、其他科室与外科患者反应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94%,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16%。结论自体输血和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可减少轻度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