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3例,腰骶椎4例,共累及13个椎体,除2例椎体呈破坏塌陷改变外,其余椎体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破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常呈混杂信号,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对脊柱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3例,骶骨4例,所有病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7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4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其中2例术后复发.MRI 检查,其中4例可见明显肿块,5例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性改变,5例可见多个小囊样改变;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 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8例T1WI 序列为等、低信号, 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关于CT、MR表现报道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57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分析MRI、CT及X线平片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部分病例可见粗大骨嵴;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CT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CT物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骨巨细胞瘤多发生物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其CT征象为,偏心囊性膨胀性破坏,骨壳 完整或残缺,可有不规则硬化缘,破坏区软组织密度不均匀,部分病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瘤组织化明显,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诊断骨巨细胞瘤优越性大于X光平片,两者密切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综合分析16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全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压痛。四肢长骨的骨端,表现为偏心生长,椭圆形骨破坏,皂泡状影及骨包壳。结论:皂泡影及骨包壳是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骨巨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CT及MRI影像学征像。结果:20-40岁为最常见发病年龄,膝关节周围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影像学特征:囊状破坏伴有皂泡状表现22例;溶骨性破坏8例;骨骼变形伴骨外软组织肿块3例;侵犯邻近骨质4例;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2例;细层状骨膜反应2例。结论: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方法,CT对于微细病变显示优于平片,MRI对脊柱、颅骨部位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骨巨细胞瘤的CT征象及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42例平扫,20例平扫后增强。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基本征象有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骨嵴、灶泡形成,病灶中心密度尚均匀,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增强扫描利于显示肿瘤边界及内部结构。骨巨细胞瘤CT征象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Ⅰ级(21例),骨质破坏呈偏心性,少数呈中心性骨质破坏,膨胀皮质变簿,形态呈椭圆形、横椭圆形,边界清晰完整连续,无软组织肿块,病灶中心密度均匀。Ⅱ级(26例):中心性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少部分完整,大部分呈断续连接,形态纵椭圆形、横椭圆形和类球形,有软组织肿块突出,呈扁平状、扁丘状,边界尚清楚。Ⅲ级(6例):明显至显著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部分模糊,断续不连接,明显软组织肿块突出且其内有散在的骨壳,形态有横椭圆形、类球形。结论 CT扩展和加深了我们对骨巨细胞瘤征象的认识,利于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便于推测其病理分级,为临床提供较平片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响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5例经病理证实的溶骨型骨巨细胞瘤。本瘤好发于长管骨,呈溶骨性破坏,病变区内无其他组织及结构,病变边缘无硬化,皮质变薄,界限清,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少数病例病变区内有细条分隔,界限模糊,皮质破坏伴轻度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文内讨论了病理与临床,X线关系,发生率及诊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提高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10例骨巨细胞瘤:单发性9例,分别为脊椎4例,颅面骨2例,掌骨、趾骨、下颌骨各1例;多发性1例,发生于髌骨和胫腓骨。(2)主要影像表现为膨胀性改变,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邻近器官受压、推移。结论 CT扫描对少见部分骨巨细胞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征象,尤其对于发生于脊椎、颅骨者。CT是诊断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脊柱GCTB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观察6例患者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2例,骶椎2例。2例单椎体受累,分别为累及胸12椎体与腰4椎体,其中胸12椎体处肿瘤侵及椎弓附件及左侧第12肋骨头,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多椎体受累,分别为胸7~8椎体、腰4~5椎体、骶2~4椎体、骶1~3椎体,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MSCT显示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壁变薄,并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4例突破骨皮质向外生长,边缘见骨包壳形成;3例见不规则骨嵴,2例骶骨病变位于骶骨中线两侧未侵及髂骨。MSCT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较明显强化。MRI显示2例单椎体受累者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多椎体受累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混杂信号,病灶占据椎体大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囊性坏死区;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GCTB的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瘤发生在脊柱十分少见,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长管状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特征,常易误诊。本文综合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巨细胞瘤,着重讨论分析X线表现及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脊柱结核的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或平片诊断的脊柱结核进行CT扫描,并分析其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症实,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形成,椎旁脓肿,腰大肌肿胀及椎管受侵。结论:CT扫描对显示早期隐匿病灶及椎管受侵优于普通X线平片,对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骨骨巨细胞瘤平片及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平片及MRI资料。结果:单纯囊型7例,囊实型11例。平片见病灶处骨皮质膨胀变薄,呈偏心性单囊状或多囊分隔状骨质破坏。单纯囊型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STIR为高信号。囊实型肿瘤内见实体成分、多发囊变及分隔,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STIR为不均匀高信号,分隔各序列为等信号。合并少量出血2例,2例见软组织肿块。结论:综合平片与MRI表现,对长骨骨巨细胞瘤诊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长骨骨巨细胞瘤X线、CT表现及分级研究(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 75 %~ 90 %发生于长骨 ,且具有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作者对 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巨细胞瘤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提出了一种根据X线表现对长骨巨细胞瘤进行分级的评分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发生于长骨的巨细胞瘤 ,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 8~ 65岁。肿瘤位于股骨远端 9例 ,胫骨近端 6例 ,股骨近端 3例 ,尺、桡骨远端及腓骨近端各 2例 ,胫骨中段、远端 ,尺骨近端、肱骨远端各 1例。其中 2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结果 :骨巨细胞瘤Ⅰ级 6例 ,Ⅰ~Ⅱ级 9例 ,Ⅱ级 8例 ,Ⅱ~Ⅲ级 2例 ,Ⅲ级 1例 ,未…  相似文献   

19.
骨巨细胞瘤常发生于长骨骨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多见.长骨骨端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由于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少见,对其影像表现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误诊.我们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05-4706
将收治的112例疑为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将术前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增强扫描前后的CT值。112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82例,非骨巨细胞瘤30例(包括管膜瘤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0例)。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增强扫描前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组增强扫描后的CT值显著高于非骨巨细胞瘤组(P<0.05)。病变边缘硬化、病变内有短小骨嵴是骨巨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增强扫描CT值能够为骨巨细胞瘤诊断提供有效依据,98HU是骨巨细胞瘤增强扫描的最佳CT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