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因素89例(占59%),围产因素39例(占26%),溶血因素22例(占15%)。发病日龄在7天以内高胆组中,围产因素占首位,超过7天以上多为感染因素。结论:提示了预防高胆首先要减少围产因素及预防感染和及时诊治溶血性黄疸。加强对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高胆脑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39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26.4%)、围产因素(25.5%)、母乳性黄疸(22.6%)、其他因素(16.7%)、溶血因素(8.8%)。结论:感染因素为首位因素,其次为围产因素,所以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及强调围产期保健是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早诊断早治疗的依据。方法对150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占43.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占18.0%,ABO溶血病占15.3%,感染占14.0%,原因不明占9.4%。其中发病日龄在生后7d内占84.7%。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防治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高胆红素血症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及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8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进行血培养、溶血病筛查、肝功能等相关检查,根据肝功能中间接胆红素及白蛋白结果,计算血清间接胆红素(mg/dL)/血浆白蛋白(g/L)(B/A)值,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溶血症(ABO及Rh),红细胞增多症,G6PD酶缺陷。日龄<7 d与日龄≥7 d两组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7 d组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于≥7 d组(P<0.05);12例合并胆红素脑病组中B/A比值>1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病组(P<0.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日龄<7 d、B/A值>1者易合并胆素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江  康旭丽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60-106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2例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要求足月儿为出生14d之内、早产儿为出生1个月之内,研究组为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对照组为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病因如感染、围产因素、早产、ABO或RH溶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围产因素和早产。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围产和早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仍是城市郊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因素,围产因素已日益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病因。提高人们对围产期保健的认识,加强围产期监测、随访及宣教,是城市郊区医院产科及围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者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以新生儿高胆收治入院的4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因素中,肺炎为首位,占33.80%,其次为败血症,占23.47%,非感染因素中,溶血为首位,占24.65%,其次为围产因素,占16.05%。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就诊日龄较晚,黄疸达峰值日龄较晚,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胎龄小,黄疸出现日龄较晚,黄疸达高峰日龄较晚,黄疸消退速率较慢,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感染。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溶血性疾病的产前筛查,预防感染,完善出院后随访机制,可减少高胆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日龄≤7d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423例生后7d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胆红素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溶血、不明原因、感染因素、其它因素。该组病人占同期收治高胆红素血症组74.7%,早期蓝光光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并发症。结论防治高胆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蓝光光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胆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2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2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比较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血清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结果】①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51.00%),其次是围产因素(26.63 %)及溶血因素(9.30%).②胆红素脑病21例,溶血、感染为主要病因,各占8例.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血清胆红素值及B/A比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及治疗时机等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本院近期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其次为感染因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360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按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42.7%,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0.9%,新生儿溶血病19.6%,感染16.1%,母乳性黄疸16.0%,其他因素4.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占住院新生儿病例数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下降,围产因素仍为发病的首要原因,预防和改变这些因素有可能会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魏丁  张晓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18-2320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研究组入选标准:出生7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 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对照组入选标准:足月和早产儿生后7 d...  相似文献   

12.
彭好  蒲友华  胡波  刘定远  袁涛 《华西医学》2012,(9):1369-1371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相关因素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5月85例产科出生足月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依据其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干预推荐方案光疗标准、且结合胆红素<34μmol/L,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同时按同性别同年龄阶段出生抽取8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按1︰1配对作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围生因素包括胎龄、产式、窒息、开奶时间延迟、胎粪排出时间延迟、喂养方式、出血、低血糖、红细胞比容和出生体质量下降。其中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独立的高危围生因素为胎龄、开奶时间延迟、低血糖、出血、红细胞增多症和出生体质量下降。结论临床对具有多种高危围生因素的患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的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2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2组患儿均接受基础疾病和酶诱导剂等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蓝光治疗,12h.d-1,连续5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2mL.kg-1.d-1,静脉滴注,连续5d。对2组患儿的疗效、皮肤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iL)、未结合胆红素浓度(IBil)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胆红素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确切,黄疸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是值得在基层单位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玲  沈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20-622,625
【目的】分析围产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NHB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187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记录新生儿的性别、胎次、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评分、出生体重及头3d胆红素监测情况、合并症、母乳喂养及孕母情况。【结果】引起围产期NHB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母乳缺乏、出生后头3d体重下降、围产窒息、吸入综合征、宫内窘迫、高龄初产、胎龄、感染。其中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NHB发生率分别为41.0%、33.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剖宫产组合并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剖宫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娠合并症者NHB发生率为44.0%,略高于母亲无妊娠合并症者NHB发生率(40.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母乳缺乏同样要作为NHB围产因素并引起重视,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倪敏洁  陈斌  斯奇  王蕾  周临 《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目的 探讨多因素预测在足月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12例足月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27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预测,观察组采用脐血胆红素、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和黄疸相关围产因素相结合的多因素预测,按照预测出的高中低危风险分别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统计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及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人数,观察新生儿黄疸多因素预测分布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提高评估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结果 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评估的主要因素为脐血胆红素、黄疸相关围产因素、24~60小时胆红素值.结论 多因素预测能早期、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早期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因黄疸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Neonatal jaundice, a physiologic condition reflec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developmentally modulated changes in bilirubin production and metabolism, affects virtually all newborn infants. Usually, it is an entirely benign process that is resolve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week of life without treatment or sequelae. However,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neonates,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can pose a neurotoxic risk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ggrav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a diminished albumin binding capacity and/or affinity, acidosis, displacing drugs and prematurity. Although neuronal cells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target for 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toxicity, circulating cells are also affected during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oreover, the UCB ability to cause hemolysis shall further aggravate neonatal jaundice through a vicious circl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most relevant data obtained by our group regarding UCB toxicity and the role of some risk factors for kernicter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isk assessment of neurotoxicity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UCB pathophysiology.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筛查及临床分析,了解桂平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及G-6-PD缺乏幼儿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出生的3 402例新生儿进行G-6-PD测定,统计分析G-6-PD缺乏情况,并跟踪回访新生儿至出生后第10天,如果出现黄疸应立即采血测定胆红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0.35%(352/3 402),男婴G-6-PD缺乏率为14.28%(264/1 849);女婴G-6-PD缺乏率为5.66%(88/1 553)。G-6-PD缺乏幼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5.3%,明显高于G-6-PD正常新生儿的2.6%(P〈0.01)。结论广西桂平市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对G-6-PD缺乏症的筛查非常有意义,能有效提示医生谨慎用药和指导患儿避免接触诱因,预防溶血的发生,提高该地区人群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测胆红素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0例(日龄≤8 d)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入院时即对患儿父母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经皮测胆红素的宣教,同时经皮及静脉采血测量TCB和血清胆红素值,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经皮测胆红素与血胆红素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3,P<0.01).经皮测胆红素法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96.43%.漏诊率为18.18%,误诊率为3.57%,阳性似然比为22.91,阴性似然比为0.19.TCB动态测量对预防新生儿早期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经皮测胆红素可以准确地反映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可用以监测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治疗效果,其操作及护理简单易行、无创、患儿父母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保护剂及早期干预联合应用对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行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2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给与对症治疗;药物治疗;蓝光治疗;周围血管法同步换血等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与新生儿抚触1天2次和神经保护剂神经节苷脂20 mg/d×10天,并在经抢救治疗进入恢复期后,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采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从视,听,触,运动等各方面给予早期干预至6月龄。两组患儿均在6月龄采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测试,比较各组发育商(DQ)。同时对两组后遗症发生机率比较。结果:患儿6月龄时,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及适应性4个能区均有显著差异(P〈0.01),精细动作能区有明显差异(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神经保护剂及早期干预联合应用可促进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智能发育,减少神经行为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因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1983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性别、胎次、产妇年龄和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新生儿胎龄、出生时体重、围产并发症、开始喂奶时间和胎粪排出时间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应变量、危险因素为待选变量,结果显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始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时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