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气性坏疽的护理规律。方法对19例气性坏疽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局部创面换药和高压氧治疗,严格消毒隔离,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19例地震伤员气性坏疽中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之外,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结论对气性坏疽患者应制定严密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隔离消毒,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达到治疗和抢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例气性坏疽地震伤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例汶川地震气性坏疽伤员的护理体会,认为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护理重点为严格消毒隔离,加强伤情观察及伤口护理,早期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加强营养和心理护理.本组截肢17例,死亡1例.6例发生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心功能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休克1例.5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均未发生院内交又感染.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地震伤员气性坏疽19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气性坏疽临床疗效一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收治的气性坏疽伤员19例经外科综合治疗后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无1例死亡,17例已行截肢的伤员中仅3例行第2次截肢术。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气性坏疽,可减少死亡率,最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8例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患者收入隔离病房后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 16例截肢术患者未再行第2次截肢术,另2例患者行清创及肢体局部切开减压,未行截肢术,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护理能尽可能缩小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组织坏死范围,降低病死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对12例地震伤导致气性坏疽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治疗中注意截肢的幻觉疼痛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保护好留置尿管;治疗后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确认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阴性后再为普通患者治疗.本组均顺利接受了高压氧治疗,1周后除1例患者伤口分泌物涂片仍有革兰氏阳性杆菌并有荚膜外,其余11例均未查见细菌.  相似文献   

6.
7.
气性坏疽是由梭形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于严重损伤伴有深部肌肉组织损毁、开放性骨折、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有利于气性坏疽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时。该病发展迅速、危害大,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常有丧失肢体的危险,甚至死亡。2008年5月我科收治一例因地震被掩埋近179h致左上肢气性坏疽、挤压伤、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8.
9.
67例疑似气性坏疽地震伤员院内交叉感染控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地震伤员中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医院交叉感染控制途径。方法2008年5月14日至6月24日,华西医院通过预检分诊、科学分期,优化地震伤员的接诊收治流程,科学管理开放性伤口,筛选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实施手术消毒隔离处理,将预防控制疫情前移: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拆去缝线,彻底清创,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截至6月24日共收治疑似气性坏疽67例,其中高度疑似气性坏疽共32例,经暖氧细菌培养确诊气性坏疽5例,无1例凶气性坏疽死亡,也无1例气性坏疽病例发生院内交叉感染。32例中有26例已痊愈出院,尚有6例仍在住院治疗中。结论科学管理与治疗得当是控制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医院感染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救治与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救治经验,探讨救治方案,为临床工作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隔离措施、1临床管理及其预后。结果:共收治25例气性坏疽伤员,无一例死亡。院外诊断7例,院内诊断18例。截肢18例,开放性截肢12例,非开放性截肢6例;扩创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无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早期隔离及全面、系统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地震伤致气性坏疽合并血糖升高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合并血糖升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截肢术11例,保守治疗1例;空腹血糖均正常,创面分泌物经3次涂片均为阴性,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地震伤致气性坏疽合并血糖升高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汶川抗振救灾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负责收治灾区伤员50人,多以骨折等外伤为主,半数以上的伤员不同程度地有贫血和营养不良,许多伤员的患处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术后感染情况明显,有些没有外露性创口和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没及时手术.因此,收住伤员要做好严密的预防性消毒隔离,预防控制外伤感染,未发生一例气性坏疽病例.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气性坏疽伤员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汶川大地震中气性坏疽伤员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我院救治的20例气性坏疽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气性坏疽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对地震伤中气性坏疽伤员的发病原因及病程转归特点的认识,采取综合治疗使患者避免死亡,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气性坏疽的疗效及护理。方法15例外伤后气性坏疽病人经外科综合治疗后采用高压氧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5例无一例死亡,3例截肢病人未行第2次截肢术,所有病人未发生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对高压氧治疗气性坏疽的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地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气性坏疽梭菌感染在妇产科领域比较少见,特别是产科,其预后与诊断是否及时,治疗与护理是否恰当密切相关,由于本病潜伏期短(8~48小时),发病急骤,死亡率高,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1988年~1991年,我科曾收治三例,一例死亡,另二例痊愈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叙述如下。一、了解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时发现有助于病情观察 1.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人体最易寄生于  相似文献   

17.
阴囊气性坏疽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糖尿病患者阴囊气性坏疽属于全身性因素导致的继发性疾病.由于解剖结构中阴囊靠近肛门、尿道外口,而且其皮肤褶皱多,有利于细菌停留和繁殖.并且阴囊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洗澡时或其它轻微的阴囊皮肤损伤,即可导致大量的细菌趁机繁殖,造成毛囊与皮肤感染.当感染严重时可沿筋膜层扩散,并聚集于阴囊内.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软组织严重感染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约为糖尿病患者的1.6%,但合并阴囊气性坏疽的患者少见[2].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剧烈疼痛、肿胀、大量组织坏死和外毒素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气性坏疽感染应用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用“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原液冲洗伤口,2次/d;再用无菌纱布蘸“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原液湿敷于伤口,实施标准预防接触隔离的护理。结果 经治疗处理后,伤口分泌物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感染控制有效。结论 “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无刺激性,作用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伤员时的常规备药。  相似文献   

19.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肿胀,产气,肌肉皮肤由红肿到发紫发黑以至坏死,蔓延快,腐肉恶臭,极易引起严重毒血症,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2010年3月收治一例糖尿病合并阴囊气性坏疽的病人,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战区52例战伤伤员气性坏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亚热带战区战伤气性坏疽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云南战区1980例战伤伤员的病历资料和走访参加救护的医务人员。结果战伤伤员中气性坏疽52例,发病率为2.63%;发病原因:炮弹伤22例占42%、枪伤17例占33%、地雷伤9例占17%、手榴弹伤4例占8%;受伤部位:下肢伤37例占71%、上肢伤12例占23%、其他3例占6%;发病时间(5.3±2.8)d;治愈48例,其中有21个伤肢截肢,死亡4例。讨论战伤气性坏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护理应注重消毒隔离,注意伤情观察,加强营养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