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1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如期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血压恢复正常38例,仍需持续用药控制血压3例。结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施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蔡素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55-445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10—03—2011-07实施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关,血压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较传统的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感染少、恢复快,但妥善的围术期护理仍是降低手术风险和使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阶段的症状进行观察,术前术后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做好心理护理;预防高血压危象;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大幅波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动态,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和速度,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和防止并发症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结果:本组患者能安全接受整个手术过程,术中血压基本稳定9例,血压波动明显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的密切观察与护理,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和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付莉  杨川 《新医学》2013,44(2):147-149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要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经过.结果:该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基本明确嗜铬细胞瘤,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病理学检查符合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以嗜铬细胞瘤表现为主,确诊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虹  张莉 《当代护士》2014,(1):78-79
总结了1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认为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施以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指在肾上腺髓质嗜铬性组织内生长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被认为是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手术,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感染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护理仍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我科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49例,病人术后血压平稳,无肾上腺危象及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指在肾上腺髓质嗜铬性组织内生长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1],被认为是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手术,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感染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护理仍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我科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49例,病人术后血压平稳,无肾上腺危象及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手术切除的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针对性地进行降压及扩容治疗、适当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PV)、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CPV、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5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高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需继续服用降压药治疗。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内容。方法术前、术后均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例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对30例行腹腔镜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干预和术后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管道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术后血压保持正常,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做好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2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围术期未发生高血压危象、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肾上腺危象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丘少鹏 《新医学》2001,32(12):730-73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11):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附8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83例嗜铬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9±12岁。术前有高血压75例(90.4%),无高血压8例(9.6%)。结果:术前检测VMA正常者15例,高于正常者68例。CT测定肿瘤最大径为3~16.7cm,平均(9.9±6.9)cm。术前均予扩容、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根据患者术前血压,用药时间为3d-2周。术中血压大部分均有明显波动(〉50mmHg),术后随访血压均维持良好,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9.6%)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本组68例术前尿VMA异常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嗜铬细胞瘤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的,腹腔镜手术也是安全可行的。围手术期处理在嗜铬细胞瘤的处理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莫华  邓忠霞 《全科护理》2010,8(28):2560-256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对2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围术期未发生高血压危象、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肾上腺危象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例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23(32):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1].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2],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8 年7月成功为1 例恶性巨大(肿瘤直径>10 cm)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实施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除3例术后血压略高外,余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癌围手术期的血压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除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外,尚可合成其他激素,并可与其他内分泌腺肿瘤并发,引起多个内分泌器官功能失常,症状错综复杂,是人体最为变幻莫测的一种肿瘤[1]。手术仍然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效果良好,但风险较大,而围手术期的血压控制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本科自1976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42例,43次手术切除,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现就围手术期对血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5~72岁,病程3月~20年。肿瘤位于肾上腺内37…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产生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手术是根治性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1] 。因此 ,围手术期充分准备 ,提高护理技术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7例中 ,加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2 1~ 4 5岁。 17例均属有功能型 ,即分泌儿茶酚胺 ,致血压升高 ,入院时血压 30 /17 6~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