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对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年龄、肿瘤体积两方面有显著差异,与患者性别、肿瘤性质、肿瘤有无钙化,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等因素无关。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颅咽管瘤患者的肿瘤体积,手术切除程度有显著差异,而在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性质、肿瘤有无钙化和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年龄和肿瘤体积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手术是颅咽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颅咽管瘤的生长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有研究[1]报道,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3%,总死亡率为16%.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4.
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的护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00050)朱秀英颅咽管瘤是一种先天性颅内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颅咽管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因肿瘤周围有下丘脑、垂体柄、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故给肿瘤的全切带来极大困难。此类病儿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30例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22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8例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内皮形态不规则,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囊泡化和“开窗”现象,微血管基底膜不完整.VEGF免疫电镜显示颅咽管瘤金标VEGF颗粒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经定量分析发现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23.18±6.84)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12.75±5.3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颅咽管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颅咽管瘤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可分泌VEGF参与血管通透性增加,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差异性可能与其不同的肿瘤细胞增殖性和组织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帅克刚  杨咏波  游潮 《华西医学》2003,18(4):582-582
颅咽管瘤一般认为源自胚胎时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的鳞状上皮 ,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3 %。颅咽管瘤一般发生于鞍区 ,也可在第三脑室内生长 ,有文献报道过完全生长于筛窦的颅咽管瘤[1 ]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可在儿童时期或在成年以后。颅咽管瘤虽是良性肿瘤 ,但因生长部位邻近视交叉、垂体、下丘脑等重要结构 ,往往预后不良。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最佳方案[2 ,3] 。但对于难以全切或复发后再次手术困难的颅咽管瘤 ,综合运用放疗 ,γ -刀 ,瘤腔内放置ommaya管作囊内照射治疗 ,脑室—腹腔分…  相似文献   

7.
<正>颅咽管瘤是指发生于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5%~4.0%,年发病率为(1.5~2.0)/百万人[1],颅咽管瘤因其毗邻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变化快,使得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极具挑战性。而在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癫痫患者预后差、癫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在颅咽管瘤肿瘤囊液及脑脊液、血清中的含量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22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6例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肿瘤囊液及脑脊液、血清中hs‐CRP含量,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囊液及脑脊液、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42.81±8.96)×105 pg/mL、(0.35±0.06)×105 pg/mL、(17.23±5.45)×105 pg/mL ,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囊液及脑脊液、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34.25±9.88)×105 pg/mL、(0.34±0.06)×105 pg/mL、(16.07±9.47)×105 pg/mL。颅咽管瘤囊液中hs‐CRP含量显著性高于脑脊液及血清中hs‐CRP含量( P<0.01),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囊液及脑脊液、血清中hs‐CRP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颅咽管瘤肿瘤囊液中hs‐CRP含量相对脑脊液和血清显著增高,提示囊液中炎性物质刺激可能与肿瘤组织炎症有关;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肿瘤囊液中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不能以肿瘤囊液炎性程度解释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组织炎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鞍区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其中以垂体瘤最常见,占鞍区肿瘤的77.08%,其次为颅咽管瘤,占15.20%。此二类肿瘤在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上均类似,但二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不同(见表1)。为了提高对垂体瘤与颅咽管瘤鉴别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enker于1857年首先发现位于垂体远侧部和结节部类似鳞状上皮细胞的占位病变,后来这一病变被忽视许多年。1909年,芝加哥的Halsteadt医生采用经蝶窦入路对一例患者进行手术,成为开展颅咽管瘤手术的第一人。Frazier和Alpers在1931年首先使用颅咽管瘤这一名称。Cushing在1932年出版的《颅脑肿瘤》一书中,对颅咽管瘤进行了描述,认为这一囊性病变在部分切除和抽吸囊液后将很快复发。20世纪后期颅咽管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肿瘤全切除率及患者生存期都有了很大提高,国内近些年在颅咽管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手术穿刺内放疗效果良好,但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康复十分重要.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121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颅咽管瘤才能获最佳的临床效果 ,是神经外科领域上难题之一。X -刀治疗颅脑肿瘤创造了一种不开颅、无出血、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它既能杀死肿瘤和控制或缩小肿瘤。同时 ,又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区周围结构的副损伤 ,避免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出血、感染、麻醉意外及损伤颅内重要结构的危险。我院自 1996年以来采用X -刀治疗颅咽管瘤 15例 ,与临床根治切除术相比疗效显著 ,现就X -刀治疗颅咽管瘤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以来我科用X -刀放射治疗颅咽管瘤 15例。其中实质性颅咽管瘤 12例 ,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MRI对颅咽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MRI表现,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颅咽管瘤典型表现为鞍上肿物,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呈囊性或囊实性,肿瘤信号多不均匀,表现复杂。结论:MRI对颅咽管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超微结构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1)采用Tunel法检测颅咽管瘤及正常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测颅咽管瘤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表现;(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颅咽管瘤及10例正常对照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3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1)Tunel法观察结果示颅咽管瘤组织中典型的凋亡细胞极少,凋亡指数小于1%,其临床意义很小;(2)电镜下釉质上皮型、鳞形上皮型瘤细胞超微结构有差异,而细胞凋亡不典型;(3)Caspase-3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程度强于正常对照脑组织(P=0.001),且Caspase-3的表达和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结论:(1)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中核糖体和桥粒数量与星形细胞瘤相似,但没有大量的细胞膜突起和伪足、胶质细丝等,其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性质,但不及星形细胞瘤典型,提示釉质上皮型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中间型肿瘤;(2)Caspase-3在颅咽管瘤中表达,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则不表达;(3)颅咽管瘤中Caspase-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颅咽管瘤是多发生在鞍区或第三脑室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长期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激光外科技术、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颅咽管瘤全切除显微技术成为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颅咽管瘤的显微解剖学、手术入路、入路选择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颅咽管瘤位于颅内深部,累及下丘脑、垂体柄及视神经和视交叉等重要功能结构,同时因其手术视野狭小,使肿瘤切除困难,特别是大型颅咽管瘤,手术操作更加困难.我科自1992年以来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1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相关核抗原Ki-67的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of cell proliferation 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MIB-1)表达,研究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增殖性的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B-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MIB-1标记指数(MIB-1 LI)。结果:MIB-1主要在颅咽管瘤基底细胞层表达,在指突样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内孤立的瘤细胞团中也有较多的MIB-1阳性染色细胞,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MIB-1 LI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增殖性存在明显差畀,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增殖性的差畀可能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1例。结果:肿瘤被全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在内分泌替代治下生活正常。结论: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对于选择性的颅咽管瘤病例,该手术入路是一种切除肿瘤的更新、更微创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下咽部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首例下咽部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并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对1例男性患者的全喉及左甲状腺肿瘤作组织学观察,重点观察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病变。免疫组化检测Ki-67、p53、CEA、c-erbB-2和抗端粒酶(TRT)抗体的表达。对鞍下颅咽管瘤作文献复习和讨论。结论:肿瘤原发于左侧下咽部环后区,系典型的造粒酶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瘤细胞有异型性,广泛浸润下咽周围软组织及左侧甲状腺。癌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移行现象。表达Ki-67、p53、c-erbB2和端粒酶活性,CEA阴性。结论:本例系下咽部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首次证明局部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可发生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颅咽管瘤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同时辅以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其肿瘤有效抑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改善率。结果:随访12个月时患者肿瘤有效抑制率为82.09%,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症状改善率为80.60%。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颅咽管瘤患者完成伽玛刀治疗的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经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