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能否促进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抽选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术中常规缝合切口,不留置引流管;观察组51例,术中缝合腹壁切口之后,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更高,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下留置引流管能够有效促进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与皮肤缝合时间,又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妇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的523例妇科手术患者(且皮下脂肪厚度大于3 cm),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观察组,共226例,B组为对照组,共297例;A组术中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至引流物明显减少时拔出;B组常规缝合切口,未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腹部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及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二次缝合率。结果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的甲级愈合率,A组92.47%,B组为86.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次缝合率A组为0.88%,而B组为5.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能有效提高妇科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二次缝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劳芝英  凌媚  赵莹莹  吴聪颖 《海南医学》2014,(21):3229-3230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层放置脑室引流管对妇科腹部纵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妇科腹部纵切口患者229例,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为术中皮下脂肪层放置脑室引流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做一层缝合,缝合深度约为切口厚度的1/2,术后换药及理疗,共115例;对照组为常规分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皮下脂肪层不留置引流管,共114例,比较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手术出血量、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贫血)、下腹部手术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肥胖率分别为30.43%、18.42%(P=0.034);手术时间分别为(89.37±41.67)min、(77.58±25.89)min(P=0.012);切口长度分别为(10.81±3.74)cm、(9.57±3.95)cm(P=0.019);切口厚度分别为(4.79±1.88)cm、(4.13±1.33)cm(P=0.003);切口脂肪液化率为1.74%、7.89%(P=0.029);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87%、6.14%(P=0.030)。结论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取纵切口的手术中采用脑室引流管引流技术可降低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感染率,是促进腹部纵切口愈合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特别在肥胖患者及手术切口长的患者中更应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皮下负压引流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00例剖宫产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组术后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81-84+88
目的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防治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83例患者资料,对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与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共26例(9.2%)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均0.05)。切口留置皮下引流球组患者较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低(3.9%vs 13.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0.6%vs 61.5%)、平均换药次数少[(3.6±0.7)次vs (7.0±1.5)次]、平均住院时间短[(7.7±2.1) d vs (12.3±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防治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于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于术后留置引流管且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的患者64例,对其进行引流管引流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的总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情况,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结果发现所选患者中无一例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总引流量平均为(365.22±72.19)mL,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1.34±2.67)d。认为外接负压引流球的日常护理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雁平  王海新  潘炳坤 《广东医学》2014,(16):2543-2544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的优劣。方法将207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148)和对照组(n=59),观察组术后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方法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留胸骨旁和腋窝双管引流。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P<0.05),而两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宇  刘雪 《安徽医学》2008,29(3):308-309
目的通过对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34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均采用纵梭形切口,将手术要求范围内的组织整块切除后,用1根硅胶管剪多个侧孔放置于腋下胸壁侧方,引流腋窝处。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尽皮瓣下积气,再用大量棉垫填压腋窝、锁骨下及前胸壁,使皮瓣与胸壁贴近,胸带加压包扎。手术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切口处沙袋加压。一般当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小于10ml时拔管,平均天数为6~9天。若出现皮下积液,根据皮下积液的范围大小及有无拔管等情况,采取调整引流管位置、冲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畅、无菌注射器吸出积液、皮肤重新戳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等措施,并配合积液部位加压包扎处理。结果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为27%。对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5~10天后治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术前严密设计皮瓣,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皮下积液的充分引流,才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对妇科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皮下脂肪厚度为3~7cm的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切口前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观察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同时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二次缝合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例(93.33%),切口乙级愈合2例(6.67%).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66 67%),乙级愈合7例(23.33%),二次缝合3(10.00%).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3.33%),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20 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妇科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研究通过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来预防手术切口裂开。方法回顾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手术切口的糖尿病患者共975例,在2010年以前,术毕切口的缝合仅用常规方法,术后切口裂开率38.07%;2011年元月后,我们在此类患者术毕后,除以往处理方法外,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并接高负压引流瓶,术后的切口裂开率7.74%。效果明显。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切口裂开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Ⅱ类手术切口糖尿病患者,手术切口易裂开,此类患者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此技术简便、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中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剖宫术并采取纵行切口产妇的临床资料,皮下均放置负压引流管。结果518例剖宫产术中采用不缝合脂肪层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的方法缝合切口,其中甲级愈合516例,占99.61%,乙级愈合2例,占0.39%,无丙级愈合者。结论剖宫产术口切口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引流切口渗血、渗液,促进愈合,提高切口的甲级愈合率,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医生掌握,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口皮下留置引流管外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20例开腹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一期切口缝合术,不放置负压引流管)和观察组(切口皮下留置引流管外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每组60例患者。比较两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腹时间(16.25±6.13)min、切口愈合时间(5.89±1.52)d、换药次数(6.12±1.21)次、住院时间(7.92±1.64)d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5.69)min、(7.92±3.39)d、(10.03±2.13)次、(9.33±3.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67%)二次缝合率高于观察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中,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愈合速度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考虑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陆雪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20-32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 156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中于腋窝和胸壁各留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及适当加压包扎,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者行抽吸后包扎或切开引流.结果 156例患者中11例出现皮下积液(7%),经抽吸后包扎或切开引流而治愈.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丁翔  王保明 《安徽医学》2021,42(8):896-899
目的 探讨超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手术后放置位置和放置肋间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一科收治并由同一团队实施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5例,按术后超细引流管放置位置及肋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1例,超细引流管放置于第6~7肋间腋后线旁,脊柱侧旁开约2 cm处.对照组共24例,超细引流管置于第7~9肋间腋中线至腋后线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第3天肋膈角积液情况、术后早期患者刺激性咳嗽症状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胸腔引流量比较,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处理因素对胸腔引流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刺激性咳嗽症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胸片肋膈角积液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超细引流管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经由改进的置管位置置入超细引流管利于胸腔积液的引流,可能利于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咳嗽及肋膈角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60例实施乳癌根治术后应用单孔双管负压引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出现拔除引流管后皮下局限性积液,经穿刺抽液或经套管针留置引流、负压吸引而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出现皮下积液,术后积液率仅为20%.结论 乳癌根治术后采用单孔双管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尤其是肋弓上区域积液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菌薇乔线以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用于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阑尾切除术患者5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6例,观察组274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放置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菌薇乔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瘢痕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无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抗菌薇乔线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腹部外科及肥胖病人术后引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5月-2009年9月施行腹腔手术850例,术中常规于腹腔及切口内放置多侧孔血浆引流管,术后经血浆引流管观察出血、感染引流等情况.结果 对所有行腹腔手术病例观察未出现因放置腹腔引流及皮下引流所致的再度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恢复优于未放置引流组病人.结论 腹腔手术施行外科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期.该技术应用安全,取材简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加包扎是否优于单纯的负压引流,及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负压引流组(实验组)及负压引流加包扎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作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ohineloss术式)。记录病人年龄、BMI、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口、引流情况及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积液的情况。引流管为腹腔硅胶引流管分别为腋窝26号,胸壁22号。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生积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84,P=0.7662〉0.05)。但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BMI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9〈0.01)。结论两种引流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切口有张力患者可适当加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