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四/二药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南浔区登记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研究(FDC)组和对照(板式组合药)组,每组100例,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病人对药物的抱怨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1月末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率,2月末及3月末痰菌阴转率,满疗程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2%和5.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病人对药物抱怨度,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4%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国产FDC与板式组合药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相近,病人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FDC用药简单,病人较愿意接受,且对不同体重的病人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服药剂量。(3)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板式药较FDC更能鉴别是何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治疗2月末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在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门诊就诊且治疗2月末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年从41例治疗2月末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分离出33株抗酸杆菌,经鉴定30株为结核分枝杆菌,3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30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对9种抗痨药全部敏感者8株,占26.7%(8/30);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有22株,总耐药率73.3%(22/30),其中耐多药结核病人占30.0%(9/30)。结论治疗2月末涂阳的肺结核病人应及时留取痰标本做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确诊和制定个体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肺结核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费宁/费安)和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肺结核病人的疗效,探讨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在DOTS下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7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134例),观察组在强化期(服药的前2月)服用费宁+乙胺丁醇(E),巩固期(服药的后4月)服用费安,均每日用药;对照组服用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2H3R3Z3E3/4H3R3),隔日用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月末和6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5.2%、97.6%和97.5%、9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7617和0.1836)。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胸部X线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1);观察组和对照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3.6%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5%,对照组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404)。[结论]国产抗结核复合制剂FDC治疗初治肺结核病与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疗效相当,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贵州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可行性。方法在贵州省6个县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和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分别对189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与板式药相当的治疗疗效,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FDC)与板式组合药(板式药)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完善全省抗结核药品管理及为FDC在全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使用FDC的5个县区与使用板式药的5个县区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纳入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1 261例,其中FDC组707例,板式药组554例。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FDC组分别为92.38%和93.81%,板式药组分别为97.24%和98.62%。2组患者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FDC组97.62%,板式药组9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中,FDC组362例(51.20%);板式药组341例(61.55%),经统计学分析,使用板式药和FDC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8,P0.05),板式药不良反应率高于FDC。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1 26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疗程下来FDC组比板式组减少了24.28%。结论 FDC与板式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FDC不良反应发生低于板式药,且用药剂量少,规模化推广应用FD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每日服药和隔日服药两种不同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FDC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保定市23个市县为研究现场,采用成组比较的分析方法,将FDC治疗的新发肺结核患者分为每日组和隔日组。每日组1 429例,隔日组1 317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新涂阳患者第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 FDC治疗完成率:每日组为94.47%,隔日组为9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第2、3、6个月末新涂阳患者痰菌阴转率:每日组分别为89.69%、95.04%和96.95%,隔日组分别为90.45%、94.09%和95.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21、0.38,均P0.05);每日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4.28%和89.45%,隔日组分别为93.61%和9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21,均P0.05);总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异常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FDC每日服药方式与隔日服药方式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与深入研究,给肺结核的治疗开拓了新的理论根据。临床证实,短程化疗是80年代治疗肺结核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方法。短程化疗,宜由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全程督导规律用药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容易导致治疗上的失败。一、短程化疗的作用原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内每毫升有10~5以上结核菌时,痰涂片检查可出现阳性。如1ml菌量在10~(2-5)之间涂片多为阴性,但痰培养可出现阳性。若1ml痰菌量少于10~2时,即使  相似文献   

8.
邵云金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10-910
目的评估金标TB-DOT快速诊断试剂盒与痰涂片在临床上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活动性肺结核进行TB-DOT检测与痰涂片符合情况的分析。TB-DOT快速血清诊断试剂盒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操作,结核菌痰涂片采用萋-尼氏染色法操作。结果 110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34例(30.9%),其中TB-DOT阳性33 例(97%)。76例痰涂片阴性患者中TB-DOT阳性66例(86.8%)。28例肺感染中,痰涂片全部阴性,而TB-DOT阳性1例 (3.57%)。结论金标TB-DOT快速血清诊断试剂盒特异性、敏感性远远高于痰涂片,并且此药盒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菌阴及无痰肺结核病人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现代结核病防治工作,痰厚涂片镜检结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社会防治效果的可靠指标。黔南州是多民族聚居边远贫困山区,为掌握基层痰结核菌厚涂片质量,我们对州辖部分县(市)结核病防治机构1998年登记管理的肺结核病例痰结核菌厚涂片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与指标11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福泉、瓮安、独山三县(市)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肺结核病例痰厚涂片共63张,每张痰片为一例病人,其中43张是病人确诊时报告阳性痰片,20张为病人治疗后6月末(初治)或8月末(复治)的阴性痰片,由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北省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方法从2006—2017年,对纳入治疗的1 44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月度报表和季度报表,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治疗的1 44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男性1 076例,女性371例,平均年龄(44.44±14.28)岁;798例患者治愈,63例完成疗程,总体治疗成功率为59.50%(861/1 447)。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8.02%(268/394),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6.32%(593/1 0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0,P0.05)。分析6月末和12月末痰菌阴转情况看,6月末痰菌阴转患者的治疗成功率[78.41%(672/857)]明显高于12月末痰菌阴转患者治疗成功率[38.71%(12/3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65,P0.05)。比较6月末和12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情况,6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2.07%(14/116);12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44%(2/45),两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34,P=0.25)。结论对涂阳患者因及时进行耐药筛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耐药患者是极其重要的。6月末痰菌阴转情况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具有重要的预判意义,对6月末持续阳性患者要密切留意,依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探索缩短治疗疗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DC制剂治疗3个试点县(市)2008年4月1日~9月30日期间发现的符合要求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的观察和记录。结果监测入选病例235例,其中初治涂阳128例(54.5%),初治涂阴107例(45.5%)。涂阳病例2个月末涂片阴转率为89.3%,治愈率为85.2%,初治失败率为2.5%(3/118);涂阴病例完成疗程率为81.7%,疗程中均未发生痰菌阳转。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19.1%,以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因不良反应而需散装药替代率为46.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服药后的2个月内(占78.3%)。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4.0%,最早在疗程第21天,最晚在疗程第147天。结论 FDC制剂具有与现用板式组合药相似的药物特性,但全人群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张国钦  商健  张玉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61-2664,2666
目的了解天津市试点推行FDC的治疗管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使用FDC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16例、使用散药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49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管理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散药组和FDC组在2月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5.1%和90.1%,在疗程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9.1%和9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药组的丢失或迁出率21.7%,高于FDC组的11.1%(P0.05)。在完成治疗的病例中,散药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0.8%,FDC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方案更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散药组为10.4%,FDC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C组尿酸异常发生率低于散药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C组患者,其异福酰胺、异福片、RFP、INH、PZA、EMB的使用量(月*人)比为1︰1.2︰0.4︰0.4︰0.3︰1.6。结论抗结核FDC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与散药相比无差异,但在管理上优于散药;在推行FDC时,仍然还需注意散药的储备。  相似文献   

13.
马师 《中国校医》1992,6(5):73-73
<正> 学生患了肺结核病,该不该休学。我带了这个问题走访了我县22所中学24位校医,结果发现100%的校医不知道现代结核病的传播机制,99.32%的校医在大力推行不住院化疗的今天,仍主张隔离治疗肺结核患者。为此,本文通过概述肺结核的现代传播机制,简要谈谈肺结核学生的休学问题。1 传染源研究表明,只有痰结核菌厚涂片阳性病人(涂阳病人)才是主要传染源,痰结核菌涂片阴性而痰菌培养阳性病人(涂  相似文献   

14.
复治难治肺结核中结核菌-L型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核菌-L型在复治难治(复难治)肺结核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对结核病疫情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难治肺结核患者现场拍摄X光胸片,晨痰作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培养.结果 在260例复难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检出结核菌阳性92例;92例结核菌阳性患者中,检出结核菌-L型阳性32例,检出率为34.8%.168例结核菌阴性患者中检出结核菌-L型阳性45例,检出率为26.8%.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均阳性的患者,其X光胸片病变范围比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均阴性的患者广泛(x2=6.44,P<0.05);其肺部空洞也明显增多(x=31.63,P<0.01).结论 无论是菌阳还是菌阴结核病患者,都可检出结核菌-L型;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合并感染,可导致患者双侧肺病变加重、空洞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7例患者,给与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控制患者血糖,初治结核病患者采用2HRZE(S)/7-10HR方案,复治患者采用2HRZE(S)/10HRE方案。结果结核病灶吸收(包括显吸)49例,占85.97%,病灶不变7例,占12.28%,病灶恶化1例,占1.75%,痰涂片结核菌阳性39例患者治疗后31例痰菌阴转,占79.49%。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经正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治疗好转后可使患者血糖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痰菌动态变化对治疗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痰中带菌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利用结核病网络专报信息系统,对2005年1-3月云南省登记治疗的4 654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性别、年龄对治疗过程中痰菌转变无显著性作用。治疗前痰涂片的阳性程度与治疗2月末痰菌量的改变呈线性上升趋势。治疗2月末痰涂片强阳性的病人在治疗3月末仍较为可能出现中等阳性(RRR 47.03)及强阳性(RRR 24.45)。与2月末阴转病人相比,治疗3月末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及强阳性的病人,在5月末出现阳性的相对危险度(RRR)依次为4.06,18.25,69.48和55.97。73例(62.4%)死亡和140例(52.8%)失访病例发生在治疗前2个月。68%的死亡病例出现在40岁以上的年龄组。结论在目前DOTS策略执行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治疗前肺结核病人的痰菌结果对强化期结束时痰菌阴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强化期治疗直接关系到最终治疗效果。应特别关注早期失访病人和老年患者的治疗情况,减少失访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3种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菌检出率,探索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结核菌阳性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对同1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直接厚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在15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直接厚涂片法检出菌阳26例(检出率为17.3%),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33例(检出率为22.0%),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85例(检出率为56.7%),噬菌体扩增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直接厚涂片法和分枝杆菌培养法(χ^2=51.8,38.8,P〈0.01)。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可提高肺结核病例的痰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龙令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56-2558
目的分析痰菌阳性肺结核疫情特征与化疗效果。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33例肺结核阳性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门诊痰菌阳性检出率为15.95%,其中追踪阳性率为26.18%,转诊阳性率为58.37%,就诊阳性率为15.45%;男、女性肺结核病例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15~54岁人群占痰菌阳性病例总数的72.10%,阳性病例以农民为主(89.27%);治疗2、3月末痰转阴率分别为98.28%和99.57%;治愈率为88.41%,完成疗程率为93.99%。结论转诊和追踪是发现肺结核阳性患者的主要方式;及时、准确发现和彻底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恢复其健康,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治疗二月末和六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阴转对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江苏省结核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镇江、南通、徐州和连云港市的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个患者二月末和六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阴转的信息,通过分析痰菌阴转情况,评价治疗结局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两时期痰涂片和痰培养对治疗结局的预测效率。结果共纳入MDR-TB患者440例,治疗成功率74.8%。二月末痰培养阴转预测灵敏度(88.1%)、特异度(54.1%)、阳性预测值(85.0%)和阴性预测值(60.6%)均高于痰涂片(分别为81.8%、48.6%、82.5%和47.4%);六月末痰培养法阴转预测灵敏度(94.5%)、特异度(62.6%)、阳性预测值(89.3%)和阴性预测值(77.5%)均高于痰涂片法(分别为93.6%、53.5%、86.9%和71.6%)。二月末和六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阴转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和0.711(P=0.06)以及0.736和0.786(P=0.05),痰涂片阴转的诊断价值低于痰培养,差别在临界值附近。结论痰涂片阴转预测MDR-TB患者治疗结局的有效性低于痰培养。建议采纳WHO建议,同时使用痰涂片和痰培养监测MDR-TB患者的疗效,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泉州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可疑患者筛查情况,探讨发现策略.方法 对2012-2014年所有涂片阳性的慢性排菌、初治和复治失败、复发、返回、初治2或3月末阳性者、部分病灶广泛的新患者的痰标本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筛查各类MDR-TB可疑者1314例,痰菌培养阳性971例(73.9%),阴性336例(25.6%),污染7例(0.5%);抗结核药敏试验949例中,有12.8%(121/949)确诊MDR-TB和广泛耐多药肺结核(XDR-TB),其中复治(61.9%)和初治(43.3%)失败患者确诊率较高,新患者确诊率较低(1.8%).结论 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适合泉州市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