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与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分析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丙戊酸钠使LTG的血药浓度升高,卡马西平使LTG的血药浓度降低,单药LTG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明显相关(r=0.889,P0.05),各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χ2=22.508,P0.05)。结论:LTG的血药浓度和服药剂量与联合的抗癫痫药物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相关,因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便更好的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有效血药浓度、剂量与疗效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和/或丙戊酸等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83例患者分为3组,即拉莫三嗪组、拉莫三嗪+丙戊酸组及拉莫三嗪+丙戊酸+其它抗癫痫药组。拉莫三嗪的起始剂量拉莫三嗪组为2mg/(kg·d),联合用药组为0.2mg/(kg·d),丙戊酸成人起始剂量为负荷量。结果:联合用药组中的部分病例拉莫三嗪剂量高于国外推荐剂量。当拉莫三嗪剂量在2~7mg/kg、血药浓度在1~6mg/L,丙戊酸的剂量在4~28.19mg/kg、血药浓度在37.46~113.79mg/L时,癫痫有效控制率在67.6%~86.4%之间。结论:国外推荐的拉莫三嗪有效血药浓度及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3.
拉莫三嗪(lamotrigine,商品名Lamictal)是一种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癫痫药不同的新型抗癫痫药物。通过对新近确诊的癫痫病人,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长达48周的常规监测血药浓度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拉莫三嗪的群体药代动力学,主要是人口统计学因素、剂量、口服避孕药和治疗持续时间对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的数据来自拉莫三嗪的三次第期临床试验资料。这三项临床试验均采用多中心、双盲和平行组试验,将拉莫三嗪与苯妥英或卡马西平进行长达48周的比较。所有受试者为新近确认的肝、肾功能正常的癫痫病人。该群体包括158例白种人和5例…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对我院开展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3种新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癫痫患儿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5~2016 年度癫痫患儿的就诊基本信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等药物的给药剂量与浓度监测结果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奥卡西平给药平均剂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3~6岁、6~10岁、10~18岁组患儿的奥卡西平平均血浓度明显高于< 3岁组患儿(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拉莫三嗪给药平均剂量及平均血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岁组患儿的左乙拉西坦平均血浓度明显高于3~6岁、6~10岁、10~18岁组患儿;且血药浓度在不同浓度范围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癫痫患儿中,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为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根据其药动学特点可分为主要经肝代谢、主要经肾排泄和肝肾双通道清除。肝功能不全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肾排泄的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或评估肝功能不全的程度,适当的减少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肝代谢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或评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Lcr),根据CLcr进行剂量调整。对于透析的患者,结合血药浓度监测透析后补充剂量有助于个体化治疗。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应综合考虑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药物代谢特点、合并疾病、个体耐受性等因素,在抗癫痫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监护,结合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MHD)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学验证合格后用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2013年8月-2016年3月,共完成1 611人次LTG和MHD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1人次(61.51%)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LTG血药浓度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从61.54%上升至84.62%;2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MHD血药浓度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从34.78%上升至91.3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癫痫患者服用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后临床常规的TDM,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卡马西平及联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51例癫痫患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其血药浓度,并结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对控制儿童癫痫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霞  张建隆  邱雯 《中国药房》2014,(6):533-53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浓度的方法,分析LTG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血浆样品以甲醇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内标为氯霉素,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0∶70),色谱柱为Luna C18,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06 nm。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LTG血药浓度的各类因素;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组别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检测限为0.5μg/ml;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39±1.57)%、(95.57±2.22)%、(91.81±2.11)%;LTG血药浓度与LTG给药剂量、联用丙戊酸(VPA)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1 7、2.568 0,P<0.05),与联用苯巴比妥(PB)呈负相关(r=-2.048 2,P<0.05);性别、年龄及体质量与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上常规监测LTG的血药浓度;LTG血药浓度可受LTG给药剂量、联合应用VPA及PB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有必要开展其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即首先给予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之后转变为单纯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分别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对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用药阶段患者体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单药治疗阶段,两阶段患者体内药物血药浓度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阶段患者治疗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单药治疗阶段(74.28%),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双相情感障碍患儿拉莫三嗪(LTG)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LTG 血药浓度,分析年龄、性别、剂量及联合用药等对患儿 LTG 血药浓度的影响。 结果:150 例患儿服用LTG 后血药浓度为(4. 20±2. 57)μg / mL。 患儿年龄 11~18 岁,11 ~ <14 岁组和 14 ~ 18 岁组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CD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女性患儿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和 CDR 均高于男性患儿(P 均<0. 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儿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CD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无联合用药组患儿的 LTG 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均高于 LTG+卡马西平组(P 均<0. 05)。 LTG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P<0. 05),但相关性较差(r<0. 5)。 结论:临床使用 LTG 控制和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剂量校正浓度(C/D)的影响因素,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2020年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及139例患者统计学资料,考察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对稳态谷浓度及C/D的影响。结果: 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均值为(4.64±3.37)μg·mL-1,平均日剂量为(142.35±81.66)mg,患者的C/D均值为(36.06±22.97)μg·mL-1·g-1·d,无合并用药患者与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2±2.19),(6.42±3.70)μg·mL-1,C/D分别为(24.76±14.76),(50.31±23.16)μg·mL-1·g-1·d。合并丙戊酸患者组的C/D明显大于无合并用药患者组(P<0.001)。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对血药浓度和C/D无显著影响。结论: 合并丙戊酸用药可显著增加拉莫三嗪剂量校正后血药浓度,建议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可实施拉莫三嗪剂量减半,同时密切监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药浓度监测下三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的多学科精准用药科普实践,以期摸索个体化用药科普教育模式,提高患者个体化用药疗效.方法 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科普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血药浓度监测下通过开展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癫痫精准用药科普实践,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卡马西平及联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51例癫痫患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其血药浓度,并结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对控制儿童癫痫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建立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新疆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方法:回顾性收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21年10月份就诊的296例癫痫患儿口服拉莫三嗪的稳态血药浓度以及临床资料,建立GA-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对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因素有民族、合并用药、给药剂量、疗效以及部分生化指标(P<0.05);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60个验证组浓度预测误差均小于10%,误差小于15%的比率是100.00%,平均预测误差(MPE)为0.000 7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5%,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9 8,预测结果较理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60个浓度预测误差小于15%的比率是20.00%,MPE为2.54%,MAE为4.74%,血药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225 2,预测结果较差。结论:与多元线性预测模型相比,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可较好的预测新疆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后,比较添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癎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1例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患者,进行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以治疗前3个月癫癎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 应用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72.6%和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7%.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患儿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8例VPA血药浓度监测报告,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丙戊酸钠日总剂量、联合用药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稳态血药浓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VPA血药浓度变化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总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与血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有影响,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糖浆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的不同剂型、给药剂量和白蛋白含量会影响VPA血药浓度,患儿性别、年龄、是否联用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与血药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6个月单药治疗无效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进行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180例TLE患者分别添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其中左乙拉西坦较丙戊酸钠疗效更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给药剂量、联合用药、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查阅我院临床药学室310例次癫痫患儿10-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记录,将浓度值、性别、年龄等资料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癫痫患儿10-羟基卡马西平抗癫痫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宽;其血药浓度值与给药剂量、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相关。结论奥卡西平在患儿体内的代谢过程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应根据每位患儿自身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来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药动/药效(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拉莫三嗪的儿童给药方案。方法依据已发表的拉莫三嗪儿童群体药动学研究资料,分别评估拉莫三嗪在21种给药方案下各运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次可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css)值及其概率分布,进而找出拉莫三嗪在212岁患儿中的最优维持给药方案。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治疗(2.5 mg·kg-1·次-1,bid)、拉莫三嗪(1.0 mg·kg-1·次-1,bid)+丙戊酸、拉莫三嗪(3.5 mg·kg-1·次-1,bid)+酶诱导剂、拉莫三嗪(2.0 mg·kg-1·次-1,bid)+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患儿css分布于治疗窗(2.512岁患儿中的最优维持给药方案。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治疗(2.5 mg·kg-1·次-1,bid)、拉莫三嗪(1.0 mg·kg-1·次-1,bid)+丙戊酸、拉莫三嗪(3.5 mg·kg-1·次-1,bid)+酶诱导剂、拉莫三嗪(2.0 mg·kg-1·次-1,bid)+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患儿css分布于治疗窗(2.515.0 mg·L-1)内的中靶概率(PTA)最高,分别为89.21%、76.61%、76.03%和81.22%,且css高于治疗窗的PTA最小,分别为7.78%、9.97%、8.00%和9.73%,上述为最优给药方案。拉莫三嗪单药治疗(10.0 mg·kg-1·d-1)、拉莫三嗪(5.0 mg·kg-1·d-1)+丙戊酸、拉莫三嗪(15.0 mg·kg-1·d-1)+酶诱导剂和拉莫三嗪(10.0 mg·kg-1·d-1)+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css高于治疗窗的PTA>40%,超过上述剂量不应推荐。敏感性分析表明在排除给药剂量的影响后,合并用药是影响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了拉莫三嗪在不同给药方案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拟合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欧阳华  王政  王美芳 《中国药房》2006,17(23):1796-1798
目的:提高临床对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2005年所监测的应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4种抗癫痫药治疗的1443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在高、低及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分别为10.40%、36.59%、53.01%。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者为28.45%。结论: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调整用药剂量有指导意义;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