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57-160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9.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的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评价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医学应对及社会支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屈服"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主观支持方面两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学会利用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了疾病应对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情况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均进行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并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BPRS量表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以及患者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结果:护理后,两组的BPRS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实现患者的自我管理,优化其康复结局,使其获得理想主观护理体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和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攻击行为、术后疼痛评分、精神症状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利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与术后各项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攻击行为、精神症状复发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敌对猜疑因子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激活性因子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与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通过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术中攻击行为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镇痛效果提高,精神症状复发率降低,其原因很可能与降低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自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2012年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完整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另接受以Orem护理理论为框架的特别护理干预。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12周分别以自尊量表(SE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精神状态的恢复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在采用Orem的自理模式12周后,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的积极因子方面显著提高,激惹、退缩、抑郁的消极因子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GWB评分与SE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Orem护理模式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自尊状态及总体幸福感方面均有显著的效应,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各3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理症状和心理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针对性焦虑抑郁护理干预实施前后各5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焦虑抑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焦虑抑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慢性难治性的疾病,当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进而进入恢复期。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及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作用,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工作。方法:收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90例,进行常规护理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共9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白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患者抑郁情况,应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析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情况。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评分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而且能改善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情况,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组干预8周末MRSS、SDSS评分分别为(31.4±18.1)、(4.1±2.4)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肯定训练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8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收治的38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36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2次自我肯定训练。比较两组自尊水平及简易应对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自尊水平、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尊水平、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自尊水平、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肯定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和对照组(不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康复,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耻感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以及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等缺陷感量表(F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回避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1-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积极应对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57-160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3)、干预组(n=43)。两组患者均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8%,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76.7%,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1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社区综合康复管理中,按照患者康复期接受的治疗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护理后,患者精神疾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时间段内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提升后期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常规住院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指导、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研究周期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RBANS评分中的各项评分及STROOP评分分别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胡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88-168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抑郁状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51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A组和B组,均是259例。A组行社区综合干预,B组行常规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心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A组低于B组;A组的各项PANS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BI(独立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活动能力,且能够消除临床症状,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团体CBT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99-101
目的探讨体操运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病情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MoCA评分和PAN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体操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