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强紫外线辐射、植被稀少等特殊高原环境会对高原守防官兵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影响[1,2],但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具体情况报道较少。为给特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驻守海拔5 300m地区的边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驻海拔5 300 m高原男性官兵50  相似文献   

3.
急进海拔4745m高原筑路工人的血红蛋白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急进海拔4745m地区很快从事中度以上体力劳动的筑路工人血红蛋白变化;方法:对48例筑路工人采用耳垂血进行同体连续Hb测定;结果:发现人体急进高原后Hb随适应时间的增加由高向低转变,且不同个体有其不同的适应轨迹;结论:Hb变化总体趋势是随适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转低海拔地区健康人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视听整合连续测试系统(IVA-CPT)作为脑功能的评价方法,用量化的神经心理指标科学地评价快速进入海拔5 380m高原早期人体视听觉认知功能的变化,为探讨高原低氧对脑功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步行时不同坡度条件下的适宜负重。方法在海拔3700m高原,选移居半年以上的青年学生12人进行跑台步行实验。每人参加不同坡度与不同负重的组合实验。根据VE、HR和E随负重增加而出现非线性增加(拐点)所对应的负重量,通过回归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确定适宜负重。结果坡度为0°、5°、10°时,适宜负重分别为20.5、13.8和7.1kg,坡度为15°时,几乎不宜负重。结论在海拔3700m高原,坡度每增加5°,适宜负重减少约7kg  相似文献   

6.
海拔3700m高原移居人体心功能适应指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踏阶法(阶梯高度0.4m,踏阶速度22.5step/min)测定了40名平原男性青年长期暴露海拔3700m高原过程中心功能适应指数的改变,并与海拔3700m高原移居一年和世居男性青年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平原人移居海拔3600m高原3个月后心脏功能恢复到平原水平和同于世居者水平,心功能适应指数可用于急性暴露高原人体心脏功能和劳动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大型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500m高原,对血浆去甲肾上腺(noradrenaline,NA)等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关系,旨在探讨急进高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R)、心钠素(ANP)浓度、肾素活性(PRA)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原低氧会对机体造成多种损伤。平原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后,机体在机能和结构上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其环境。当他们再返回平原后,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机体又必然产生一些生理和病理变化,各脏器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与长期生活在平原的同龄人之间会有些不同。为科学掌握高原部队官兵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总结高原疾病防治措施,确保高原官兵的身心健康,我们对驻守海拔5000m以上地区1年返回平原的官兵血中自由基代谢进行随访调查。观察驻守超高海拔地区1年的官兵返回平原后健康恢复情况和完全恢复时间,旨在为移居高海拔地区人群返回平原后的健康转归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芳 ,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 0 0 4 ,14 (1) :76~ 77)  高原低氧环境 ,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 ,一方面可使红细胞继发性增多 ,血液粘度下降 ,另一方面可使血管内皮受损 ,从而激活凝血反应链 ,纤维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也应激增高 ,导致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增加而处于高凝状态 ,使血液循环变慢 ,外周阻力增高。因此 ,研究降低血液粘度 ,对预防高原机体损伤和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的流变性是保障人体血液循环、功能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海拔 370 0m高原建立富氧室 ,探讨富氧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海拔3600m高原地区,就红景天中药复方对从平原移居到该地区1~2年的受试者劳动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试验分为药物组(服红景天中药复方)和对照组(服安慰剂),连服9天药。然后用踏阶法测定停药后第1、4和7天时两组受试者的PWC170。结果为药物组的PWC170比对照组分别高12.1%(P<0.01)、9.8%(P<0.05)和3.5%;药物组受试者的PWC170比服药前分别高13.3%(P<0.01)、10.3%(P<0.01)和7.5%(P<0.05)。提示:该药在提高高原人体劳动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部队进驻海拔4500m时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部驻守在西藏林芝 (海拔 30 0 0m)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未来高原高寒地区的作战任务 ,每年 8月~ 10月都要在海拔4 5 0 0m左右的高地进行驻训。本文就高寒地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的特点、治疗和预防作如下刍述。1 高寒地区患上感的特点1 1 上感全年均可发病 ,但高寒地区更易患病 ,这是由于高原地区低氧、低压、低温、低湿度等特点 ,致使呼吸道抗病力下降 ,而易遭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1 2 部队驻训时外训多 ,环境突变 ,卫生、防寒条件差 ,在雨淋、受凉等情况下易患病。1 3 部队驻训时生活集中 ,互相间接触频繁 ,而上感病毒、细菌又主要…  相似文献   

12.
13.
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高原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铁路运输(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发生高原反应和轻症急性高原病的情况。方法:铁运对象为105名健康青年男性(铁运组),空运对象共99名(空运组)。采用自制的高原反应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入高原(海拔3 680 m)后3 d的高原反应情况进行逐日调查,比较两组间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原反应评分及轻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空运组比,铁运组无反应者的比例较低(P<0.05);在到达高原后的第2 d和第3 d,空运组的评分高于铁运组,但是,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进入高原后的第1 d和第3 d,空运组的高原反应发生率高于铁运组(P<0.01)。结论:铁运人员进入高原后的高原反应发生率可能较低。但是,还应该进行更大样本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及群体预防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群体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有效措施;方法:地空运入藏新兵中调查对象的AMS发病率和住院率进行追踪调查,总结部队预防AMS的成功经验,结果:AMS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从1987年的48.45%下降到2001年的22.8%,P<0.01;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加强卫生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降低耗氧量,提高群体的高原医学知识,树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缺氧症状和机体代偿过程,从而达到良好习服高原低氧环境的目的,结论:在现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措施,是群体预防AMS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方法,其中,高效的卫生管理是最根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海拔4523 m高原低氧环境下移居军人的睡眠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驻守在海拔4523 m的15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军人的睡眠质量较平原地区明显下降;年龄和入藏时间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军官的睡眠质量较士兵差(P<0.05或P<0.01).结论 4523 m高原低氧环境下,移居军人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与年龄、入藏时间及工作性质有密切关系,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对初人海拔5200m地区青年肺功能的影响,为促进高原习服提供新的措施,预防急性高原病.方法:16名受试者自海拔1400m历时5d进入5200 m,进入后当天检测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FvC、FEV1、FEV1%、MMEF、PEF和MVV),检测后采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每次5μg,每天4次,连续5d.于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第5天再次检测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结果: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后,FVC (4.75±0.87 Lvs3.58±0.66 L),FEV1(4.16±0.73 L vs 3.38±0.45 L),MVV( 155.19±18.85 L vs132.12±16.27 L),均非常显著改善(P均<0.01);FEV1%(99.25±8.12 L vs92.79±5.48 L),MMEF(7.18±1.96 L/s vs5.69±1.37 L/s),PEF(9.46±2.25 L/s vs7.53±1.69 L/s),均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能提高移居者的肺通气功能.有利于高原习服和预防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7.
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 80名由平原乘飞机初次进入高原的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 ,2粒 /次 ,3次 /日 ,连续服用 3日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分别于进入高原的前1d及进入高原的第 3d和第 7d对两组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 ,并对两组的肺功能及 7d内急性高山病 (Acutemountainsickness ,AMS)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均较平原增加 ,但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 (对照组P <0 .0 5~P <0 .0 1,实验组P <0 .0 5~P <0 .0 0 1) ;且实验组的AMS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 5 % ,对照组 32 .5 % ,P <0 .0 0 1)。结论 :高原康胶囊能非常显著地改善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 ,通过提高快速进入高原者的高原适应能力而显著降低其AMS的发病率 ,有利于AMS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海拔3700m高原上测量了12名男性移居青年以4.0km/h速度,在不同坡度(0.5、10和15%)和不同负重量(体重的1、14、21、28、35和42%)下模拟行走时的VE、HR和E的改变,并根据上述指标随负重增加而出现的非线性增加(拐点)分析了不同坡度条件下行走时的适宜负重,进而观察了坡度对适宜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负重随坡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关系式为y(适宜负重kg)=20.510-1.351×(坡度%),相关系数为r=-0.965(P<0.01).根据上式计算可得,坡度每增加3%,适宜负重降低约20%(4.0kg)。该量变关系对估计在其它海拔高度上坡度与适宜负重下降值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