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家庭里都有一些"久治不愈"的"病人"。比如,反复生病的妻子、不停酗酒的丈夫、总是惹麻烦的少年……其他家庭成员一边因为这个"病人"痛苦不堪,一边又习惯了有病人存在的家庭状态。其实,很多人"生病"也许是为了掩盖家庭中更深层次的矛盾。他们是家庭造就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家长对孩子患上的一些小疾病可能会使用一些家庭常备药,但是不当服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提醒乱用药会让孩子更"受伤"。用药不要苛求"见效快"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得孩子的病立即好转。目前不少家长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孩子一旦感冒、发烧,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一些公立医院病源不断流失、病床空旷的清冷,一边是复大肿瘤医院蜚声中外、病房爆满的盛况:一边是一些公立医院的医患不是仇人、胜似仇人的紧张关系,一边是复大肿瘤医院的医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融融亲情;一边是一些公立医院宣判病人“不治”,一边是复大肿瘤医院医生妙手回春……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人的喜怒哀乐都能导致人体生病,因此,无论是喜还是悲,都应有所控制才是养生之上策. 然而,喜怒哀乐又是人之常情,往往就会有得不到控制的时候,得不到控制,必然就会生病.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很多另外疗法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故事也大多妙趣横生,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下岗失业、生病住院、亲人离去、资金被套、上司不理解、下属不合作……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忧愁,要不怎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呢?  相似文献   

6.
<正>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感冒、发热等小毛病也时常找上门来,特别是抵抗力弱的小宝宝们极容易中招。在很多家庭,想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宝宝生病了,如果还发热的话,那全家肯定是慌了神,妈妈说赶紧抱去医院看看,别烧坏了脑子,爸爸说不能去医院,先在家观察观察,爷爷说得赶紧买药来退退热,奶奶说那些药千万用不得……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孩子是家庭的太阳,其健康成长问题已成为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关心的中心问题.为使孩子健康聪明,饮食上追求高蛋白、高营养;还有的受中医"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许多家庭只要孩子生病就使用中药,但往往收效甚微.因此,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正确合理的用药常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在许多家庭医药箱里,体温计是必备工具之一。无论是大人小孩,都有过发烧的经历,所以监测体温成了必备手段之一。对于带宝宝的家庭来说,由于0~3岁的小孩免疫力相对较弱,而且自控能力也相对差一些,因此非常容易生病,发烧就更常见了。在这个时候,患儿因生病易怒,并不配合体温监测,很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常常感叹:要是能及时准确知道孩子的体温多好啊。但众所周知的水银体温计测温时间长、读数困难、易碎等缺点被诟病。为了满足日渐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我用药(包括生病与非生病)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设计,分层整群抽取广东某一省级重点中学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在生病时自我用药行为者达70.6%,其中自用过抗生素比例为37.1%,女生、初中和高中二年级、家庭关系不良、买过止咳药水及生病厉害时有不良处理措施的学生,生病时自我用药率较高。在非生病时有自我用药行为者达22.4%,社会上不上学的朋友、买过止咳药水和生病厉害时有不良处理措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在生病与非生病时的自我用药行为现患率高,与个人行为、同伴和家庭关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偶感风寒、跌打损伤、蚊虫叮咬……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病小灾".对付它们,自然不用如临大敌,"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很多家庭常备的外用药油如红花油、活络油、清凉油等,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中,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邀请广东地区各大医院的专家和医院管理人员在广东东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会议包括两个议题:一是“特治星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二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新规则与新思路”的研讨。会上“热点”不断,台上、台下观点撞击精彩纷呈,这里我们摘录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2.
13.
以"豆"祛"痘"     
虽然早已过了青春期,但我那略显"婴儿肥"的脸上还是会不时地出现些小痘痘.为了消除这些可恶的家伙,我还真是没少折腾,又是吃药、吃保健品,又是用化妆品,可痘痘却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看来要消灭它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4.
15.
Utilization of pharmacogenomic inform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 and markedly reduce the rate of attrition of drug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 major gap that limits our ability to utilize pharmacogenomic information in drug discovery, drug development or clinical practice is that we often do not know the genetic variants responsible for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ug metabolism or drug response. We examine emerging genomic methods that can fill this gap; these methods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new information about drug metabolism or mechanism of action, or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drug response. Al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had their full impact, a wider application of these emerging genomic technologies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ugs,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and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王素敏  梁毅 《上海医药》2008,29(6):262-264
目的:对药品生产企业返工和重新加工等相关问题提出处理原则和解决方案.方法:对返工和重新加工的涵义进行辨析和界定,对两者如何进行管理及其规范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探讨.结论与结论:返工与重新加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纳入GMP,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